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误解的民间信仰;才是我们最初的精神图腾


一直被误解的民间信仰;才是我们最初的精神图腾

民间信仰是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

简单的说民间信仰是指中国民众对神、祖先、鬼的敬仰,以节日、祭祀、见礼等等形式存在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

民间信仰是我们每一个人基础信仰,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信与不信!你都在默默地遵循着我们自己的民间文化信仰。

春节、中秋节、清明等等传统节日都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礼节、孝道等等传统美德也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包括‘良心’这两个字都是民间信仰。(上图的华表(民族文化的图腾)也是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因祭祀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社会否定,称之为封建迷信、糟粕文化,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依然被弱化。有些地方甚至强拆本土信仰的神庙,而放任地方教会大兴土木修建异域神灵的寺院、神殿。当民间信仰和时代不对称时,我们要做的是修正它而不是遗弃。作为中国人,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不保护自己民族的神庙!这无异于在自嘲民族尊严。

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的起点,民族精神的图腾。希望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完善,能为民间信仰正名,让社会重新界定民间信仰的性质,然后从禁忌变崇尚,从被打击的对象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时代,民间信仰除了对民族魂的敬畏和信奉,还有我们对民族的无限忠诚!我们将以科学的态度,遵循人文精神,继续守护我们的民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