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雷蒙-阿隆在《历史哲学》中说过:

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变化中去。

对砸缸的疑问

很多人都曾一直思考,司马光砸缸救出的人是谁,为什么老师不讲呢?

为什么一个在现在看来大家小时候大部分都会做的一件事,能这么广为流传呢?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如何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依靠自己的所学所思来拯救落水同伴的故事。

为什么会广为流传

之所以这件事能广为流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 1.时人因素
司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据《宋史》记载,司马光生于官宦家庭,是个典型的官二代。

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看这地名应该可以看出司马光名字的由来。

而且司马家是世代都当官的,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那都是很高的。

所以总会有人为了巴结权贵,来想方设法的套近乎。于是乎,在司马光砸缸事件发生后,这些人就把这件事画成了画,来进行宣传。

  • 2.文化因素

宋朝讲究程朱理学,着重审视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万物根源是理,理赋予人类善性。人们应该通过推究事物的理,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即格物致知。

司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司马光砸缸这件事首先体现了司马光作为人的本善。

一群小伙伴都在一起玩,当有一个小朋友失足坠缸,其他人都望风而逃,唯有司马光坚守原地,想法儿来救同伴,这便是善。

其二,司马光自幼喜爱读书,听老师讲解一遍《左氏春秋》,就理解它的内涵,并且还能给家人讲出来。可见司马光的格物能力还是很强的。

司马光在遇到危机时,还能临危不惧,坦然处之,与读书所学不无关系。这便是致知。

如此地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当然会受到社会的大力弘扬,所以司马光的故事也就在社会中流传开来。

  • 3.宋朝的时代自信
司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司马光砸缸事件流传方式就是《宋史》和民间版图画。

每个朝代的史官虽然都坚持刚正不阿,实事求是的史学观。

但是毕竟是当朝人,在有值得推崇的人或事时,都会不可避免的有些个人主观色彩在里面,来体现本朝的一些自信。

司马光砸缸的意义

古时有说法,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写在史书上的神童更会让人觉得当时朝代的人才质量,不禁生出敬佩和感慨之情。

卡尔-贝克曾说过: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不只是救了同伴,更是一个时代的骄傲

所以说,司马光砸缸砸出的是救人善举,救出的是儿时玩伴,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实况。

所以,不要再纠结被救出的人是谁。因为,有司马光砸缸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