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洗牌加速 兩大新變化值得注意

2018年的“531光伏政策”開啟了中國光伏產業深度調整之門,2019年整個光伏產業恢復緩慢。受到2019年度光伏指導性政策延遲公佈的影響,行業慘淡經營。與此同時,政策更是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定下了市場化競爭配置項目的基調,依靠固定補貼的時代將終結。

2020年,光伏業會變好嗎?

新增裝機量高速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

由政策驅動向技術主導,是中國光伏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導致光伏產業目前對政策保持較強的敏感性。

2019年度的光伏指導性政策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國家能源局直到5月底才正式下發《關於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該《通知》傳遞的信號是,通過限制補貼總額、不限制裝機規模的方式,將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朝市場化競爭方向推進。彼時業內曾測算,國內符合市場化競爭配置的光伏項目超過50GW,前景可觀。但實際上,7月份公佈的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遠低於市場預期,符合補貼條件的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約22.78GW。這背後,是競價補貼項目落實時間,影響到了新增裝機量。

政策的延遲公佈和機制的巨大變化,導致大量光伏項目(業內預計約20GW)結轉至2020年,最終使得2019年度的光伏新增實際裝機量大幅下滑。繼2018年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下滑至44GW後,去年前三季度,光伏行業新增裝機量僅有15.99GW,同比下滑約54%。業內普遍預計,全年度的數據可能不足30GW。


於是,從業者們將希望放到2020年,希望能夠迎來光伏產業真正的復甦之年。

行業洗牌加速 頭部效應持續顯現

縱觀光伏企業的2019年,頭部公司競爭優勢越來越大這一特徵逐漸顯著。

2019年有關光伏企業的最後一個壞消息來自江西明星光伏企業旭陽雷迪。12月31日,旭陽雷迪子公司九江市旭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發佈了一項全體裁員的公告,擬於2020年1月31日與全體員工終止勞動合同關係。在此之前,旭陽雷迪已在2019年4月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作為曾經的光伏巨頭、硅片“大戶”,旭陽雷迪在縱橫光伏產業十餘年後黯然離場。類似旭陽雷迪這樣的老牌企業在2019年遭遇失敗並不是個案,海潤光伏退市、向日葵(300111.SZ)轉型……部分老牌光伏企業逐漸退場背後,國內光伏產業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呈現。

另一方面,2020年的第一個交易日裡(1月2日),A股光伏板塊最耀眼的明星或屬於隆基股份(601012.SH)——總市值重新回到1000億。


儘管2019年光伏行業需求較為慘淡,但頭部光伏企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獲得了業界和資本的認可——多隻A股光伏公司2019年度股價大漲,部分甚至創下歷史最高市值。

實際上,雖然新增裝機量下滑嚴重,但A股光伏板塊在2019年的表現卻十分顯眼。以Wind光伏指數(884045.WI)和申萬光伏設備指數(857333.SI)為參考,2019年,兩隻指數年度漲幅分別為26.58%、40.05%,均扭轉了2018年大幅下滑的局面。

從個股表現上看,12只光伏概念股2019年度股價漲幅超過50%。不考慮2019年新上市的福萊特(601865.SH),漲幅居前二的股票分別為東方日升(300118.SZ)、晶瑞股份(300655.SZ)。年度漲幅分別為144.79%、140.12%。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通威股份(600438.SH)均在2019年創下歷史最高市值。

光伏行業洗牌加速 兩大新變化值得注意

縱觀漲幅居前的A股光伏公司不難發現,備受二級市場青睞的光伏企業幾乎是製造環節的龍頭公司。那麼,為何出現這一現象呢?

受政策影響,我國光伏市場在2019年並未表現出積極需求,新增光伏裝機量出現下滑。實際上,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多數光伏企業選擇觀望。而當政策明確後,由於競價補貼項目執行週期短,促使產業鏈各公司持續觀望的意願增強。因此相當部分的存量項目將結轉至2020年,導致新增裝機量出現萎縮。

但這對於製造端而言,需求並未停止,產量高歌猛進。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1-10月,國內多晶硅、硅片和電池片總產量分別達27.6萬噸、113.7GW、93.3GW,同比分別增長34.6%、46.1%、54.2%,並且上述三類光伏產品的產量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的產量。

對下游電站項目而言,中上游的光伏製造產品相對是必需品。因而,即便2019年度實際新增裝機量下滑,但並未影響下游對中上游製造品造成較大沖擊。於是,光伏製造端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愈發將市場份額集中。


此外,在國內市場預冷的情況下,頭部光伏公司大舉進軍海外市場,從而彌補國內市場萎縮出現的需求缺口。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9年1-10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177.4億美元,超2018年全年總額,同比增長32.3%。其中,組件出口額大幅增長39.6%,出口量達到58GW,同比大增超過75%。

另一方面,頭部光伏企業技術優勢盡顯,這一情況也將延續至2020年。

2019年是中國光伏產業走向平價上網的關口之年。面對度電成本不斷降低的需求,持續提升光伏技術成為行業共同的選擇——硅片方面,大尺寸硅片競爭愈發顯著,如單晶領域形成了以隆基股份的166大硅片和中環股份(002129.SZ)的210大硅片兩大陣營;在電池端,量產的多晶硅PERC、單晶PERC電池的效率持續提升,鈣鈦礦電池、異質結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也逐漸擴大。

“國家隊”主導光伏電站投資

2019年12月20日晚間,保利協鑫(03800.HK)及協鑫新能源(00451.HK)發佈公告稱,協鑫新能源與中國華能訂立一份合作框架協議,以出售協鑫新能源位於中國的若干光伏電站,或協鑫新能源集團之若干負責經營該等電站的項目公司。


2019年類似案例不在少數。2019年3月、4月,江山控股(00295.HK)分別與中廣核太陽能、國投電力(600886.SH)簽訂協議,出售總計約130MW電站;11月,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發佈公告,向中國核電出售490MW光伏電站,交易金額超過18億元。

作為中國光伏電站領域的頭部企業,江山控股、協鑫新能源、順風清潔能源向國企拋售電站資產的行為,反映了國有企業的實力。這種情況將在2020年繼續延續。

縱觀整個光伏產業鏈,在上游製造業,由於技術迭代速度快、競爭激烈,國有企業幾乎退出,民營企業優勢顯著。但在下游,國有企業尤其是在2019年加速取代民營企業,開啟主導電站投資時代:一方面,國有企業不斷接受民營企業所持有的光伏電站,大力競爭競價補貼項目;另一方面,憑藉資金優勢,國有建設企業牽頭總承包EPC項目,再交付民營企業分包施工。

以2019年平價上網和競價項目結果為例,根據智匯光伏的統計,項目規模居前五名的企業中,國企佔據三席:國電投2.77GW位居第一,中廣核1.52GW位居第三,華能集團1.14GW位居第五。

實際上,自2018年“531光伏政策”實施開始,受到資金壓力,大型民營企逐步退場,中小民營企業更是基本離場。一進一退之下,未來光伏電站投資環節將由“國家隊”主導。

(本文來源於招標採購導航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