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最近很多妈妈,一定都有这种感觉:小孩该起床不起床、该吃饭不吃饭,脾气还变得特别大,生活节奏全都乱了套,在家带小孩变得特别累。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时候小孩难搞、爱发脾气,都是因为他的生活节奏突然被打乱了!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想想是不是从放假开始,孩子的生活规律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了以前的确定感,孩子也就变得难搞起来。所以,想让孩子好带,最重要的就是帮他建立秩序感。

而且,现在养成了好习惯,还能让接下来很多事情变得省事,能让过段时间孩子开学适应的更良好;长远来看,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未来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自律能力这件事,做的越早越好。

那么,该怎么做才好呢?你一定需要这么一张“日常作息表”。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什么是日常作息表?

在我看来,核心就是:明确时间的一种方法。只有明确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游戏、学习、锻炼时间,让孩子很清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定好规则之后,实现孩子能够独立自主游戏,家长安心工作的目的。

这是我对豆丁的参考执行方案:(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调整作息)

•07:30〜08:00起床、测体温、洗漱

•08:00〜09:00美味早餐

•09:00〜11:00律动、阅读、绘画时光

•11:00〜12:00可口午饭

•12:00 〜14:30甜甜午睡

•14:30〜17:30游戏、运动High起来

•17:30〜18:30舞蹈训练基本功

•18:30〜19:30营养晚餐

•19:30〜20:30安静游戏,看会电视

•20:50〜21:20洗漱、进入甜美梦乡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1.上午,美好的一天的开始!

  • 早上不要赖床,带孩子感受下早晨的美好时光,每天早上拥抱彼此,也可以在床上嬉闹一会。让美好的心情从早晨开始。
  • 带着孩子一起精心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早餐,摆个盘、拍个照。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慢慢品尝。
  • 邀请孩子一起收拾餐具,整理自己的房间。
  • 上午时段空出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选择绘画或者阅读,这段时间也是妈妈工作的黄金时间。跟孩子约好,不能相互干扰。
  • 独立活动之后,一定要安排一个亲子的时间,亲子瑜伽、亲子运动、亲子表演等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2.下午,精力旺盛时期

  • 午餐后,坐在一起聊聊天,别忘了让孩子发表一下他的观点,这应该是他演讲的地盘。
  • 午睡,踏踏实实睡个午觉,妈妈就可以忙自己的事了。实在不想午睡,就和孩子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快乐的源泉在于随心而动。
  • 午睡起床后,自由活动,给孩子规定的接触电子产品的宝贵时光,不超过30分钟,接下来自由活动时光,可以玩玩积木,这样妈妈又有自己的工作时间了。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3.晚上,安静惬意时光

  • 晚餐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摆餐具,盛饭都是不错的工作。
  • 晚餐后帮忙收拾碗筷,感恩家人们一起努力的付出。
  • 晚上开个小型的联欢会,让孩子展示一下才艺,收获一些鼓励和掌声。
  • 睡前准备,泡泡脚,做做亲子操,讲个睡前故事,孩子安睡后,妈妈可以整理一下今天的工作。

说穿了,就是把小孩每天一定要做的事,整理一下、条列式写清楚、贴出来,让他们一到时间就自觉该做什么。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接着,我们就从入门级别开始,一步一步地教你怎么给孩子做一张实用有趣的日常作息表。

和宝宝制定一个具体事情的步骤,可以想象成一个游戏

找个小孩和你都心情都美丽的日子,开心愉快地邀请宝宝来玩拼蛋糕的游戏。

  • 比如吃饭的步骤是,洗手、拿碗筷、坐好等。
  • 比如睡觉的步骤是,刷牙洗脸洗脚洗澡、读绘本、睡前亲亲等。

步骤都是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的,没什么标准答案。在描述这些步骤时,让宝宝多说,并且让宝宝来排序步骤,同时更要尊重宝宝的讲述和选择。

比如有的宝宝会说,睡前还有一个玩玩具的步骤,先不着急打断他,让他自己说说看,要玩什么玩具,玩多长时间等。就算你不同意,也别直接反驳宝宝,自己做主的事情,执行起来可能会更顺当一点。

给这个“游戏”来点“仪式感”

跟宝宝商量好这些步骤后,最好给每个步骤拍照,或者跟宝宝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孩子们喜欢看到自己一件件做完需要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

写一张从早上7点起床到8点上幼儿园的日常作息表。每一个步骤的照片,能够帮助孩子识别对应时间段主要的任务;时钟能帮助孩子意识到,时间点的变化。

玩“游戏”

所谓“玩游戏”就是和孩子一起去执行这些步骤。在执行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留足失败期。小朋友们制定的步骤时可能说的很好,等到真要去做,都是状况百出,说话不算数。

没关系,可以用一些很好的办法。比如到了该刷牙的时间了,妈妈问:“宝宝要不要吃睡觉蛋糕?”孩子可能会说,我还要玩。如果你当场暴跳如雷,大吼一声:“赶紧去睡觉!”就失去了做日常作息表的意义了。任何教养工具都不用来控制孩子听话的,而是要赢得孩子合作。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总结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我们这份日常作息表针对性地解决了孩子的两个问题“吃和睡”。这是最基本的,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来说,有2种刺激非常有效:一种是基于日常经验的脑发育,一种是基于学习经验的脑发育。

前者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比如认字、拼音、数学等。

所有的婴儿和年幼儿童的大脑,自然预期会遇到日常经验。如果确实遇到,并且能做得又好又有规律,他们的大脑就会正常发育。日常经验在前,学习经验在后,这是大脑的成长机制。基于日常经验的脑发育,为较晚出现的基于学习经验的脑发育,提供了基础。

所以吃喝拉撒睡真的会影响大脑发育,弄好吃和睡也比报个培训班有用多了!而且吃和睡是孩子成长中最强烈的需求,当他们知道他们的需求将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得到满足时,他们在情感上会更有安全感;有秩序有规律的生活,也会让宝宝的情绪更稳定。


让孩子自律拥有时间观念,从一张作息时间表开始


很多时候小孩爱发脾气,其实是他感觉无事可做,日常惯例能让孩子知道,要去做什么事情,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自信,有自信的孩子做起事情来,真的像装了个开关一样,让父母省心。

做好日常惯例安排,其实就是帮孩子做好时间管理。这件事无论是让孩子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还是做事和学习更有效率都很重要。趁着现在,赶紧带孩子一起做个规划,把生活习惯培养起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