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們要學會獨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陸續返工,但是疫情還未結束,我們依然不能放鬆警惕。

在這段不便與人多接觸的特殊時期,有人呆在家裡太久,被憋出“病”來。煩悶、焦慮、浮躁,像是個隨時會引爆的火藥桶。

我跟一位朋友微信聊天,發現她早已不見往日的活力。她說,宅在家太無聊,猛吃零食,減肥計劃也宣告失敗,還刷新了“五天不洗頭”的最高記錄。

疫情期間,我們要學會獨處

最近有個說法很讓人深思:你怎麼度過疫情,你就怎麼度過一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春節,原本熱鬧的節日,我們卻不得不長期呆在家裡。新年是與自己獨處的一天。疫情期,我們有更多時間靜坐家中,這本是一個反省或提升自我的最好契機,每個人都可以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然而很多人只是宅家睡懶覺、玩手機,真正沉下心來和自己相處的人少之又少。

更為嚴重的是,現在疫情還沒結束,醫護人員還在前線拼死搏鬥,專家們反覆強調防護的重要性。很多人卻開始扎堆聚集,大批人流湧向旅遊勝地,讓人既氣憤又難以心安!

疫情之下的生活,是對一個人獨處能力的考驗,也是一次關於內心的修煉。

疫情期間,我們要學會獨處

相處,是放大別人;獨處,是放大自己。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只有真正為自己而活,你的靈魂才會豐富而充盈。

疫情期間,我們要學會獨處

這段時期,我也常常在家看書學習,更重要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覆盤過去幾年的選擇,認真問了自己,想提升哪方面的技能,想和什麼樣的人相伴,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可以在獨處時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看書、畫畫、練字、觀影、做瑜伽、手工製作、定期整理房間堅持斷舍離、暫時放空自己、規劃人生等等。還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培養一項愛好、學習一項新技能,自主充電。外界太過嘈雜,別在人群中迷失自己。無論性格外向或內向,都要學會獨處。

14 世紀歐洲黑死病爆發,薄伽丘隔離在家中,寫下名著《十日談》。

17 世紀倫敦鼠疫,牛頓獨居時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

19 世紀俄羅斯瘟疫,普希金被困家中,三個月內誕生 6 部中篇,4 部長篇和 27 首抒情詩。獨處,是自由做自己,也是沉澱自己最好的方式。

“ 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於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擁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 獨處的本質,是一個人在一個空間內處理與自我的關係。而真正的成熟,是你可以坦然面對獨處的時候。獨處,是一種精神的滿足。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你的獨處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只有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豐富且強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