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居住在武漢的一家三口,父親被確診肺炎,危在旦夕,母親也是疑似患者,當夫妻倆沉浸在恐懼、無助、悲愴、絕望的情緒中時,然而讓他們更崩潰、更寒心的是,家裡13歲的兒子卻跟沒事人一樣,不聞不問,黑白顛倒的淡定打遊戲。

母親萬念俱灰,想著自己和老公萬有個不幸,這個孩子可怎麼活呀?

曾經在湖南武陵山區的一個貧困縣,沉迷於一款暴力電子遊戲的15歲少年小唐,為了在現實中體驗虛擬世界殺人的“刺激快感”,將23歲的女鄰居小西殘忍殺害。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這樣的例子,網上隨便一搜,比比皆是,讓人觸目驚心,起因與其說是遊戲惹得禍,我覺得家庭教育的責任更為重大,這個鍋遊戲和父母都得背。

疫情當前,宅在家裡,停學不停課,電腦,手機是孩子上網課的必備,孩子明目張膽的打著上網課的幌子,玩著打遊戲的勾當,著實讓很多父母心裡抓狂。

而網絡遊戲又無孔不入,猶如現在的肺炎病毒,讓人不寒而慄,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們幼小的心樂於沉迷其中,網癮成性,不可自拔。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網絡遊戲的“魅力”

1.從製作遊戲的角度來看:

一般來說,一款優秀的熱門遊戲,它一定會滿足這五個方面的特點:豐富精緻的畫面、社交屬性的強化、宏大的世界觀設置、饒有趣味的內容和已經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功能。

這樣的精心佈局,著實勾起了大人、小孩想要玩的強烈願望。

2.從體驗者的角度來看:

(1).遊戲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回應性,孩子在打遊戲的過程中,更容易有代入感,可以滿足孩子內心的強烈渴望。

幾乎所有的遊戲,哪怕是低齡遊戲,都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回應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總是會有反應的,及時回應,讓孩子有很好的滿足感和被認可感。

例如一兩歲的小孩就可以玩的《會說話的湯姆貓》,孩子不管跟這個遊戲裡的湯姆貓講什麼,這個遊戲永遠都是會去重複他和回應他,這可比父母貼心多了。

很多父母平時很忙,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卻得不到回應時,遊戲這種虛擬世界,可以給他一個回應的感覺,這種狀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渴望的狀態。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2).遊戲中,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而且有很強的掌控感

對於孩子來說玩遊戲時,他能體驗到一種掌控感。

很多小孩兒在家裡是被父母嚴嚴地控制住的,換句話說父母干涉的太多,他沒有足夠多的自由。但是,在遊戲當中孩子始終會體驗到一種很成功的感覺,而且很輕鬆,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這種掌控感對於孩子來說很有誘惑。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體驗不到這種掌控感。比如,在學校孩子有各種約束,好不容易回到家裡,還總是被要求,必須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沒有任何自主性,更沒有掌控感。

(3).獲得成就感,可以彌補現實生活中的失落感

遊戲的每一步晉級,都會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衝向更高的目標。而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是指責,就是抱怨。

一些在學校裡成績落後,沒有什麼特長可以展示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沉迷遊戲,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自我成就感,而在遊戲可以對他們這一部分進行彌補。只是這種彌補背後的代價有點大。

(4).孩子在遊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還可以找到興趣相投的人,更容易建立社交活動

現在遊戲都有社交屬性,它能讓你和一群所謂的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在遊戲當中也能夠更好與他人建立一種虛擬的聯結。而這種虛擬的聯結至少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歸屬感和安慰劑。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三步曲,讓孩子和遊戲說拜拜

1.當孩子開始沉迷遊戲的時候,家長首先需要“閉門反思”

看到孩子在玩遊戲,家長先不要著急阻止。可以在旁邊耐心觀察一下,如果孩子玩了一小會就結束了,那麼就沒必要過分說教,反而要讚賞孩子的舉動;如果時間過長,那麼可以的委婉提醒,或者在下次孩子玩遊戲之前,雙方約定好一個時間。

有時,遊戲只是一個“替罪羔羊”、“背鍋俠”,它背後折射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被忽略的身心感受,在遊戲的虛擬世界當中能夠被滿足。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玩遊戲上癮時,首先,要關起門來進行自我反思,在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中存在哪些問題,才導致孩子沉迷於遊戲中。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2.家長要適當瞭解孩子,找取共同話題

參與到孩子的遊戲裡,和孩子做朋友,互動多了以後,與其玩遊戲受時間限制,不如和家長一起做其他事情。

建議父母適當地去了解一些遊戲行業的發展,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不必視遊戲猛於虎。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態,叛逆,追求“酷”,意思就是孩子會覺得自己得做一些和爸媽和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

但是,如果一件事情爸媽跟老師自己也做得挺來勁的,一個小孩兒他可能就覺得沒興趣了。他就覺得這個不夠酷,好像連我爸媽都做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沒勁。所以,當一個爸媽對於遊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態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但如果說,你非常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遊戲不放。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遊戲是一把雙刃劍,並不完全是壞事,高質量的遊戲也是可以適當玩一玩的,不能一刀切,什麼都不讓玩。

在玩遊戲這件事情上,可以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把監督執行的功能留給自己。這個是指,有些孩子玩遊戲,爸媽難免會擔心說孩子沉溺。其實與其把擔心悶在心裡,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遊戲我並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遊戲。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4、轉移孩子注意力,找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慢慢代替遊戲。

除了遊戲,生活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娛樂活動,如唱歌,畫畫,打球等,也很適合孩子,平時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其中,既益智,又能增進了家人的感情。

我女兒有段時間,非常喜歡玩微信小程序裡面的遊戲。每天都要玩一段時間,我沒有阻止她,只是陪著她一起玩。漸漸的,她覺得和家人在一起比遊戲更有趣,所以,慢慢也就不再玩了。

宅在家裡,孩子借上網課,蹭遊戲玩上癮?那就和他一起玩呀!


戒掉網癮的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的事項。

1.給孩子一個心裡緩衝,不能一蹴而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解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來,循序漸進的幫孩子戒掉網癮,這中間要給到孩子一個心裡緩衝,急不得。

要相信孩子,即使沉迷遊戲,也要給孩子一段時間去適應沒有遊戲的時間,不要急於求成。

2.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玩遊戲

遊戲不是惡魔,也並不是十惡不赦的,適當的消遣玩樂是可以的,有些有些還有益智效果,適可而止就行 。

3.父母對孩子的關注,陪伴很重要

遊戲可以玩,但不是一直在玩,最關鍵的是給到孩子高質量的有效陪伴,有了家長的陪伴和關注,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放下游戲。

願我們和孩子和諧進步,向陽生長,遠離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