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麥不是春天種而在秋後種?

商河祥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小麥為什麼不是春天種植,有以下幾點:

1、小麥種類有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和冬小麥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對於特別寒冷的地區都是種植春小麥,該地溫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開春才種。相對暖和一點的地方種植冬小麥,地域氣溫環境的影響。

2、冬小麥都是秋後種植的,因為小麥是長日照植物,並且經過低溫誘導才能產生花芽分化,經過冬天低溫後,在春夏之際成熟。

好了,對於小麥為什麼不是春天種植而是秋後種植,提出以上兩點觀點,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謝謝。




鄉村小妹365


一般秋季播種早,越冬時間長。冬小麥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施肥包括施足底肥,補施種肥,冬前追肥三個環節。 冬小麥從出苗到拔節,植株生長中心是根葉的分櫱。從出苗到分櫱期雖然吸收養分較少,但施用充足的基肥對小麥的生長和生殖發育均有明顯的效果。此時磷元素營養水平的高低和供應時間的早晚對小麥的影響最敏感。一般前期分開吸磷大,積累速度快。因此為了保證小麥前期良好的磷營養,針對小麥的生長特點設計出的高效小麥肥滿足了小麥對氮磷鉀的需求,並能使小麥增加抗寒性,有利於小麥安全過冬,為來年返青奠定基礎。 小麥返青後,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較前期明顯,此時也是春季追肥的關鍵時期,從小麥拔節到開花這一階段,對各種養分的吸收率增長最快,也是麥田追肥的最重要時期。此階段主要是加強氮元素營養,以利於花芽分化,增加結實率,促進穗大籽多。拔節肥的具體用量和施用日期需根據地力和苗情等情況靈活掌握。冬小麥的後期追肥中,可使用“雙聯”小麥專用肥,既增施了氮肥,而且也補充了磷、鉀肥,增施磷、鉀肥也可以促進小麥受粉和籽粒形成,增加粒重,補充養分。




味可道果園子


小麥是高等植物。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物種的自我繁衍,對個體的成花過程形成了兩個自我保護的策略。如下:

一、春化作用

小麥的成花過程需要經過一段低溫條件,才能促進花芽形成和花器發育,這一過程叫做春化階段,這種低溫誘導植物開花的效應叫做“春化作用”。

各地物候差異,冬小麥分冬性、半冬性、弱春性其對低溫的要求值也不一樣,如:半冬性小麥要求0-7℃的低溫,經過1-2個月就可以實現春化。

二、經歷長日照

小麥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經歷一段單日照長度超過14小時以上時才能形成花芽。

 

如果冬小麥在春季種植就無法經歷低溫階段,只會長莖葉而不開花,或開花大大延遲。且經歷“春化作用”必須在前,經歷“長日照”必須在後。

這就是小麥為什麼必須是秋後種植的科學道理。

 

掌握科學知識,運籌小麥生產,獲得更高產量。

祝您年年都豐收!





種業威少德啵嘚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穫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與國外的聯繫:

1.美國中部農業區,有小麥帶和玉米帶,可以認為是一個平躺的“小”字,中間一豎為一根玉米棒(玉米帶),類似於我國的長城,兩旁即為小麥帶,北為春小麥,南是冬小麥;

2.澳大利亞的小麥--牧羊帶,因其緯度較低,氣候較為溫暖,因此種植的只能是與我國華北地區類似的冬小麥。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

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我國小麥三大產區: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裡冬小麥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這裡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麥區,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清水小安


因為我國每個省市的氣候差異太大,每個地方種小麥也根據自己地方氣候來種的,有些地方春天種小麥是因為冬季冷的地方種,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春播秋收;冬小麥是比較暖和的地方種的,秋季播種夏季收,就像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春小麥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種,7月中下旬收穫,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冬小麥的麵粉要春小麥的面勁道,做拉麵特別的好。



魚那麼信任水


在我國小麥種植主要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且以種冬小麥為主。冬小麥一般在9至10月下旬播種,儘量遲播為宜,在此段時間播種的小麥有一個春化的過程,對小麥的萌芽,成長和成熟有個優質的保障。在西南地區,農戶更傾向在10月中旬擇播。收穫期一般在5月底至六月中收割。農戶對冬小麥播種方式一般選擇排播(小麥播種一般分為排播和撤播),排播的小麥通風好,採光強,對小麥的品質有好處。



鄉村也二哥


一般秋季播種早,越冬時間長。冬小麥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施肥包括施足底肥,補施種肥,冬前追肥三個環節。 冬小麥從出苗到拔節,植株生長中心是根葉的分櫱。從出苗到分櫱期雖然吸收養分較少,但施用充足的基肥對小麥的生長和生殖發育均有明顯的效果。此時磷元素營養水平的高低和供應時間的早晚對小麥的影響最敏感。一般前期分開吸磷大,積累速度快。因此為了保證小麥前期良好的磷營養,針對小麥的生長特點設計出的高效小麥肥滿足了小麥對氮磷鉀的需求,並能使小麥增加抗寒性,有利於小麥安全過冬,為來年返青奠定基礎。 小麥返青後,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較前期明顯,此時也是春季追肥的關鍵時期,從小麥拔節到開花這一階段,對各種養分的吸收率增長最快,也是麥田追肥的最重要時期。此階段主要是加強氮元素營養,以利於花芽分化,增加結實率,促進穗大籽多。拔節肥的具體用量和施用日期需根據地力和苗情等情況靈活掌握。冬小麥的後期追肥中,可使用“雙聯”小麥專用肥,既增施了氮肥,而且也補充了磷、鉀肥,增施磷、鉀肥也可以促進小麥受粉和籽粒形成,增加粒重,補充養分



農村小老五


我來回答一下,因為我孃家是北方的婆家是南方的對於這個小麥還是瞭解的。

小麥分兩種:一種是冬小麥一種是春小麥。

我來給大家說一下:

一、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二、春小麥不能在冬季播種因為冬季太冷,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穫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還是要分南北地區的。

1.北方冬小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裡冬小麥產量約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57%左右。其中主要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諸省區;

2.南方冬麥區,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這裡是我國水稻主產區,種植冬小麥有利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糧食產量。其特點是商品率高。主產區集中在江蘇、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春小麥區,主要分佈在長城以北。該區氣溫普遍較低,生產季節短,故以一年一熟為主,主產省區有黑龍江、新疆、甘肅和內蒙古。





山溝小橋


小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我國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大概在9月的中下旬到10月上旬播種,春小麥播種時間在春節後。

我國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大概在9月的中下旬到10月上旬播種,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播種時間是在春節後,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擴展資料:

1、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

2、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最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小麥最早在8月中旬成熟,最晚在9九月初成熟。根據我國跨度的不同,小麥的成熟期是不一樣的。一般的南方的早一些,北方的晚一些。而且是越往北越晚。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劉雙看三農


說到小麥,我們不由就想到包子、饅頭、麵條等許多小麥粉加工的食品,真的是非常美味。那為什麼小麥不是春天種而是秋後種,這是與各地的氣候有關的。


一、小麥包含的營養成分


小麥含有澱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粗纖維、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鈣、磷、鉀、鐵、硫胺素、核黃素、和煙酸等成分。

不過,由於品種和生長環境、生長條件不同,所含營養是有一定差別的,所含多少也是不同的。


二、小麥的分類


小麥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分類:


1.可以按小麥籽粒外表的顏色來分,如紅皮小麥、白皮小麥等等


2.可以按播種時間來分,如春小麥、冬小麥等


3.可只根據小麥籽粒的粒質來分,如硬質小麥、軟質小麥等


三、小麥對溫度的要求

1.發芽出苗最適宜的溼度是15~20度


2.最適宜小麥根系生長的溫度是16~20度,低於2度,高於30度根系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


3.最適宜分櫱的溫度為13~18度,2~4度時開始分櫱,如果氣溫高於18度,分櫱生長就會減

慢。


4.10以上小麥的莖稈開始伸長,12~16度形成短壯的莖管,如果氣溫高於20度,莖杆徒長變

轉,容易倒伏。


5.20~22度適宜小麥灌漿,如果日平均氣溫高於25度,灌漿過程縮短,千粒重降低。

5.冬型品種的小麥適宜生長的日平均溫度為16~18度


6.半冬型品種的小麥適宜生長的日平均溫度為14~16度


7.春夭種的小麥品種適宜生長的日平均溫度為12~14度。


8.小麥需要每天8~12小時的光照,如果日照條件不足,春化後的光照階段就不能通過,就不能

抽穗結實。


四、小麥對環境的要求


以前講的農業八字憲法,前四個字特別重要


土:小麥在深厚熟土、有豐富有機質、養分全面、得水誰好、通透性好的土壤中生長最容易獲得

豐收。


肥:根據不同土質、不同品種、不同氣候,合理施肥。

水:有資料表明小麥在其一生的生長中,每生長一公斤小麥,包括地面蒸發掉的水份,需要

1000公斤左右的水份,其中地面要蒸發掉30~40%。


1.拔節前佔總耗水量的35%左右


2.拔節到抽穗點總耗水量的20%左右。


3.抽穗到成熟佔總耗水量的35~40左右。


種:選擇抗旱、抗病蟲害、高產的優良品質是豐收的保證。


五、小麥的播種


因為各地氣候不同,南北溫度相差許多,所以小麥一般分為冬季播種和春季播種。


冬上麥就是在冬天播種的小麥。

冬天氣溫很低,有凍傷麥苗的年份都有,為什麼不能把冬小麥放在春天播種呢?


這是因為,冬小麥的開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春化,麥的花蕾只能分化,麥才能抽穗、開


花、結實。


把冬小麥春天播種,很容易造成麥苗在夏季旺長、不開花,或開花太遲。影響抽穗結突。


所以冬性小麥只能秋冬種,春天種的只能是春小麥。而且春天種的小麥,吃味要比冬小麥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