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终的读书盘点是我必做的一件大事。


我常常会在年初设定一个今年读书的范畴,重点读什么类型和题材的书,重点读哪些书,但到了年终盘点时,总会发生一个小幅度的偏移。我总会被一些特定类型的书吸引,不自觉买下来去读。


我一直相信,you are what you read。

你读过的书,就是你过去几十年生活和教育的总和。

了解自己的阅读偏好,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会反映在你读的书里。


每年都有不少朋友找我推荐书,问我最近有什么好书,或是帮开书单。但荐书其实是一件蛮难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喜好和状态,不知道对方读书的目标是什么。

换言之,我觉得好的书,你不一定觉得好;我觉得很有用处的书,也许你会觉得一无是处。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所以按老样子,我会列出今年我觉得读书最好的书以及理由,供君选择、判断。正是这些书决定了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7一共读书76本,类型包括:小说类、历史类、社科类、生活类、广告类、鸡汤类。

本着十中选一的原则,今年推荐8本。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1、李开元《秦谜》《秦崩》《楚亡》


我们今日所见的历史,其实只是过往史实真相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沧海一粟。更多的真相、人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空白。

李教授景仰司马迁,钦慕罗素,致力贯通文史哲,做一名历史侦探。通过现有的史籍史料、出土文物,以及实地的探访考察,为我们补足历史缺失的地方,还原真实的秦始皇、汉高祖、楚霸王。

读这三书,犹如读福尔摩斯。虽然书中有不少虚构想象的地方,但作者更多是基于常识、基于逻辑推理的补足,而非信口开河。


对于本国之历史,我信奉钱穆先生的温情与敬意。对于历史人物,要相信能在史书上留名的99%都是精英,是人杰,换你在当时的境况,你也做不出更好的选择。

对历史,要有一种敬畏和尊重,不能胡乱编造,任意抹黑。让司马懿在两军阵前穿女装背出师表,即便是架空剧,我觉得也是够了。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读这几本讲秦汉的书,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钱穆先生的话:

“吾人若一游西安、洛阳、安阳、商丘以及济南、曲阜诸平野,溯大河,历广土,茫茫乎,苍苍乎,徘徊俯仰之间,必能想象我民族先民伟大创基之精神于依稀仿佛中也。”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2、徐志斌《小群效应》

中国社交网络,每隔三年就是一次新浪潮,2009-2012年从微博开启的窗口期,2012-2013微信引领的引爆期,2015年开始网红、直播、知识付费带动的深度期。每隔三年,社交网络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户行为习惯。


观察、总结、研究社群的书,徐志斌老师也出到了第三本(当然,上面这段话也是徐老师说的)。


第一本《社交红利》,有对社群的高度概括,什么是社群?徐老师的概括“信息x关系链x互动”高屋建瓴。

第二本《即时引爆》,有对社群的速度追踪,即时总结引爆社交的四大定律。

第三本《小群效应》,有对社群的深度反思,如今微信每天新增200万个群,并不断涌现新的社交形态,大群一片死寂,小群热火朝天,这一切行为背后,驱动人们的本质原因究竟为何?

我始终相信,互联网千变万化,人性不离其宗。小群背后,徐老师用鲜活的案例、一手的核心数据,以及惊人的洞察力,为我们详细社群的基本属性和驱动力。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2015年,我曾将《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列入我的年度书籍推荐。今年,再将《小群效应》列入2017年度书籍,是因为我相信今天我们研究品牌和营销,完全绕不过社群。社群并非某种媒体、渠道,社群就是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品牌经由1.0的传播时代、2.0的沟通时代,如今已经进入3.0的社交时代。


互联网瞬息万变。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终日被各式花哨的概念、术语所包围,每个人嘴巴都挂满了新名词,人们总是不断拥抱新鲜事物,追逐流行,却少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去研究和思考。

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就一个题目花费数年时间与心血,并接连写出一本、两本、三本高质量的书籍,我为这样的作者和精神打call。


没有读过前两本的,推荐一并购买。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3、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2017年5月,Google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以3:0的总比分战胜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

同一时间,微软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小冰,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AI原创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一时间,人类风声鹤唳。我们会不会被机器奴役和统治?在电脑面前我们生而为人的自由意志还有没有尊严和骄傲?既然机器能处理人类的绝大部分工作,会不会极少数人站上顶端,98%的人类都沦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垃级人口?

这本书给你答案,告诉你人口未来面临的核心课题为何。


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的上一本书《人类简史》带我们回顾了智人的进化史,这一本书开始带我们透析未来,审视人类的终极命运了。


吊诡的就是,越是精研历史的人,越能洞察未来。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4、史蒂夫·欣迪《精酿啤酒革命》

有一天,一个德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荷兰人、一个墨西哥人一起去酒吧。

美国人点了一瓶百威,荷兰人点了一瓶喜力,墨西哥人点了一瓶科罗娜。

轮到德国人,他点了一瓶可乐。

其他三人非常奇怪:“难道德国就没有值得骄傲的啤酒吗?”

德国人说,

“既然你们都不喝啤酒,那我也不喝了。”


啤酒是一个联合国,有着成千上万的种类和口味,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即便我们已经喝了半辈子、几吨重的啤酒——我们还是只喝过一种:

淡如水的工业拉格。


所以当我读这本美国精酿啤酒史时,透过50余年历史,数千家精酿酒厂的创业故事,我只看到了一个词——革命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我们的口味不能只被一种啤酒控制,我们的饮酒自由不能只被几家寡头垄断。这个世界也不能只剩下一种毫无创意和想象力的啤酒。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精酿啤酒在全世界星火燎原,遍地开花。


第一代美国精酿啤酒人酿出了拉格、爱尔、世涛、波特,第二代人酿出了各种比利时啤酒,第三代人酿出了各种混酿、过桶(啤酒放烈酒、葡萄酒桶里陈酿)。

所以再提到啤酒千万别言必称德国,美国、比利时、英国的啤酒牛多了,反而是有着啤酒纯净法的德国,规定了啤酒中只能使用水、麦芽、酒花、酵母四种原料,虽然保证了品质,但口味和创新上就差多了。


今年读了多本啤酒书籍,包括《自酿啤酒完全指南》、《世界经典啤酒品鉴》、《从此开始喝精酿》《啤酒有什么好喝的》,但这些书主要是谈啤酒品鉴和工艺的,《精酿啤酒革命》则是一本商业史,并不涉及啤酒专业知识。

本年度推荐这本书,并不只是基于一种小众爱好和对啤酒的兴趣,更多的是透过精酿啤酒史让我们看到商业的本质:

以创意创新为产品的核心,赋予用户以自由。


精酿啤酒在中国,也正处在一个起飞的临界点上,这不是一句消费升级就能概括的,更是创意和自由在商业上的生动体现,而我也将持续追踪和关注精酿啤酒在中国的大发展。


喝酒、读书之余,还建了一个聊酒聊精酿的微信群:解忧研究院,目前群人数太多,无法分享群名片,想加群的私信我吧。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5、《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在我的手机中,没有存一首歌,只有十多个G的京剧。音频,视频。

每天上班听,下班听,跑步听,睡不着听。听到大部分选段都能哼唱。


京剧不仅唱词优美,身段高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浸透了中国人的精神。

《锁麟囊》里的悲天悯人,《失空斩》里的忠,《四郎探母》里的孝,《西厢记》里的自由,《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里的美。


年中的时候,上海昆剧团来粤演出全本《长生殿》,难得有时间连刷四晚,超过十个小时的大戏。词华丽、典优美、舞婆娑、人翩翩。昆曲极美,不过京剧更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


要想了解京剧,梅兰芳的这本回忆录就是最佳入门书。

2018年,也准备读几本昆曲的书。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6、迪帕克.乔普拉《超级基因》


当我们还是一颗受精卵时,其实基因已经注定。看起来是先天遗传后天无可改变。但研究发现,人的种种行为却可以控制表现基因(超级基因组)调节基因活性的方式,决定哪个基因被打开哪个被关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决定基因如何“决定”我们。 其实生物进化并非完全的自然选择、纯属偶然的基因变异,你的行为可以影响基因变异的方向。

看起来被钉上十字架的拉马克要复活了?

除了理论这本书还分享了很多影响基因改善健康的方式,可说是有理论有实践了。只不过作者的另一本《超级大脑》为什么国内还不翻译出版?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附2017年读书清单: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小说类

肯·福莱特 20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

乔乔·莫伊斯《永不言弃》、尼尔·盖曼《美国众神》

张大春《大唐李白:将进酒》、梁惠王《亭长小武》

江国香织《好想痛痛快快哭一场》、《这里游泳既不舒适也不安全》、谷川俊太郎《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24个比利》、《蝇王》、《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困在宜家衣柜里的苦行僧》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历史类

李开元《秦崩》、《楚亡》、《秦谜》

萧华荣《簪缨世家:两晋南朝琅琊王氏传奇》、《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家传》

戴燕《三国志讲义》、吕思勉《三国史话》、张佳玮《三国志异》、田余庆《三国两晋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国部分)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社科类

马特·里德利《美德的起源》、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睡眠革命》、迪帕克.乔普拉《超级基因》、科特·施塔格《诗意的原子》

盛文强《海怪简史》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生活类

《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为什么你该花更多钱买更少的衣服?》

《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傅高义《日本新中产阶级》、《柴犬绅士》、付新华《萤火虫在中国》、汪曾祺《人间滋味》、《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自酿啤酒完全指南》、《世界经典啤酒品鉴》、《从此开始喝精酿》

《啤酒有什么好喝的》、《洋酒笔记》、《美国精酿革命》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广告类

徐志斌《小群效应》、方军《创意,未来的工作方式》、乔什•韦尔特曼《一切都与广告相关》

《全民营销》、《新物种爆炸》、《巴慕达》、《玩转社交媒体》、杨兴祥《内容营销三板斧:IP社群自媒体》

空手的2017年度书单

鸡汤类

古典《跃迁》、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如何从新书到大师》、加里·凯勒《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稀缺》、《全新思维》、《打破思维的墙》、《以幽默的方式度过一生》、《好好学习》、《简化》、《六顶思考帽》、《黑天鹅》、《系统思考》、《第五项修炼》、《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把时间当朋友》、《奇特的一生》、《隐型逻辑》、《穆里尼奥传》、《出众:人生进阶的技术》

李尚龙《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要么出局,要么出众》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