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梁晓声谈中国人文

一句“民为贵”抵得过半部《道德经》。——梁晓声


民为贵,梁晓声谈中国人文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迄今已创作文字达千余万,以小说为主,兼及影视、散文、评论。代表作有:《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人间烟火》《天若有情》、《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全国中篇小说奖、十月文学奖等全国重要文学奖项二十余次。


[核心内容]

台湾诗人羊令野的《红叶赋》一诗,暗含着我所认知的人类文化的那一种深沉的自觉性。不管时代如何沧海桑田,社会怎样变化多多,我的眼始终能够看到人文文化的那一种自觉。它是我的信仰。我的宗教。它是永远无法被彻底解构的。那一种自觉,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它始终固守着,存在着……

公元前六百年的时候,有一个奴隶通过自己的思想力争取到了自己的自由,这是人类史上第一个通过思想力争取到自由的记录。在伊索之后才出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生三位都强调过阅读伊索的重要性。我个人把它确立为人类文明史中相当重要的人文主义事件。

我们由人类的文化史看到一个现象,在舞台上真正占据主角的必然是人上人,而最普通的也是最大多数的庶民要进入文艺,需经过很漫长的争取。不经过这个争取,只能是配角。

大家读《悲惨世界》的时候,如果不能把它放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里来思考,那么我们还为什么要纪念雨果?他通过《悲惨世界》那样的一些书,使人类文化中举起人文主义的旗帜。

中国的文化中缺什么?我们在经济方面落后于西方多少年,我们要补课。要补上科技的一课;要补上法律意识的一课;也要补上全民文明素质的一课。但是你们听谁说过我们也要补上文化的一课吗?这多么奇怪,难道我们的文化真的不需要补课吗?

五四时期,前人进行人文主义启蒙的时候,西方的人文主义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在我们的国家进行初期“人文”启蒙的时候,西方的文化正处于现代主义思潮的时期。他们现在可以为文学而文学,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甚至,他们可以玩一下文学,玩一下文艺,因为文学已经实现过了它的最高值。尽管五千余年中我们的古人也说过很多体现宝贵人类思想的话,其中比较有名的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使“人文”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可它没有在现实中被实践过。在两百年间,西方已经向他们的民众进行了一代一代的相当成功的人文教育。西方的人文主义已经奠定了社会大文化的基础。我们这一课不需要补上吗?

“人文”在高层面关乎到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并不总体现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玄奥。其实,“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中。这些都是文化教养的结果,是文化的自觉性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中文的原动力,而且是我们传播文化的一种使命。


[经典语录]

“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