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婉約派中最為代表的人物要數宋代詞人柳永,他原名柳三變,那句流傳至今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他所寫。


比這首《蝶戀花》更為出名的要數這首《雨霖鈴》,道盡了離別之苦。小覓上篇提到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就是出自這首。


今日小覓分享: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譯文】

秋蟬的叫聲淒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

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里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淒涼的秋天!

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註釋】

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都門:國都之門。這裡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

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


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這裡用做對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去去:重複“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暮靄:傍晚的雲霧。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經年:年復一年。

風情:情意。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這首《雨霖鈴》作為詞牌名,它還有一個悽美的典故。眾所周知,安祿山以討伐楊貴妃之父楊國忠為名,引發了“安史之亂”。


唐玄宗率軍逃至馬嵬驛時,隨行將士因飢餓勞累,心生怨恨,在處死楊國忠後,又逼迫唐玄宗處死了楊貴妃,史稱“馬嵬驛兵變”。


後來在平定叛亂,唐玄宗北還回京的路上,想到了死去的貴妃,又加上一路風雨慼慼,心中悲苦不已,作出了一首《雨霖鈴》曲。


最初的《雨霖鈴》只有曲,沒有詞,直到後來柳永的出現,才使之成為千古名篇,流傳至今。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而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參加四次科考,均落第未中。直至仁宗加開恩科,才得以高中,卻最高只做到從六品的屯田員外郎。


據說,柳永之所以屢次落第,與他寫的詞有關。據記載,柳永早年作新樂府,詞作為人傳誦,就連當時的仁宗也非常喜愛。


但後來柳永沉溺煙花柳巷,喜作豔詞,為仁宗所不喜。以至後來科考,本應進士及第,卻被仁宗在進士榜上一筆除名。還說他既愛填詞,那就“且去填詞”。


至此,柳永的科舉之路算是就此斷絕。據說,柳永在屢次落第不得志後,從此流連煙花之地,還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打著奉旨的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