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打乱了人们迎春的脚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疫情之下,中国农村也在经受一场大考。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随着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回顾疫情期间农村地区一系列硬核防疫措施,我们发现,当下的农村,或许正迎来一场巨变。

农民公民意识和乡贤文化正在觉醒

人们普遍认为:农民对待公共事务的逻辑出发点是功利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缺乏公民意识、村庄主体意识,没有认识到自觉、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公共事务的必要与重要。

然而疫情爆发之后,农村地区“硬核”的疫情防控出人意料地站上前锋。几乎所有村庄一夜之间便组建起一支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快速应对村里的疫情防控。这些志愿者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有序开展入户排查登记、派发宣传手册、张贴公众防护指南、利用车辆和扩音器进行流动宣传、在村主干道设立的健康监测点对流动人员实行健康监测、消毒等工作。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在一支支“草根”志愿者队伍中,有党员干部,有入党积极分子,有退伍军人,有村医,有乡邻小站站长,也有普通农民。

山东滨州何集村何修岩,是乡邻小站站长,也是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不要报酬,自己出车出油,天天为村里消毒,这期间卧病多年的父亲病故,他按照政府政策,一切从简,处理完老人的后事之后,就又投入到农村防疫工作中。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同样是乡邻小站站长的河南郑州丁村的杨君红,通过自身渠道,购买新鲜蔬菜,主动挨家挨户给村民送上门,减少村民出门走动,使其安心在家配合防疫。

此外,确保农村金融服务疫情期间不断档、不缺位,乡邻小站发挥了关键作用。站长们不仅指导乡亲们线上办理金融业务,还做到疫情期间“不打烊”,让村民们办理金融业务不出村,有效防控了村民到营业网点聚集办理业务的风险。

这些志愿者们成为防疫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用行动唤醒了农民的公民意识。他们正成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成为农村里的“新乡贤”,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农村人居环境正得到改善

中国农村,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脏乱差。但这次疫情爆发,从各地上传的疫情防控照片来看,现在的农村早已是焕然一新,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

十几年前的农村,土路还比较多。天气不好的时候,人们会出行困难。现在,乡村道路基本上都进行了硬化。

更重要的是,农村人的公共卫生意识大幅提升。从前,农村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日常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随便扔,村里的路上、村口的沟渠到处都是,一到夏天堆积垃圾的地方臭气熏天。如今许多农村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还设立了垃圾收集点,村民也都自觉地将垃圾扔到收集点。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管控,绝大多数农民认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整洁,让病毒无处藏身、无路传播。本次疫情防控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创建和维护,创造优美生活环境正成为农村人的自觉行动。

农民工外出务工不再盲目

疫情对农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是过年的时节,家里食物等储存的比较丰富,相比较而言,农村的气氛与日常生活相比城市里还算轻松,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年后的收入却成了最大的难题,毕竟疫情过后,生活还要继续。

所以,当各地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之时,待在农村的农民工群体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对比企业用工信息,有选择地决定务工方向。

过去,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民工经常是凭着老乡一个电话,就贸然前去务工,结果经常不称心,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又换了工作。“村民的就业择业意识不断增强,找一份收入高、稳定性强的工作是大部分人的首选。”宜农创新创业中心的赵江宁经理年后一直忙着为用工企业和农村务工人员“牵线搭桥”,“交流过程中,发现村民们咨询的问题越来越详细,越来越专业。这说明村民就业更理性了,不再一味地要涌向大城市,这也利于我们根据其的需求为他们匹配更适合的工作岗位。”他说,“3月份十天时间,已经为6批农民工成功匹配了用工企业。”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农民已深度“触网”

疫情刚开始时,农村有些老人听不进劝告,硬要外出。但随着网上有关疫情的新闻,有关安全提示、防疫知识铺天盖地地袭来,即使身在偏僻的农村,大家也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都自觉紧闭家门,一辈子下地干活再大的灰尘、冬季再大的雾霾都没有戴过口罩的农村人,出门开始主动戴口罩了。

“承认吧,快手比你的苦口婆心有用,微信小文章比你的声嘶力竭有用!”一名力劝家乡父母戴口罩的网友哭笑不得地表示。现在,刷朋友圈、刷短视频成为农村人日常娱乐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选择。

这些年来,互联网逐渐向下沉市场倾斜,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开始掀起农村流量狂潮,这些很大程度弥补了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等先天不足,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通过短视频展示乡村生活,带动家乡农副产品销售,成为拿得了锄头、玩得了直播的农民“网红”。互联网正在成为农村人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疫情之下,中国农村正迎来巨变

因此,当疫情爆发时,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我们看到更多的专业人士主动迎合普通老百姓观看习惯,来给人们科普防疫方法。分布在全国各地两万多个农村乡邻小站在此次疫情期间也充分发挥扎根乡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及村民“带头人”作用,担当起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大使”,通过微信群、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识。

这与2003年时的非典有了很大的不同,互联网的下沉,以及农村人深度“触网”,让农村人能够与城市人在认知疫情、了解疫情发展上站在同一起点上。

不久的将来,随着5G时代的来临,在5G更加快捷、强大的网络支撑下,农民将搭上“信息化高铁”,依靠“云”进行生产、生活,农村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智慧农村即将来临。

经此一“疫”,农村正引起新的变革,出现新的机会,农村在抗击疫情的“硬核”,也将会延续到疫情结束以后的生产生活之中,乡邻小站将继续在引领乡村新生活道路上中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为改变一个人、致富一个家、造福一个村贡献力量。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