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爸,今天村里防控情况怎么样?您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别太操劳,我在火神山一切都很好,请别担心!”

“儿子,你到武汉投入抗击疫情已经是第45天了,你还好吗?你无愧于军人的担当,我们全家都为你骄傲!”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锐、何立父子俩通过视频连线相互关心鼓劲

这两段对话来自战“疫”场上一对父子的微信关心话语,感人的同时也令人动容,其中父亲是重庆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党支部书记何锐,也是一位民兵连长。儿子是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供保处助理员,首批援鄂的解放军医疗队队员何立,从大年三十至今,这一家人放弃阖家团圆的机会。在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一个逆行前往武汉赴一线,一个坚守村庄为群众,演绎着感人的父子并肩战“疫”“逆行”故事⋯⋯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与战友们出征前在重庆江北机场合影

农历除夕,儿子出征赴前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4日16时许,何立接到上级紧急援鄂命令后,当天下午便匆匆向父母告别。“军人理应上前线,但你一定要平安归来!”这是临行前何立父母的唯一要求。而何立的母亲夏泽孝却止不住掉泪,她知道去武汉意味着什么,有多危险,她担心儿子,但他更支持儿子。“作为母亲,我不希望他接触到任何危险,作为军属,在国家遇到困难之时,我全力支持儿子去武汉支援!”夏泽孝坚定地说。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与战友们紧急登机逆行已经封城的武汉前线

除夕当晚22时,何立与战友们在重庆江北机场登机启程,连夜奔赴已经封城的武汉,成为首批援鄂的解放军医疗队队员,他被分配至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物资保障组,主要担负防疫物资及后勤保障工作。1月25日进驻金银潭医院后,何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每天第一时间对接协调医疗物资需求,并收集汇总疫情防控情况,认真进行核对梳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分配,是疫情一线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

“今日下午,将有1500件防护装具和300个护目镜到达病区,晚上加班也一定要分发下去。”

“二病区赵护士长,请问你们组还需要多少防护服和靴套?请及时报需求。”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正在组织防疫物资清点和分发

如今,何立所在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已转驻至火神山医院,而他对医疗队所需的物资需求情况始终了然于胸,小到口罩的个数,大到每一批次医疗物资的到货时间,他始终坚持亲自接收、搬运、清库盘存,从早到晚坚守岗位,将捐赠和配发物资一笔笔的接收、登记和入库,把防疫保障工作做实做细。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对防疫物资进行清点登记

“没有什么比防疫保障物资更珍贵的,只有迅速精准做好每一个细节、守好每道关口,才能不愧于这份重托。”何立每天坚守岗位,确保防疫物资的接收和使用环节的明晰规范。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正在搬运防疫物资

“我们身上的这身军装,承载的是使命担当,在疫情突发的重要时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义无反顾选择逆向而行,我要坚守到最后一刻!”何立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一直写着这段话,在他心里自己是一名军人,就必须要履行当初的铿锵誓言。

“病区的医护人员更辛苦,我们不算啥。”这句简单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何立以身作则的坚守与担当,更是他的初心与使命。

并肩战疫,父亲守土护村庄

远在800公里外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的何锐,也就是何立的父亲也一样在全力战“疫”,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作为村民兵连长和村支书,18年前曾参加过非典疫情防控的何锐意识到,此刻他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他赶紧给朋友和同事打电话,联系购买了口罩、手套、酒精、体温枪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直忙到凌晨。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锐对村民进行体温检测

摸情况、发资料、测体温、守卡点⋯⋯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何锐和时间赛跑,每天负责对全村7个值守点位不少于2次巡查,辗转于各个居民小组,开展入户排查、关爱村民、严守卡点等,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村里的每个角落,经常忙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一整天下来,口干、腰酸、腿肿,但他始终顾不上休息。

“请一定少出门,必须要出门的事就交给我们来办!”

“炼伟兄弟,你要的香肠、汤圆、大米、食用油和口罩⋯⋯我们已经放在你家门口,祝健康平安!”何锐带领村民每天义务为有需要的群众采购生活物资和防疫用品,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办好。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锐正在安装防疫车载喇叭,他被誉为“喇叭书记”

“村民们莫乱跑,得了肺炎不得了;勤洗手戴口罩科学防控保健康;不扎堆不任性,战胜疫情把功庆⋯⋯”每天早上8点,何锐就开始了他的“喊话”,拉着车载音响,用朴实的方言,宣传防疫知识、通报疫情新进展、提醒村民减少外出,辗转50公里,村民都亲切地叫他“喇叭书记”。这一做法,也迅速在当地推广,越来越多的流动宣传车出现在各个村村落落。

“我是民兵连长,也是共产党员,担任村支书,我就必须带领村民们做好疫情防护,坚决不留防控死角。”采访中,何锐边说边开车驶向下一个村民小组。

“全国疫情连续多天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控形势正一天天好转。”随着确诊病例和治愈患者出院的数字朝鼓舞人心方向发展,这让何锐、何立父子俩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战疫“父子兵”,儿驰援武汉,父守护村民

何立与家人在2016年拍摄的全家福照

疫情汹汹,这对“父子兵”舍小家、为大家的最美“逆行”,是无数奋战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他们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落实到行动上,各自冲锋在防疫的最前沿,传递出抗击疫情的大爱,为保卫人民健康幸福,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硬核”防线。

(黄春红 杨超 唐锋 )

编审:姚晶晶

通联:国防时报新媒体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