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广场上看到有人在醮着水写字,请问他们的技艺达到什么水平了?

志满乾坤


说到广场地书,我有切身体会。2016年秋天,我曾经跟着几位老师在广场写了一段时间。虽然手感与用毛笔在纸上有所不同,但也能看到进步。总结地书心得,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广场人多。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广场写字,总有人围观,其中不乏书法爱好者,隐藏于民间的高手,他们会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或许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锻炼身体。我们几个人的地书笔都是宋老师自己做的,一根废弃的扫把杆,一个矿泉水瓶,一块海绵,有一定的重量。用它写一个多小时,肯定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三,节俭环保。提一桶清水,在地上写一会儿就干了,不影响人们在广场上玩耍,还节省笔墨纸砚。

至于书法水平,则是什么水平的都有。有造诣很高书协的老师,也有一些初学者。总之,地书也是传播正能量的一种方式。

下图是我的地书照片,请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墨凝秋露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这种用“地笔”写的字也在书法范畴,只不过归结到软笔书法的话有点牵强,硬笔书法就更不是了,我夏天晚上有空的时候也经常带儿子在广场用地笔写字,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由于地笔是蘸水写的,比墨汁要顺滑,再加上地笔海绵头弹性好、不分叉的特性,写出来的字圆润好看,而且手感很好,有助于增加自己练字的信心。

其次,由于地笔是在户外进行的,可以增强练字的趣味性,我儿子就比较喜欢,玩、学互不耽误,还能经常得到路人的表扬,满足了我孩子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呲牙]

再次,用地比练字不需要纸墨,也不受场地限制,既陶冶情操,又经济又实惠。

最后我们回到主题,虽然地笔要比毛笔更容易书写,但是想要写好也是和书写者自己书法水平成正比的,字写的不好的或者没有点过书法的人根本写不好,有书法功底的人写出来的字是非常漂亮,所以想要写好地笔书法,自己的书法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一点愚见,希望能帮助你。[呲牙]


流浪傻头鱼


三十年前我就在写地书,君不知我县解放后最知名的一位书法家从小就有写地书的习惯。写地书一可节约筆墨纸张,二可段练胆量,三能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大凡写地书比较成熟的老者是有些笔墨功夫地。古人云,善将不择兵,善书不择笔。如果没有这方面天赋,用什么写,在哪写都写不好中国字。如今书协会员多如牛毛,能临埸作书者少如牛角。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专门与“大家”pK,前提是不择工具,不择环境,不择书体,不择禸容。书为小道,壯夫不为。广场地书现象,是一景观,大不可过度褒贬。


九三书道790


我是文字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用特制的毛笔醮着水,在室外的地面上写大字,一般对这种书写方式称作为“写地书”。

喜欢这种书写方式的人大都是老年人。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时间非常充裕,除了帮助儿女带带孙子辈、采购做饭外,也需要有一二种业余爱好,用来打发休闲的时光,丰富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选择“写地书”,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意义的方式。



写地书相对方便,不需要准备纸墨笔砚,只须一根很长的自制的地书毛笔和一个空塑料瓶子即可。笔者曾和一位写地书的老人聊过天,也看了他制作的地书笔,是用硬海绵、塑料瓶口和一根废弃的拖把杆制成的。当然,自制地书笔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据老人介绍,他制作一个地书笔,可以用一年左右。比起正规的笔墨纸砚,成本还是蛮低的。


老人告诉我,他坚持写地书,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只要不刮风下雨下雪。他每天都坚持出门写地书。一支地书笔,一个空塑料瓶。一般的地方都能找到水。当然写地书也需要空间较为宽敞空旷,水泥地板比较平整,又不打扰到别人的地方为最好。地书写完,水干字消,对别人,对环境都没有任何妨碍和影响。

写地书,除了练习书法写字以外,对健身也有很大的好处。书写者,思想比较集中,屏气聚神,心无旁骛;脑无杂念,心少烦恼。每每看到自己书写的书法,一天天有所长进,心中也会有一种颇有成就感的快乐。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写地书的人,书法技艺达到什么水平?这就是因人而异了。据我和那位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多数写地书者对所谓的名誉称谓,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属于一种个人的业余爱好而已。健身和丰富退休生活是主要的目的。笔者也经常观看别人写地书,真心觉得有不少老人的地书写的相当不错,心里挺佩服的。当然,笔者是外行。看到别人写的字好,就会打心里佩服。


文子心语


第一次见在地上写字,大约在二十年前,那时他们用的“笔”,还是用布绑在棍子上、类似拖布的样子。

真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不知何人何时发明了用海绵做成的笔,专门用来在地上写字,这种方式还有了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地书。

前些时候,还听说很多地方有了地书协会,不时还举办地书比赛。


无疑,喜欢地书的老年人都是喜爱书法的,为此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老年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既能陶冶情操,读书写字,又能交朋结友,消除寂寞,还能锻炼身体,活动筋骨,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说到书法,“地书”离艺术较远,这正如京剧“票友”,玩玩可以,千万别把自己当“角儿”。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技艺参差不齐,在公园中写地书的大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基本都是退休后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或者本身就对书法比较感兴趣,所以才会选择去空旷的公园里写字。

在公园空地上写字,可以引来围观者制造气氛。很多老年人的儿女不在身边,退休后突然空闲下来在心理上会很孤独。在公园里写字,可以让来公园里游玩或锻炼的人围观,围观者有的赞叹、有的欣赏、有的交流,这种气氛会让写字者内心愉悦,且有一种成就感,舒缓了老人内心的孤独感。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氛围,事在家里纸上写字所不具备的。

其次也是一种健身活动。老人家在空地上写字用的不是普通的毛笔,而是自制的海绵大笔,如果不勤加练习,真没有力气去写好字。老人长期加以习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综上所述,技艺就不重要了,硬要说,就是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长安万卷楼


这些在地上书写的都是民间高手,也是中华几千年书法流传不衰的后继者!比书协王冬龄那伙人的丑书,喷书,吼书,射书何止强一万倍!


湖海隐虾1


这是一项高雅的爱好,不管字写得如何,有这样丰富的业余生活,就该鼓励。基本上从我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视觉来看,广场公园里的那些字都挺好看的。地书经济,省墨,省纸,自制土笔为废弃拖把杆,绑以棉纱即可。长有人问是何字体,答曰,非行非楷,似行,又有魏碑,总之谁都不似,自成一体,五六十年自己看舒服就行。永字八法,对练毛笔的运笔基本功肯定是好处多多,没有包括几乎所有的笔画。况且,刚刚开始就练撇和捺,等于是增加入门的难度。低位切入,螺旋上升,能够有效提振自信心,增加成就感,练好基本功,逐步逐步,自己主动爬坡,步步入胜。

写的字难看是初始阶段,一般这个阶段也不会在公园等处所书写。那叫“出乖露丑”,谁愿意去丢那个人呢!等到熟练生巧的阶段,字体“定型”“美观”了,自信心大增,才会“公开示人”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字体是有模有样,不少人的水平相当高,与一些有“衔”或者“名头”的书法家相比,也丝毫不显逊色,往往让人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故而有赞:“还是高手在民间”呀!见过身边的许多同学的字,把单个字拿出来并不漂亮,但是多个字写在一起就很好看了。把每个字写得有规律(笔画、部首、大小、连写……),再加上恰当的排列布局,基本就美观了。

我认为写地书的,都是有一定文化功底或爱好读书的人的,我接触过几个人,首先他要写什么体,跟谁学,怎样学?其次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写,不能每天只写那几个字和诗。他们说每天在家要做功课,不停不断的背诗句,甚至要弄懂意思,才出去写。再一个也不停的和别人交流分享。瘦金拎单个,小楷看一批。多数人初看瘦金单字会觉得十分惊艳——这与瘦金本身清绝的笔画以及中宫缩紧的结构有很大关系。但若是欣赏作品的话,看久了难免会审美疲劳。小楷则恰好相反,有些字帖中的单字拎出来可能会觉得就这样吧,但若是将小楷作品看做一个整体欣赏,自然会体会到其中如兵如众的气势。我认为二者审美是互补的,就好比男人看美女,高冷大长腿固然会引人竞相追逐,但燕环肥瘦也未尝不可。

书法是东方独有之艺术,大家不可不学。书能却愁,书能养生。小学时练过一年,水平是学校三甲之一,进单位是所在单位第一。以前是写写标语,也写过店招,后来只写追悼会的横幅了,现在追悼会是电子横幅,字也派不了用场了。但对毛笔字仍是喜欢,平时看别人的书法是一笔一划顺着笔势看的,如同身临其境自己在书写。总想退休后重新拿起笔来练字,但现在一个手机就占有了你的业余时间。挺佩服那些写地书的同龄人。二王与颜鲁公两种体系几乎包罗了所有笔法,只是瘦金体用笔太过单一,把其中几个笔法过多使用,放大了人们的感受。相信二王或者颜真卿体系下,楷书行书都练过入了门的人,不会去中途练瘦金的,他们能意识到瘦金与前两个体系的差距。

字首先在形,然后再神~首先在型,然后在韵。首先写好看,再从好看中找神韵,不要上午就说缺少神韵,什么什么的,形好看了,自然就出了神韵,庄严严谨是神,隽秀飘逸也是神。关键是让人觉得好看,艺术不就是要陶冶情操吗?不必那么神秘,什么叫好字,好字就是让人看着舒服~比如“是”这个字,中间那一横要超出日字多少下面那一撇要拖到那个位置,先观察,像画画一样模仿,写完一个字就对比字帖,哪里没到位,在写,这个要动脑筋,不是麻木的比着写。

地书好的,纸上也写的好,往往地书写的比纸上写的还好,我宝鸡炎帝园每天早晨都有不少人写地书,用毛笔也有用海绵笔的,其中不少高手,有书协的,民间不是书协的也很多,有的已写几十年了,书协的也比不上的也有,他们每天还讨论交流,有规律的生活。


历史深度揭秘


比下面这种东西强一亿倍!!!


生活大搞笑


在广场上写地书的练习者或创作者,他们的技艺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以我来看,有以下几个群体:

一、少数专业书法家。这些书法家们,一般时间在晨起的阶段到广场上练习书写,因为这时候的人比较少,可以静下心来,主要是通过地书来练习腰力和腕力。

二、少数有一定水平的书法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在书写水平上相比一般人较强,他们书写的字体,行草隶篆都有。通过地书的练习一是练习腰力和腕力,二是通过写大字来更好的分析字体结构,三是有点小私心,就是小小的展示一下,得到一个虚荣心的满足。

三、少数书法爱好者,这一部分人的书写水平,只能用字来说,他们热爱书法,但写出来的是自成一体的字,有“老干部体”“江湖体”“书画体”等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部分人,不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为目的,纯粹就是杂耍。还有,这一部分人,听不得批评,见不得他高,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遇到比自己写的好的书家,还要好好的说一顿,你这不行,那不行,仿佛这个场地里,王羲之,赵孟頫,米芾都要逊色三分。

四、少数学写字的孩子,这些孩子也能认真的去练习,书法中的结构,遇到书法的确好的老师还会虚心的去请教。

五、少数路过的情侣,一般情况下男孩在地上写个女孩的人名,写个我爱你等等,字体歪歪扭扭,惨不忍睹,纯粹就是献媚。可不知道,爱情也会随着字体的慢慢干涸渐渐枯萎。

六,少数家长溺爱下的孩子,这些充满虚荣心的家长为了就是臭显摆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优秀,孩子刚刚4,5岁什么都不会,拿着毛笔去写拼音,阿拉伯数字,嘴上不说就像听听旁人去怎样夸赞他的孩子,小市民思想,俗不可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