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三个时期

明朝前期

明太祖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 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 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 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此后,明太祖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此时除 汤和、郭英与耿炳文外功臣几乎全数被杀。明太祖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 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方式加强皇权。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 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 代王、 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 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占领京师,是为 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 永乐。明成祖时期 武功昌盛,明成祖先是出击 安南,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设立交趾布政司。明成祖之后又亲自五入 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 鞑靼与 瓦剌。自1405年开始派宦官。

明朝的三个时期


郑和下西洋,向各国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贡体制。其规模空前,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 南洋、 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文治方面,明成祖修大型 类书《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1405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 北京,称 行在,并设立北平 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明成祖公布 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因为永乐年间天下大治,并且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所以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驾崩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 洪熙。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杨”等贤臣辅佐朝政,停止郑和下西洋和对外战争以积蓄民力,鼓励生产,宽行省狱,力行节俭。明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 宣德。他基本继承父亲的路线,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发起最后一次下西洋。同时,明宣宗打破明太祖留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太监专权埋下隐患。

明朝的三个时期


明朝中期

1435年明宣宗去世,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 正统。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政,1442年限制 王振权势的张太皇太后去世,当时 明英宗仅十五岁,王振更加揽权。元老重臣“ 三杨”死后,王振专横跋扈。1435年 蒙古西部的 瓦剌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1449 年瓦剌首领 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耸使明英宗领兵二十万 御驾亲征。大军离 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 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今日 河北省 张家口怀来县),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明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 樊忠所怒杀,史称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明朝的三个时期


兵部侍郎于谦拥戴明英宗弟朱祁钰即位,以求长君,即明代宗,年号 景泰。于谦升任 兵部尚书,整顿边防积极备战,同时决定坚守 北京,随后两京、 河南、 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于 德胜门外土关。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也先于1450年 释放明英宗。然而明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意接受明英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明英宗困于 南宫(今南池子)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没有儿子的明代宗也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俨然有夺正之貌,英宗、代宗兄弟因而严重对 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盟,欲拥戴明英宗 复辟。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兵变。徐有贞率军攻入 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 天顺。他们贬明代宗为郕王,并且逮处死于谦及大学士王文,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时残酷的殉葬制度。之后因为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为曹石之乱诛杀石亨、 曹吉祥等人,并且以李贤等贤臣掌。 1464年明英宗去世后, 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明宪宗为于谦冤昭雪,恢复代宗帝号,平反夺门一案,人多称快。但明宪宗口吃内向,因此很少廷见大臣,终日沉溺于亦妻亦母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 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明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这使得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明孝宗才全被裁撤。他也是皇庄的始置者。该举措事实上鼓励豪强门阀兼并土地,危害不浅。

明朝的三个时期


1487年 明宪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 弘治。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 “ 中兴之令主”。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 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 东厂也谨慎行事,用刑宽松。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弘治时期成为明朝中期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明史也称明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被称为弘治中兴。 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 正德。明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 正德年间战事频生,先后发生 鞑靼达延汗(明史称鞑靼小王子)进犯、 宁夏安化王 朱寘鐇谋反、山东刘六刘七民变、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1520年明武宗假藉出征 江西宁王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 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江苏 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 崩。 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 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明世宗。登基前后,引起明世宗大礼议之争。 1534年后明世宗即不视朝,但仍悉知帝国事务,事无巨细仍出于世宗决断。世宗皇帝信奉 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 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杨金英、邢翠莲等宫女十余人与宁嫔王氏趁明世宗熟睡之际企图将其勒死,但未成功,此即壬寅宫变。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前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 西内。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 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占据 河套。 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 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之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世宗时期明朝宣布海禁,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 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并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后来隆庆开关建立好背景。另外 葡萄牙人在1557年开始移民 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门始终为广东布政司香山县管辖。1566年世宗驾崩,皇太子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

后期的反思

明朝的三个时期


穆宗即位后,即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 隆庆开关;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

隆庆六年,穆宗皇帝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 改元 万历。由于神宗年幼,于是由太 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相反张居正得到 冯保的鼎力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 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 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但他自己本身也贪污受贿。 万历五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 丁忧(解职回乡守孝三年),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此即为夺情之争。最后在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免于在家守孝),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自己的职权让自己的儿子顺利通过科举进入 翰林院。张居正死后立刻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一些来不及退出的人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