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征噶爾丹與張庫商道的內在聯繫

康熙初年,地處西域的噶爾丹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不斷吞併周圍的其他部落。並且,野心膨脹的噶爾丹於1688年,悍然東進,侵略當時的蒙古部落喀爾喀部。喀爾喀部倉皇迎戰,不敵噶爾丹,連失多地,逃向內蒙地區,向康熙皇帝稱臣求救。剛剛平定三藩叛亂的康熙皇帝,何等英明,他絕不會袖手旁觀坐等噶爾丹壯大,威脅北京。於是,康熙毅然派兵征討噶爾丹,歷經10多年,但由於路途遙遠艱辛,糧草承運成為軍隊的一大負擔,運費高且經常誤期,軍事行動收效甚微。

康熙親征噶爾丹與張庫商道的內在聯繫

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影視劇照

康熙60年(1721)年,康熙皇帝再次御駕親征。這時,山西晉商範毓賓為解皇室之憂,願意以極低的價格為軍隊運輸糧餉,並且由於籌劃得當按時完成了任務,康熙皇帝大加讚賞。但商人無利不起早,為軍隊運輸糧草的虧本必須從其他地方彌補回來,範毓賓等商人藉助隨軍隊深入蒙古腹地的機會,開展了對蒙古的民間的貿易,一時掙得盆滿鍋滿。對此,康熙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人家是以虧本的形式幫助軍隊運輸糧草,隨軍商人的這種貿易行為被康熙默許。

  • 康熙皇帝下召:隨軍貿易之人,故不可少,若縱其貿易,又恐紊亂。應與某營相近,於1裡外駐紮,準其貿易,嚴禁喧譁,並戒沽酒。
康熙親征噶爾丹與張庫商道的內在聯繫

康熙平定準噶爾叛亂路線圖

康熙皇帝在隨軍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再無糧草之困,先後經過烏蘭布通之戰和昭莫多之戰(今烏蘭巴托地區),終於把噶爾丹徹底打敗,結束了多年叛亂,收復蒙古喀爾喀地區。

  • 其中烏蘭布通之戰誕生了駝城,什麼是駝城?噶爾丹將上萬只駱駝縛蹄臥地,揹負木箱,蒙以溼氈,環列為營,名為駝城。噶爾丹士兵依託木箱射箭攻擊,而清朝部隊則以火器攻擊駝城,最終清軍大勝。

言歸正傳,在平定噶爾丹的過程中,以范家為首的晉商也一路跟隨清軍到達昭莫多(庫倫)地區,成了第一批旅蒙商人。他們跟著軍隊,一邊提供軍需,一邊做買賣,一直做到了庫倫。要知道在此之前,清朝是禁止內地商人到蒙古做買賣的,正是因為有了康熙平定噶爾丹,才有了山西晉商隨軍出蒙建立商道的機會。戰爭結束後,隨軍貿易停止了,但是山西晉商還能繼續利用已經開闢出來的商道與蒙古人做生意。這些商人從茶馬互市之所張家口大本營出發,趕著駝隊滿載茶葉和鐵鍋等,一路北上,直到蒙古腹地庫倫。

康熙親征噶爾丹與張庫商道的內在聯繫

民國時期行走在張庫商道上的駝隊

所以說,正是因為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噶爾丹,並准許商人隨軍貿易,由此滋生了張庫商道,而此時的張庫商道僅是一條國內運銷路線,因為喀爾喀的庫倫依然屬於清朝管轄,張庫商道何時演變為國際商道,且聽下次分解。

康熙親征噶爾丹與張庫商道的內在聯繫

張庫商道的界碑(位於張家口大境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