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工薪階層的“金融健康”面臨這些挑戰

疫情下,工薪階層的“金融健康”面臨這些挑戰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微弱經濟體能否恢復或保持“金融健康”,已成為國民經濟復甦的關鍵。

3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佈了《診斷疫情對微弱經濟體金融健康的影響與政策建議》報告,其中,針對工薪階層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假定將“金融健康”指數的評分設置為10分制,6分為及格線,10分為滿分,那麼疫情後,7成工薪階層的家庭金融健康評分在及格線以下,8分以上的佔比僅為4%。

疫情下,工薪阶层的“金融健康”面临这些挑战

“工薪階層是指依賴工資、薪金等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個人與家庭。”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賴丹妮表示,此次調查將工薪階層劃分為三大類,即全日制工作者、線下打工人員、線上打工人員。

研究結果顯示,疫情後,工薪階層的“金融健康”將面臨以下“三大挑戰”,即收支管理較差,需建立更可靠的財務賬目;應急管理較弱,有必要將其列入日常財務規劃;資產管理最差,日常必要的財務配置明顯不足

第一,收支管理較差,需建立更可靠的財務賬目。根據調查,在“收支是否平衡”指標的評分均值中,除全日制工作者的得分是3分,線上打工人員、線下打工人員的得分均在3分以下,普遍評分較低。

“可見,一旦遇到緊急事件,收支管理差的工薪階層容易發生‘入不敷出’或‘結餘減少’的情況。”賴丹妮說,為此,工薪階層不能單憑感覺或預估進行收支管理,建立財務賬目會更可靠。

第二,應急管理較弱,有必要將其列入日常財務規劃。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的工薪階層預計,其家庭收入將減少;近六成的工薪階層表示,手中的應急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的疫情前同等標準生活。

更為緊迫的是,在自有資金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多數工薪階層籌集應急資金的能力也存在不足。

根據調查,47%的工薪階層可以借到維持3個月以內同等標準生活的應急資金,25%的工薪階層能夠籌集到維持4至6個月的應急資金

那麼,假設此次疫情持續3至6個月,工薪階層或將出現突然失業、收入減半等情況,進而影響家庭金融健康。

“由此可以看出應急管理的必要性。”賴丹妮說,即使需要損失一部分投資安排可能帶來的收入,也需做好應急安排,以達到家庭福祉最大化。

第三,資產管理最差,日常必要的財務配置明顯不足。調查結果顯示,工薪階層流動資產的配置明顯不足,47%的工薪階層流動資產僅可應對 3個月以內的疫情前同等標準生活。

因此,工薪階層在做資產管理時,有必要優先考慮日常固定支出、還貸資金、應急儲備、必要保險等方面的配置。

除了以上“三大挑戰”,工薪階層在債務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相對可控。

具體來看,疫情爆發後,工薪階層的債務償付能力處於“相對可控”狀態。數據顯示,92%的工薪階層認為家庭債務不會逾期,且多數人的總債務在總資產中佔比較低,如果將50%作為家庭負債率警戒線,那麼有77%的家庭沒有超過該警戒線。

此外,3我國工薪階層的風險管理意識逐漸增強,商業保險的需求也正在上升。

根據調查,我國的社會保險是工薪階層應對風險的第一重保障。其中,23%的工薪階層有社會保險,50%的工薪階層不僅有社會保險,還配置了其他商業保險,如醫療保險、人壽保險、意外保險、財產險等。

值得注意的是,工薪階層對於“完全失業風險”的悲觀情緒並不嚴重。“這對於國家儘快恢復經濟運行來說,是一個積極正面的指標。”賴丹妮說。

疫情下,工薪阶层的“金融健康”面临这些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