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男丁格尔”,把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面对疫情,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派出三批精锐增援湖北,在支援湖北医疗队11人中,杨林、李鹏、张岩松、郑培君这四人的身份尤为“特别”,他们既是铁血铮铮的男子汉,也是责任在肩、使命必达的“男丁格尔”。他们中,有人护理完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又奔赴孝感,有人细心护理病人喂水喂饭,有人把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希望成为女儿的骄傲……他们笑着说,“虽然我们没有男神的颜值,但是我们有男神的责任与担当”。

东北“男丁格尔”,把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护理完我省首例患者后又奔赴孝感

杨林,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杨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年初五,当时的他在参与救治黑龙江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岗位上度过自己28岁生日,在患者康复出院后,杨林又主动请缨加入到黑龙江省第三批支援湖北的救治任务中。

支援孝感,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开始”:物资短缺、标准不一、流程不全,感控不到位等客观困难,统统摆在了杨林和他的队友面前。作为一名90后,杨林知道要有担当,迎难而上,是黑龙江省医疗队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他积极协助护士长短时间重建三区两通道,制定流程、规范感染垃圾处理、整理污物间。整个过程杨林从没喊累,都是最早来最晚归的一个。在同事眼中,杨林是一个吃苦耐劳、专业过硬地重症“男神”,而杨林则经常和同事打趣道“虽然我没有男神的颜值,但是我有男神的责任与担当”。

东北“男丁格尔”,把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铁汉柔情给患者喂水喂饭细心安抚

郑培君,黑龙江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第一眼看到郑培君的人,不会把他和男护士联想到一起,但在这个七尺男儿粗犷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天使般”乐观而柔软的内心。

根据安排,郑培君跟随黑龙江省第八批医疗队来到应城开展援助任务。在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任务重,直面病毒,风险非常大,需要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在应城中医院的一层危重症病区,郑培君作为小组长,每天都要给予病人专业的治疗护理,同时也要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喂水喂饭,帮助病人大小便,擦拭身体……而他每一次进到病区都要身穿工作衣、防护服、隔离衣,戴着护目镜、口罩、手套等这些防护装备让他护理病人的难度大大增加。在一次给患者喂饭时,患者突然呕吐起来,郑培君打来温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点点为患者擦拭干净。郑培君说:“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都是焦虑的,没有家人在身边陪伴,身边又都是冰冷的机器,患者最怕的事,是没有人在乎他。不过没有关系,我就是他们的家人,机器虽冷,人心却暖。”

东北“男丁格尔”,把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新手奶爸”把女儿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李鹏和张岩松,都是黑龙江省第六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同为93年出生的两个小伙子,从牡丹江二院并肩战斗到了武汉中心医院,二人有很多的共同点,他们既是兄弟也是战友;爱人都为医务工作者,而孩子也都20多个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新手奶爸”,作为父亲,他们对年幼的女儿有割舍不掉的牵挂,但作为男护,他们觉得出征驰援更是责无旁贷。

来到武汉中心医院,两个人互相打气,以最短时间适应环境后,进入病区开展工作,为患者打针、吃药、翻身、喂饭、喂水、更换尿不湿、护理记录、患者的疾病宣教、健康宣教……二人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他们既是护士也是“搬运工”,因为是男生,力气大,病区里的搬搬抬抬他们都会“鼎力相助”。由于病患中有很多都是80、90岁的高龄病人,语言方面都有些口音,这二人听不懂当地方言,他们每次都会反复温柔地和大爷、大娘们沟通,用李鹏的话说,“别看我们男护长得‘糙’,但是细心程度不亚于女孩子”。

来到武汉,和大多数的支援队员一样,他们二人还不曾认真地看过这座美丽的城市。每一天,李鹏和岩松都是踏星出门、伴月而归,疲惫、劳累已是生活的常态,但是他们觉得来到这里,能为处于危难的百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切辛苦都值得。在两个人第一次进入病区的时候,二人很有默契地把各自女儿的名字写到了衣服上,他们希望能够成为女儿的骄傲!用张岩松的话说,来湖北不是想成为谁,只是本职工作而已,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成为一束微光穿透黑暗,照亮通往希望的道路。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男丁格尔”,他们汇聚力量、向阳而生,冲锋到了战场的最前线,他们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也是患者生命的“守护神”,更是坚守在战场上最帅的“提灯男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