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当解答不出学生问的问题时,会不会觉得尴尬?如何化解呢?

默空文


偶尔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无需遮掩,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有肯定的答案,给老师一点时间,一定帮你解决,诚恳而不失风度。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当然作为老师也一定要钻研好业务,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面上给与解答。不故弄玄虚,实事求是。


乐天玛特伽


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是语文老师,当时学生问我数学题,我从初中到高中数学都不及格,多年不学,小学数学我都有点拿不住了。

当时我说,你这是数学呀,老师学的是语文,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

然后学生说,在我们心里你什么都是专业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拿过学生的题看了起来,我果然有点不会,我说你再仔细想想,三分钟之后我过来给你讲。

然后,我偷偷去百度,查了资料,再过来给学生讲😂

另一种办法是,我问他们班上谁的数学是第一名,让这个数学第一名过来给他讲😂

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不定以后学生会更加努力学习,找题来考你呢!



不妨读书


你好,作为一名教师我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知识的储备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但是,偶尔会遇到状况外的一些问题。

问问题对老师来说是很高兴的一件事,证明他认真的去思考了这个问题,很多有时候点拨一下就通,有的时候越讲越钻牛角尖。当学生问的问题很刁钻让你无法回答时,我做过下面的方法。

1.这个问题我没研究过,下去我给你查查资料。

案例:有一次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你讲错了,东京不是日本法定意义上的首都。我当时的第一反映是搜索知识回答他,他又列举历史反驳我。然后,我真的有点怀疑我自己的判断,因为我真的没对这个问题有过质疑,就实事求是的告诉他,下去查查。利用一个课间,百度,询问其他老师,确实不是法定的,但是我们约定俗成的都是以东京为日本的首都。

这不存在着尴尬,当老师过分自信,打脸了还不承认,其实那个时候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就是一个知识不全面的老师,人无完人,学生越大其实他对这些道理明白的越深。

2.先让同学思考一下,同时自己在脑子里飞速搜索相关知识。

案例:有的时候学生突然间的一个问题,让你不知道从何下手,那你就说你觉得这个问题考的是那个知识点,在学生思考的同时,自己也飞速的去搜索知识。找到一些细枝末节,给他提一些线索,让后让他下去思考,你也需要思考,下节课单独给他一个完美的答案。

这样即化解了尴尬,也给学生一些提示,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依然是学习的导师。

总得来说,为了避免出现解答不了的问题,课下老师需花费时间把每一道题都弄明白,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把复杂的题简单化。刚开始上班的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讲着讲着发现自己说的自相矛盾,真的很苦恼,但是学生还是很包容的,这就促使我节课上前做好准备,刷题,搜索学生不理解的名词,把自己认为学生不好理解的地方都弄明白。知识渊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谢谢阅览,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地理杂谈


这个应该是很正常的情况,特别是数学和物理学科吧。

作为一名高三数学老师,相信各个同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特别好的班级,经常会有学生问一些压轴题第二问怎么算的情况,比如说导数,或者选择题第12题,有时候解析的做法比较巧的时候一时是很难想到的,这时候我一般建议这样来处理。

1.可以把题拿走,或者拍照,或者抄题主要条件,拿走,说回办公室算一下,然后回来给学生讲解,这时候可以回办公室跟同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自己一步一步的算一下,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反馈,不要拿走以后一走了之,有种逃避的感觉,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反馈,并提醒注意点。

2.有时候也可以给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分析几种常用的,可以着手的计算方向,让学生自己尝试,如果程度高的学生,经过引导以后,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问题就迎刃而解,也会更佩服老师对特殊问题的处理。

3.第三种做法不太建议,但是有时候也可以这样操作,一般学生自己做的资料都是自己买的,有解析,可以问他解析哪步看不懂,然后从解析解读给他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一次两次可以,如果多次这样会失去威信,所以不太建议。

4.如果是一般问题,或者常见问题的常规做法,解答不出来可能就是自身储备的问题啦,建议多做题,多钻研,自我提升。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受,其他学科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小金说数


作为老师,有时候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老师回答不上的问题分两种情况: (一)是问题能解答,但不会用学生能理解的方法去讲解。比如,数学中有的问题,用方程去解,理解较为容易。但是,你不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给小学生去讲解,因为他们一元一次方程还没学的透彻。这种情况只是老师还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而已。

(二)是问题真不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诚实回答不会。我就是受益者。记得初三时,全校的数学老师没有一人能做出练习册上一道题。我们的数学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说他确实解不出来。这道激起我们几个的兴趣,我竟惊奇的解了出来。当老师向我请教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受用。而且从此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数学。其实有时候,我们不会到能激起孩子们的探求欲望。如果我们虚伪的说老师下去,给你想想,也许孩子就等着你来回答。

孔子云:“知之为知之,是知也。”,“不耻下问”,才是真正的做学问。


疯狂课堂校园


作为老师,当解答不出学生问的问题时,会不会觉得尴尬?如何化解呢?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要说尴尬不尴尬,也得看每个人的性格了。

  • 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你必须有着很好的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养。当学生问你这个问题,你却不会的时候,尴尬其实在所难免。
  • 但是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过分的尴尬也是没有必要的。任何人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任何人也都有缺点,想开这些,其实尴不尴尬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去回应学生才是关键。


好的回答不仅可以化解尴尬,也可以拉进和学生的距离,对于以后和学生们的沟通交流都很重要。

  1. 直接告诉学生,“这道题老师也不会,等老师去翻阅下资料,下次再告诉你”。刚直的回答看似生硬,但是却可以让学生了解你的为人,教会他们诚实的道理。
  2. “怪不得这个问题你也不会呢,连老师都不知道哦,等老师下去研究研究,下次咱们再讨论”。语气更加俏皮缓和之类的话,可以拉进和学生的距离,更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3. 如果你觉得有点丢面子,比较尴尬,可以说:“这道题其实有点难度,你再仔细琢磨琢磨,明天咱们再研究”。保留了自己的面子,也让学生去多动脑子,提升能力。

顽皮棠棠的爸爸


我觉得没啥好尴尬的!

  • 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一般来说,做题的速度和练习的题量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师教课一般对于重点进行准备,不可能象学生一样做大量的题目。所以论熟练度,老师真不如学霸。

  • 学生的问题基本不是老师解答不来,而是有些题目解答的速度不够快,所以会出现一时卡住的情况,如果时间足够,我相信,基本上不存在不会的问题。但是在当时那一会,可能就象是解答不了的样子。

化解的方法我认为最好是直接一点,就说“老师一时解答不了,我先拿回去看看,晚点再给你答案”。真实一点比较好,没必要掩饰。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不信任。

当然,老师的作用肯定不是解决这样一道题。在后续解开这道题的时候,最好完善一点,找出这一类型问题的难点和解法,然后再教给学生。这样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解题,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去寻找整体的方案,让学生问一个问题,就会有一个类型题目的收获。因为,一个老师面对一百多个学生,老师帮学生解答问题的时间平均到每一个学生是很少的。所以,要让每一次的解答更有价值!

这是我个人的意见!现在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都很累。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各有各的难处。我们应该尽可能发挥自己这一环的作用,给其他两方减轻压力。


娴意有效教育


我觉得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他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但哪里有万能的老师,因此总避免不了学生问的题也有答不上来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问题也有点难的话,可以跟学生说:“这道题确实有点难,我先看看,思考一下,再找出最好的解题方法跟你讲,好吗?”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这样说:“这问题怪不得难倒你了,都差点难倒老师了,不过你这么优秀,再想一下或许你就找到解决的方法了呢?愿意再挑战一下自己吗?看老师的解题方法好还是你的,咱们一起思考,好吗?”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遇到难题不放弃的机会,也给自己缓解一下时间去思考。虽然老师不能不懂装懂,但也不要让学生对你失去信心。




EDU小周周


作为老师,遇到学生提问,而自己又不会,这种情况几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过吧!我认为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也不必觉得尴尬。



首先,术业有专攻,一个老师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对自己所教科目钻研的比较多,其他科目上可能就不行了。我自己是化学老师,曾经遇到一个对历史很感兴趣的学生非要和我探讨历史问题。多年不曾关注这一科目,我的历史知识储备远不如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告诉他:这个问题我确实不清楚,但我可以帮他问一问历史老师,下次在和他讨论。

其次,即使是自己所教科目,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奇怪。有时候的确会出现大脑转不过弯的情况,一时半会解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可以就自己已有的思路给学生稍微点拨启发一下他们的思路,有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完美的解决剩下的问题。即使学生解决不了,你也可以趁着学生思考的时间快速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便找到解题思路。

如果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已有的思路讲给学生,当做一种提示,剩余部分留到课下当做思考题。这样也给自己留了宽裕的时间去思考准备这个问题。



有时候也会遇到调皮的孩子,尤其是初次接触,且有点骄傲的孩子。他会特意找一些难偏怪且超纲的题目来为难老师。这种情况,培训行业的老师遇到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给他讲了,这些孩子也是很难当时听懂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看老师出丑。对于这种情况,要一针见血的给他们说到位:你们所找的题目超纲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如果是有兴趣的,课下再探讨;如果是想试探老师实力的,那么拒绝回答,先给他们几个题目让他们先显示自己的实力。

老师不是神仙遇到不会的题目很正常,所以老师要先摆好心态。切勿觉得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不会很丢面子而给学生乱讲一通。你可以不会但一定不要误人子弟。

为了避免出现学生问题老师不会的情况,根本的还是要从老师出发,给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平时,老师也要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只有自己做好准备,不断的积累专业知识,遇到突发情况才能临危不乱。


凉夏和暖冬


上课时,当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却无法正确解答时,无疑的,会感到有一丝尴尬。但此时,发挥教师们演技的时候到了,要尽量避免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尴尬。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先分析该学生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是真的发自内心,有疑问?还是故意捣乱,想要打乱上课秩序?如果是故意捣乱,老师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会,但如果学生是真的有这个疑问,老师就需要慎重回答。

其次,可以采用这几种方法,来化解尴尬:

  1. 老师可以先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孩子进行表扬,有独特的思考方向,能够有勇气提出来这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问题。并借次机会,鼓励班里的其他同学,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2. 老师可以在认真听完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对这个孩子说:“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水平,但解决起来需要很多时间,等下课了,你来办公室找我,我再给你进行详细的解释。”然后,按照原先的进度继续上课,下课后,赶紧向其他老师们询问或网上找答案。
  3. 老师可以直接承认,这道题提的太深奥了,老师也不会。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步一步的理清思路,就算到最后没有整理出一个正确答案,也可以当成一个作业留个学生,大家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不管老师怎么做,都需要照顾到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的心情,我们不能打压他们的那颗好奇心。因为,只有当孩子自己去问为什么的时候,才会更加努力的去解决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