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娘"?"男子汉教育"不可或缺

当下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小男孩正在变得越来越"娘"气

。所谓"娘"气,指的是男性身上表现出更多女性特质,比如爱美、爱打扮,说话和行为更像女孩,做事缺少男性的阳刚之气。

那么,造成当下很多小男孩越来越"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的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受当前流行文化的影响,以及部分媒体的不良宣传导向。不可否认,当前的流行文化圈中,很多受媒体热捧的"小鲜肉"其实都比较"娘"气,一些媒体刻意引导粉丝去追捧这些妆容精致,打扮中性,长相清秀,说话温柔,形象甜美的男明星,确实在无形中给孩子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模仿自己的偶像。很多男孩子或许会刻意去让自己在举止上变"娘",以便能使自己在形象上和自己的偶像更接近,刻意迎合这种畸形的审美,认为这样做会使自己在同龄人的圈子中更加受到欢迎。

其实,做出这种行为的男孩子,他们的家庭中,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父亲角色缺位。

根据一项最近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导致男孩子性格自卑、小气、胆小、依赖性强的原因,有70%都是源于家庭的错误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家长们总是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但是这些溺爱孩子的父母们却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调查显示,在溺爱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存在着一些性格不足,其中80%的男孩会产生过分依赖,65%的男孩存在性格内向,35%的孩子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父母在教育中的这些不当行为,是导致孩子变"娘",缺乏男子气概的重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孩子成长中父亲角色的缺位

很多家庭现在是"丧偶式育儿"模式,在这些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广泛缺失的。从小由妈妈带大的孩子,往往被保护的太好,因为妈妈是女性,在思维逻辑和做事风格上与男性还是有差异的,因此从小跟着妈妈带大的男孩子, 往往会在无形中模仿妈妈的言行。

而本该给孩子做出表率的父亲,这时如果缺位,就会造成孩子在责任、胆识和探索能力等方面,明显不如同龄的男孩子。

这是导致很多男孩正在变得日益胆小娇气和娘气的重要原因。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二、社会教育中,校园中男女老师比例的失衡,体育文化的缺失

而在孩子离开家庭,进入校园以后,接触的更多的则是同龄人和老师。而在目前的小学和初中校园中,女老师的比例偏多一些。而孩子其实总是在无意中模仿着成人的行为,所以他们模仿的对象,其实更多的是日常接触的老师和同学。很多男孩子平时也喜欢跟女孩子玩闹,模仿这些女教师的语言方式和行为。

本来天性好动的男孩子最期待的体育课,也经常遭到其他任课老师的占用,无形中也抑制了男孩子活动的天性和荷尔蒙激素的分泌。

久而久之,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男孩子的性格行为举止也会逐渐受到女性化的影响,而可能自己也一无所知。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三、男孩子被迫变得更乖巧,以顺应环境

当前的环境下,很多家庭在家要让孩子遵守家规,在学校孩子要遵守校规校纪,而在进入社会时又要遵守社会的规则。各方约束管制下,使得一部分男孩子被各种规则压抑了性格,不愿被惩罚,因此变得更加乖巧。而在一些同龄人的圈子中,如果不合群就会被欺负,使得孩子更加自卑胆小,面对欺负往往选择默默忍受,不懂得拒绝和反抗,缺乏男子气概。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那么,面对目前的大环境,家长们又应该如何应对男孩子的"娘化"倾向呢?以下有几点小建议可以参考。

1、爸爸们要主动站出来,男孩们做好榜样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一定不能缺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首先模仿的是自己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父亲,千万不能当"甩手掌柜",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完全丢给孩子的母亲。爸爸们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陪伴自己的孩子,通过潜移默化的言行举止,影响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做出正确的榜样。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2、"男子汉教育"不可或缺

不管父亲还是母亲,平时应该多让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户外项目,带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让男孩子学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游泳、武术等适合男性参加的体育项目,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孩子的体质,重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

父亲角色缺位,导致儿子变

3、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不要过分溺爱,也不要过分约束

孩子将来毕竟是要长大成人的,不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过分宠溺,或者过分限制他们的行动。而要将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培养,多带他们长见识看世界,在孩子们面对困境时,家长们要做好引路人,指导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不是凡事都去为孩子们去代劳。

总结:现在很多的男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正在走向"娘化"的道路。家长们不要只是担忧,而要从日常的行动中,重视培养男孩子的意志品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榜样和价值引导。毕竟,父母们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孩子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是最终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