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笔记

刚来武汉时的感受如何?在开展救治工作中,北京医疗队队员们遇上了哪些困难?在工作之余,他们又有什么缓解压力的方式?今天晓龙的武汉战“疫”笔记,带你一起回顾北京医疗队在武汉的一个月。

武汉“战疫”笔记

晓龙日记 | 1月28日

刚到武汉时,外面的世界是安静的,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医护人员却是紧张忙碌的……

宣武医院的李艳说,“在来武汉的路上,我就在想,到了之后要把病人按轻症、重症、危重症划分,该检查检查,该收治收治,每一步的流程都考虑到位了。”可是,来到医院她才发现,没有病人!传染病房的改造还没有完成,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二天就必须开始收治危重症病人……

朝阳医院的王峰说,“本以为我们派来的是一支精锐部队,杀入敌营取‘敌军’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到了医院才发现我们被‘敌人’包围了。”

清华长庚医院的郭军说,“第一个星期我们完全是赤膊上阵,打鬼子别说是飞机大炮了,连大片儿刀我们都没有。”

清华长庚医院的周华说,“这是战时,伤员就躺在那儿,你不能不救……”

就这样,北京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一批又一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被送进病房,12层病区病床不够了……

一天之后,新开的10层病区也住满了,紧接着,8层也开了病房。

一个星期,北京医疗队连开三个病区,同时收治了近150位病人。短时间内病人之多,病情之复杂,让北京医疗队队员们始料未及。

晓龙日记 | 2月某日

武汉开始下雨了,天气阴霾,空气湿冷。

第一个星期没有物资,没有设备,北京来的这些大专家们只能用最简易的办法给病人处理病情,看着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这些大专家们束手无策、心急如焚,每天都在不安、焦虑中度过……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遭遇战,第二阶段的阵地战开始了。”

朝阳医院的唐子人说,“后方的物资设备上来了,虽说不多,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危重的病人就有条件上呼吸机插管治疗。”

把普通病房改造成简易的ICU,虽然困难重重,但三个病区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改造,为救治争取了时间。

病区里的患者们情绪也逐渐稳定,不再恐慌、焦虑,他们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了。

晓龙日记 | 2月13日

今天是北京医疗队队员们最开心的日子——经过治疗,第一批四名重症患者出院了。

喻鸣凤是武汉亚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她在工作中不慎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时己转为重症。

她的痊愈更是给大家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朝阳医院的王峰说,“我们要是连自己的战友都保护不好,怎么去更好地保护其他患者,她的出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晓龙日记 | 2月14日

今天武汉的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大地顿时银装素裹,错过了北京雪景的年轻队员们在大雪中尽情嬉闹。

好消息不断传来,一批又一批的患者接连出院。

晓龙日记 | 2月23日

天气好大家的心情自然也不错,有人拿出了捐赠而来的羽毛球和足球,驻地门前空旷的停车场顿时热闹起来……

这是北京医疗队来武汉的第28天,从驻地到医院,我们要穿过东风汽车基地的汽车城。

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走在高楼林立之间宽阔的马路上,听着树上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公园。武汉太安静了,静得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人。

晓龙日记 | 2月24日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难得武汉今天是一个大晴天。

下午有志愿者专门来驻地给医疗队员理发,这回有舅舅的可以光明正大地坐在椅子上了,但是让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师傅给理发,估计谁都是头一回。

晓龙日记 | 2月26日

落日的余晖透过树叶星星点点地撒在球场上。

天色已暗,兴致正浓,大家的情绪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国内的这些大专家、大教授们在球场上不知疲倦地跑着踢着,快乐得好像回到学生时代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