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2020年3月12日,這是一個全球爆倉的時刻。

不論你是A股港股創業板,還是日經納指道瓊斯,綠的油亮亮。

看看各大炒幣的場子,也基本上沒能倖免。

疫情之下,全是危機……

人活久了,什麼怪事都能遇到,莫驚慌。

當我落筆寫這篇評測文時,我反覆的又細算了幾遍,確認再三。

首先說明,這次評測的重疾險,是一款剛上市不久的產品。

除了有我們常見的保障責任以外,還帶有“兩全返還”責任,也就是平日裡常說的不首先推薦的那種“返還型重疾險”。

評測這個產品,也並不是引薦給所有人的。

只是平日裡的諮詢中,的確會有10%左右的人向我尋求這類產品中有沒有性價比高的。

因此,本次評測,只給堅定想要買返還型保險的朋友。

當然,沒了解過的朋友,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看。

但凡提到“性價比”三個字,“返還型”產品一般都是不沾邊兒的。

因為我們買重疾險的首要目標就是“大病保障”,用盡量少的錢達到主要目標,才可稱之為“性價比”高。

那“返還型”重疾險到底怎麼才能成為“性價比高”呢?

那一定要在“返還”責任的保費上有優勢才行。

何為“有優勢”?

簡單說,返還型重疾險其實就是在正常重疾險責任之上加了一個“返還責任”。

只要多一個責任,就肯定要多掏一份錢,但恰好這個責任是一個返還保費的功能。

也就是說,我多掏的錢,在幾十年後,會增值為所交的總保費然後返還回來。

因此,這裡面就有了一個“數學”對應關係了,即: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這個公式翻譯過來就是:每年多交的保費做為本金,按照一個固定的收益率投資N年後,本息之和等於返還的總保費。

那麼這個“收益率”水平的高低,基本上就是返還型產品性價比的高低了,肯定越高越好。

因為你自己把多交的錢拿去投資,一是沒辦法找到一個恆久穩定高收益的產品,二是誰都很難堅持幾十年不去動這筆錢。

所以,如果返還型產品能讓多交的錢產生比較高的投資收益率,那麼也是完全可以考慮購買的。

這個收益率如何計算?用Excel算IRR即可,非常的簡單。

以上,就是我對一個返還型產品是否值得購買的評判標準。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下這款新出的“返還型”重疾險怎麼樣?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產品責任,能否滿足保障所需?與同類產品比如何?

●二是產品價格,結合責任,與同類產品比是高是低?

●三是返還收益,算一算多交的保費收益率IRR如何?


產品責任評測

為了方便了解產品責任,我特地選了過去熱銷的3款口碑產品一起對比。

●信泰輕鬆守護

●光大永明嘉多保

●復聯備哆分1號

●弘康哆啦A保旗艦版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從責任來看,「信泰輕鬆守護」是“重+輕+身故”的基本搭配,重疾分6組賠6次,癌症二次可選,但沒有“中症”賠付責任。

重疾和輕症的賠付比例也都是常規的100%和30%,沒有額外的賠付,也沒有遞增賠付。

相比於「光大永明嘉多保」和「復聯備哆分1號」來講,在保額方面沒有做額外提升。

關於缺失“中症”責任,這個從疾病種類來講,實質上不能算是缺失,因為“中症”本身就是從輕症發展出來的病種。

要不就是輕症直接提升為中症,要不就是輕症賠付條件加難變成中症。總之,從病種類型上,兩者是一致的。

但從保額上來講,不設中症責任,的確賠付會少一些。

相比於同樣沒有中症責任的「弘康哆啦A保旗艦版」,「信泰輕鬆守護」還是更有優勢的,癌症二次的賠付間隔比「弘康哆啦A保旗艦版」更短一些。

那麼,這個“重+輕+癌症二次+身故”的責任配置是否能滿足保障需求呢?

當然可以,不僅可以滿足,而且其實已經超常規滿足了。

高發癌症可二次賠付,不同類型重大疾病也可以多次賠付。

北斗哥早些年買的那些重疾險,哪有這麼豐富的責任,但一點也沒影響核心保障需求。

所以,「信泰輕鬆守護」從保障方面來講,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產品設計上相比於現在的新品來說作了簡化,或者說是迴歸。

大家也要明白,在2019年之前,哪裡有什麼中症責任呢?

我也問了這款產品的設計團隊,為何不與時俱進,甚至做得更超前一點呢?

他們的回答很乾脆:為了降低保費。

那我們就來看下,到底保費有沒有真的降低呢?


產品價格比較

我分20年繳費和30年繳費,分別在附加和不附加癌症二次的情況下比較價格,直接上表: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從表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不論是20年繳費還是30年繳費,不論是否附加癌症二次賠付責任,相比於其它三款產品來說,都平均便宜了10%左右,有的甚至便宜了15%-20%的保費。

10%保費,對於不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價格來說,並不低呢。

一個9000元左右的產品,10%就是900元,15%就是1350元,著實降低了不少。

這降低的保費,實際上與“中症”責任的價格是對應的。

也就應證了產品設計團隊所講的“為了降低保費”的說法屬實。

因此,該產品在價格上的確做到了更低。

我們再來看下增加了“兩全責任”後保費高不高?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表格中標紅色的數字,是附加返還責任後多交的保費。

分別按66歲、77歲和88歲返還測算,返還的越晚,多交的保費就越少。

如果按88歲返還保費來看,與不返還保費的產品價格持平甚至更便宜。

如果按77歲返還保費來看,比不返還保費的產品價格平均高出15%左右。

我建議如果購買的話,選擇中間或更大的年齡是比較好的,返還太早時保費會高出不少。

光看高出的保費,是看不出性價比的。接下來,我們來算一下多交保費的收益水平(IRR)如何?


返還保費的收益水平測算

返還型保險,你可以直接認為是自己多交的那部分保費最後會變成總保費返還回來。

那麼計算這個返還收益水平高低有2種驗證方式:

l 第一種是把每年多交的保費按一個預測年化利率複利計算到66歲/77歲/88歲,看能返回多少錢來,與實際返還的保費相比是高還是低?

l 第二種是把每年多交的保費當做投資本金,按66歲/77歲/88歲實際返還金額去直接計算投資收益率IRR,看看能達到多少?

兩種算法我們都來算一下試試。

第一種算法:

30歲投保50萬附加了返還責任的「信泰輕鬆守護」重疾險: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舉例講解一下,以這個表中的77歲返還為例:

附加返還責任後,男性每年多交1975元,女性每年多交2005元。

實際到77歲,返還總保費金額為:男291450元,女276750元。

假設我不多交這些錢,而是自己拿這些錢去做投資,分別按年化3%、4%和5%複利計算到77歲的投資本息之和。

可以看到,按3%和4%投資的收益,肯定超不過保險公司返還的保費。如果按照5%去投資,是能超過去的。

因此,如果你想獲得比返還保費更高的收益,那你就需要找到一個這樣的投資產品:

要求年化利率穩定在4%-5%之間長達47年,你的投資收益才能跟保險公司持平。

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種算法:

同樣是上面的例子,來看下多交保費的實際IRR水平:

北斗測評 |全球爆倉!我竟然推薦返還型重疾險了?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可以看到,不論是選擇哪個年齡返還保費,你多交的保費按照實際返還金額,最後帶來的投資收益率IRR都是超過4%的。

尤其是選擇的返還年齡越晚,整體IRR就越高,甚至超過5%。

別忘了,這可是從30歲開始的。

到66歲就是長達36年,到77歲就是長達47年,到88歲就是長達58年!

我認為,目前的確有投資品可以達到超過5%以上的收益,但是能一直保持幾十年,簡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這麼長時間還保持這樣的IRR水平,這個返還責任還是相當不錯的!


購買建議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一個30歲的人,買50萬保額且附加77歲返還責任時要花多少錢:

男性要9715元,女性要9225元

這個保費價格,如果不影響你家庭配置整體保障的情況下還能接受,那麼你就可以選擇購買這樣的重疾險產品。

其實,如果你的確不太會理財,或者說沒有比較好的投資渠道,那麼買這類型產品還是很合適的​。

這個收益水準,長期4%以上的穩定回報,返回來的錢作為老年的養老補充一次性提取​出來,是挺合適的。

而且還可以選擇返還年齡更近一些,比如66歲,這樣返還回來的錢自己也能及時用的上。

說實話,現在的年金險到66歲都沒有這個收益水平的​。

如果你只希望側重保障而非返還,或者手頭上的確比較緊張,那麼可以選擇不附加返還責任或者換成我推薦的其它保障更豐富的重疾險即可。

希望本文能帶給有經濟能力且想買到高性價比返還型重疾險的朋友一些幫助。


最後,

點贊也是一種支持哦~您的小動作送給我大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