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齊景公時期,內用晏子為相,外用田開疆、公孫捷、古冶子三位勇士為將,於是齊國一時之間掃清齊桓公之後的系列弊病,齊國國勢一時之間又復振作,齊景公遂有再度稱霸的志向。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齊景公

可惜同時期的晉國仍然不是吃素的。晉國自從晉文公登基,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後,可謂人傑地靈,經久不衰,到晉平公為止,歷經8代君主,百年時光,卻始終保持強盛的狀態。雖然在與楚國的爭霸中略輸一籌,但是晉國的強大,仍然可以說是北方諸侯之冠。剛剛當上晉侯的晉昭公雄心勃勃,想要再現晉文公時期的稱霸局面,所以對於逐漸暴露野心的齊國,非常有成見。

會盟之前,晉國霸主地位逐漸衰微,而晉國尚且不自知

於是晉昭公組織了一次頗為有名的結盟活動。公元前529年,晉昭公號召諸侯,舉行了著名的平丘之盟。參加會盟的諸侯國,以晉國、齊國為首,匯聚了宋、衛、鄭、曹、莒、薛、滕、杞等十餘個小諸侯國。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平丘會盟

小諸侯國們對於大國爭霸也多顯無奈,鄭國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做出朝晉暮楚的舉措,不得罪楚國和晉國,同兩個強國都結盟,尊對方為老大。宋、衛、鄭等國夾在中間,碰到大國的結盟大會,只好參加,而且還沒有什麼話語權。

而莒、杞、曹等國圍繞在齊國周圍,往往以齊國馬首是瞻。於是,雖然說是一場會盟,但是也不過是晉國和齊國兩家爭奪霸主而已。

會盟開始之前,晉國的霸主之位已經深受挑戰了。

首先就是在楚靈王時期,公元前531年,趁著晉平公去世,晉昭公剛剛當上晉侯,楚國出兵吞併了陳、蔡兩個小諸侯國不說,還先後遷徙許、胡、申等十餘個小國,但是晉國竟然一時之間沒有采取果斷措施救援兩個國家,晉國霸主地位已經開始鬆動。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楚靈王

其次,晉國在晉平公末期開始營造了一座超級豪華的宮殿,號稱“虒祁宮”,這座宮殿與同時期楚靈王修建的章華宮形成南北對照,兩個當時最為強大的諸侯國君也因為志得意滿,而修建宮殿城池,帶著自己的一般大臣開始沉迷於“靡靡之音”,每天醉生夢死,縱情歌舞。但是這也讓結盟的諸侯國們紛紛對晉國產生了抱怨:晉侯享樂如此,一改過去厲行節儉、遵守禮法的霸主形象,甚至超越周王室的定製,那麼晉侯因為和楚國簽訂“弭兵之約”,已經毫無制霸楚國之心了,跟隨晉國一定得不到自己過去想要的安全保障。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章華宮

會盟之前,與齊國針鋒相對,不再以德為重,對諸侯意圖用強

既然有了這些因素,齊景公認為自己非常瞭解晉國的實際情況,加上自己手下文臣武將又都不差,在會盟上爭取盟主,理所當然。所以到了平丘之盟前的齊晉之會上,齊國和晉國對於誰當盟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晉國君臣認為,晉國已經當了這麼久的盟主了,會盟盟主的地位當然還是晉國的。但是齊國有丞相晏子在,提出“盟無常主,唯有德者居之。如果不以德來論,那麼吳國和楚國都能當盟主”的看法,認為此時晉國已經不能以德號召諸侯,而齊國可以“取而代之”。晉昭公暗中自然極其不爽,大臣羊舍肹更提出“諸侯離心,要以兵威來脅迫諸侯,才能保證晉國的霸主地位”。沒想到竟然獲得了晉昭公的認同,集合兵車甲士,發現此時的晉國已經是“戎車四千乘,甲士三十萬”的軍事大國了,更增加了繼續稱霸的信心。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晏嬰

為了保證諸侯國都能聽令前來,晉昭公還專門委派大臣前去周王室請來了東周卿士劉獻公參與見證這次會盟。在會盟地周圍安排了四千多名晉國士兵把守,以為聲勢。北方諸侯國多是周王朝的忠實粉絲,因為王室大臣的到來也紛紛與會,沒想到看到的是兵強馬壯的晉軍,連齊景公都擔心,如果不聽從晉昭公的話,那麼晉國可能劫持自己的事都做的出來。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晉昭公

會盟之後,不能維護小國利益,導致諸侯離心

但是緊接著晉國在諸侯會盟上做的一件事情,讓眾多參會的諸侯們心中再難遮掩對晉國的怨氣,註定晉國再難主持會盟。

魯昭公曾經也有一顆崛起的雄心。在那樣一個晉楚簽訂了“弭兵之約”後的和平時期,兩個“超級大國”開始耽於享樂,內部分化下加劇矛盾和鬥爭,晉國也好,楚國也罷,開始陷入自身弊病之中,雖然稱為盟主,但是“周禮”制度,以及齊桓公曾經制定的“興滅國”要求,也漸漸消散。齊國、魯國、鄭國、吳國、甚至宋國都在悄悄吞噬周邊的小國家,來壯大自己,以抗衡來自晉國、楚國的壓力。

平丘之盟,晉國霸主地位的破滅

魯昭公

於是他們周邊如株、莒這樣的小國成為夾縫中的魯國最可口的食物——去攻打齊國、吳國、楚國這樣的大國明顯有點力不從心,而且可能帶來的隱患是被反攻回來。但是晉國是傳統的北方盟主國,晉昭公也有志向用周禮來再度約束諸侯,這次會盟,讓小國們看到了希望:被晉國保護,繼續保留自己的宗族傳承。

於是乎,在會盟的時候,兩國君主免不得向晉昭公訴苦一番,自己被魯國屢屢攻打,丟城失地,快要滅絕了。晉昭公很快派人逮捕了魯昭公的上卿季孫意如,把他關了禁閉,準備帶回晉國處置。如果按照正常發展,晉國抓了魯國上卿,並且懲罰了魯國的侵犯鄰國罪行,讓魯國歸還侵犯所得土地,似乎晉國的盟主地位將會得到小國們的一致擁護。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這樣的。

利益至上和大國權衡,讓晉國陷入苦惱之中。魯國的上卿被晉國抓了去當囚犯,大夫子服何不願意了,私下裡找到晉國的大臣荀吳

,說魯國的地盤是莒、邾這種小國的十倍,如果你們晉國這樣對待魯國,那麼魯國從此以後可能就要投靠楚國或者齊國了。這不光是一種表態,更像是一種威脅了。

結果這事經過荀吳傳給韓厥,又傳到晉昭公耳朵裡,晉昭公經過權衡之後,同意了子服何的意見,並放歸了季孫意如。

這下小諸侯國們如何心服口服呢?他們從晉國那裡看不到安全感,自然再也不會追隨晉國的步伐。大國如齊國早已有了與晉國爭霸的心思,自然也不再擁護晉國;魯國上卿能被晉國隨便抓走處置,魯國掌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自然也不再肯買晉國的賬,一時之間,晉國雖有盟主之名,卻再也難以主持會盟,晉國的霸主地位開始旁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