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安住之处


自《春回大地 》摄影展活动征稿开始至今,收到各地大约五十多位摄影师近七十组作品,约1300多幅。

近日,我们非常欣喜的收到了贾克主席的来稿,不仅为我们广大摄影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是对每一位摄影人的鼓舞。

我们知道,贾克主席的摄影作品有着超非普通意义上的影像概念,他更习惯于通过有思想的画面镜头,展开对事物现象的思索与探究。这一点,我们从贾克主席以往的作品中可窥一斑。

这一组来稿作品,从繁华绚丽、至戛然而止的暂停、到荒夷的山林,人类安居的空间,这让人类窒息了的安静,无一不在说明着高度文明进军发展中的人类,于灾难中低下至高的头颅,开始了关乎人类命运与自然、环境、以及每一个生命个体存在意义的深度思索。

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寻到正确的答案。


编者随想

韩 锋

2020.3.14


01 未知在下一刻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庚子年春节正日正时,这场有名无相的病毒从武汉发动且令人猝不及防地蔓延,可谓阴霾遮天蔽日、邪魔铺天盖地!人们在惊悚中无数次地问:病毒从何而来,因何而起?疫情何时能除,担忧何时能消?无人作答…….


转眼两月过去,

人们居家翘首:元宵、立春、雨水、惊蛰已过,

春风又拂面春雨润春泥。

阳长阴消中传来一波波春天的消息,

看春光助力春风努力地将阴霾吹去,

但阴云仍在那远方隐约游移。

尽管阳光从高高云隙里跃起,

而未知却常常隐蔽在下一时刻里。


02 为什么是武汉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江汉平原富庶之地,南北通衢。中原与楚地交汇在此,长江与汉水汇聚这里。隆冬时节毒魔在这里蓄谋寻机发作,是谁为它们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无人作答……


人们千万次的在追问时,不曾应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存在着问题?想想看:人们在追求物质的时候也变成了物质的奴仆。在欲壑难平的追求中,享受,近乎贪婪的物欲享受。高傲的人类真想把万物归为己有,路走到这里的时候,世界肯定就失去了公允失去了平衡。悄无声息中,被人们长期漠视的自然就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发出了它的警告和报复。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早已回答了此问,“物物者非物”。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文明是因为我们懂得时间知道记忆,在我们走出劫难分享阳光的时候,就该清醒昏聩的头脑,更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多少,不知又是多少?


03

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春回大地”第十期来稿选登《安住之处》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有“逆行者”英勇,有居家者的焦虑,世人皆在翘首以盼。令病疫快些离开,期盼我们的生活重新回到往日的安详与平静之中。若问生活怎样才是安详,怎样才算平静?可能会有无数种作答…….


当人们面对生死危机时,人性深处的东西就会发生作用。此时,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会面临真正的 “大考”。回望疫情爆发至今的日子,有人清醒了、有人未曾清醒。孔子在与叶公子高的对话中曾这样说过:“为人民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我们必须由衷的赞美那些“行事之情而忘其身”努力奋斗的人们。同时也应深思一下,我们经历了这场“大考”之后,应该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怎样地生活?如何珍惜的生活,善待我们身处的世界?真诚的希望我们在未来的知与不知里,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盲从;多一点平淡,少一点贪婪。其实,安宁的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属于我们的每一天。真心祝福我们自已“吾心安处是梦乡”,心静就能安时处顺,在你我的脚下,在未来的日子里找到自已安住之处,平安一生。


贾 克

2020.3.13




总 编:贾 克

副总编:李继生

主编、编审:韩 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