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酒色财气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人性中的酒色财气


东坡学士很喜欢大相国寺静谧的环境,他是这里的常客。这一天他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佛印的诗一首。

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

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的诗苏轼历来敬佩,他见此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躲也躲不开的事,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是掌握一个“度”吗。于是,就在佛印题诗的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

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气不生气自消。”

乘着醉意运笔,挥毫泼墨,

一气呵成。苏轼的字写得遒劲有力,翩翩欲飞。

第二天,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也来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

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其文思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给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生动而又不失凝重,真男子,大手笔!

文学功底甚深的宋神宗激动之下,乘兴也和诗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

气凝太极定阴阳。”

在这里,围绕“酒色财气”四个字,君臣先后和诗,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引出佛学禅味、世俗男女、国计民生、社会元气等来,别有一番情趣,难怪都说北宋文坛的天空群星璀璨!

这是一组关于酒色财气的妙趣横生的组诗,由于作诗的人所处的立场和格局不同,对于同样的酒色财气四种事物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佛印和尚的诗从证悟佛家之空性来谈,提倡完全和酒色财气相绝缘,出离世间,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内圣之法门。

苏东坡的诗强调对待酒色财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是从儒家个人修身方面来谈,也属于内圣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则从酒色财气对国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来谈,肯定了酒色财气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一个是贤相的眼界,一个是王者的格局。

这就是一人一道,认知不同,感受不同。

所以万事万物没有对错,只是我们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