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一.“危”-两个坏消息

1.未来湖北,尤其武汉可能会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根据截止到3月11日的最新数据,湖北的新增数量已降至个位数(8粒),而且全部都在武汉,国家卫健委也正式宣告,疫情的在我国的高峰已经过去。

可问题是,当渐渐“东方不亮”之时,“西方”是一天比一天“亮”了,也是在当天,境外输入确诊6人,而且已经是“高位运行”多天了,照目前这趋势,当天新增的境外输入数超过境内数是要有这预期的。

湖北、武汉会有境外输入么?大概率是没有的吧。可外地呢?中国一天的入境人数超过三万,这些人会流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比如说河南这位昨天在网上被无数次“问候”的主儿,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网友戏称“郑州毒王”

照这么看来,标题所言之事可能并非“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还是希望国家,尤其是入境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管理吧。

2.全球疫情大爆发,经济陷入衰退风险

世卫组织已经官宣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了,当然,补充了一句,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控的全球大流行。

实在难以想象,当中国“吹哨”了近两个月,国外还是会爆发如此严重的疫情,而且新冠似乎专治各种不服,上至高官富翁明星,下至普通群众百姓,“一视同仁”,你越讥讽,越“上头”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号称一己之力防住了整个NBA的男人

NBA爵士队球员戈贝尔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而之前他为了以示对病毒的“藐视”,亲手抚摸了新闻发布会上的每一个话筒,这种“作死”的行为,被人称为“NBA史上最愚蠢的行为”,戈贝尔也以“一己之力”让整个NBA联盟停摆。再补充一点,随后不久,其队友穆迪埃也被确诊,所以说啊,人啊,终会为自己的心存侥幸和狂妄自大而付出代价。

从目前的这趋势看,欧美都要“沦陷”了,近期会有个较高速的提升。但这是好事儿么?我知道国内现在很多朋友都会有一种“看好戏”的心态,但实话说,这对咱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首先,这是场不折不扣的人道主义灾难。死亡人数那一栏可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

其次,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受到的打击也是不用说的。现在总说“世界是平的”,作为“地球村”上“产业链”里的成员,任何一部分受到影响,其他部分都是难以独善其身的。

所以此次疫情期间,所有相关的非必需消费品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大家都得做好“过冬”的准备。

可危机危机,老祖宗多有智慧啊,已经告诉我们了,“危”中有“机”,那么“机”又在哪儿呢?

二.“机”,三个好消息

1.医疗用品的生产和外贸需求巨大

意甲、NBA可以停赛,酒吧餐馆可以歇业,但医疗产品,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等的供应企业却是万万不能停的。我们可以下一个判断,未来几个月之内医疗用品都会面临巨大的需求。所以,建议具备相应能力的厂家可以为此做好大量生产的计划了,还有做外贸的朋友们,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窗口(虽然好像有点发“国难财”的意味,但好歹也是做救死扶伤的事儿)。当然,由于咱们国家自个儿的需求还没法满足,所以现阶段应该会受到一点管制。但是,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复,在可见的未来,这块一定是个很大的机会。

其实不仅是医疗用品,整个医疗公共卫生方面都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窗口期。这次疫情给所有人最大的教训,可能就是在保持健康面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扯淡,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会空前关注,在这个时候,人们会发现,10个流量明星也顶不上一个钟南山院士对国民的贡献大(当然,我毫不怀疑疫情结束之后,流量明星又会重新占据现在钟老的流量)。

医疗从业者的地位会得到很大提升,事实上,国家已经发文,高校人才的选拔将会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

另外,还有两条新闻也值得一起看一下,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没错,2019年又是一个“高温不退”的一年,未来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是不是会打开“潘多拉之盒”呢?没人说得清楚,不过,健康永远是个刚需,所以,无论是从国家而言,资源的倾斜,还是从个人而言长线的投资或是职业的选择,医疗领域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2.实体为王,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实干”的心

以前说到制造业,我们总喜欢说“微笑曲线”,意思我们的制造企业只是个代工厂,处于产业链最低这一端,利润最为微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是如此的,但近些年来,这个局面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完整全套的产业链,聚集性的生产环境,高素质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高精尖设备,一流的管理经验,要做到如上的一两条并不难,很多国家某几条做的也比咱们好,但全部做到的,放眼世界,目前来看,只有中国。

比如以口罩为例,现在大家都在讽刺西方国家领导人不鼓励民众戴口罩。可实际上呢?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因为他们太清楚自己的“家底”了,本来医护人员的口罩可能就不够,普通没事儿的老百姓再都抢着去戴口罩,那么局面会更加不可收拾。

不仅是医疗产业,还有农业,食品业,装备制造业等等,所有实体产业都要牢牢抓在手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应该以某个超级大国为鉴,坚决防范制造业的“空心化”。

现在疫情期间,人们可以不看球不K歌,再极端一点,也可以不看电影不玩手机不娱乐,但是,饿了不可能不吃饭,病了不可能不吃药,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必需品可都是要生产出来的。谁抓住了实体生产,谁在现在就更有话语权,君不见,之前还吵吵嚷嚷着要和我国加税打贸易战的某国,也立即取消了对我国医疗产品进口的关税么?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所以啊,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浪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新冠肺炎之于我国,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抓准了实体制造的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未尝不有着巨大的机会!

3.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

疫情期间,老百姓足不出户,这也催生了诸多线上产业的发展,比如线上办公、教育、购物、娱乐等等,毫无疑问,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疫情也是次难得的发展机会。这里,也分类说下自己的几个判断:

第一,疫情结束后互联网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是否能养成用户习惯。

形象点讲,就是形成一个用户的使用黏性。疫情期间,用户使用某个平台,疫情结束之后,他继续有这个使用习惯。具体说来,

这个一方面是得看行业,比如说线上教育和办公,疫情结束后他们还是会因部分功能而继续吸引用户使用,从而继续保留和发展。但要想彻底颠覆传统习惯,几乎不可能。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这些行业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的高速发展只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的结束,会回归到一个正常值之上。因此,如果仅仅因现在的势头就盲目扩张的企业,就要小心警惕了;

而诸如虚拟娱乐(游戏、短视频等)、购物、缴费支付等等,即使疫情结束,人们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继续保持该使用习惯,前景值得看好。

另一方面就是公司本身了,“风口之上,猪都能被吹起”,但服务是否到位,产品是否过硬,用户体验是否足够,这才真正决定了是否能养成用户习惯,从而决定单个企业的未来发展。

第二,配套和相关产业会飞速发展

这一波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说物流配送产业,互联网只是个虚拟的交易支付平台,真正要完成实体的交易,离不开物流配送的支持,所以无论是快递还是外卖行业,未来仍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机遇,又尤其是在三四五线甚至更低层次城市、县城、乡镇乃至村庄,这些产业的渠道下沉应该加快布局了。

另外两个值得一提的产业是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产业,大家都是在线活动,这产生的数据可就多了,也变得能被记录了,所以对大数据的挖掘,以及进一步的对数据的学习和应用就变得前景可期了。

第三,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线上线下的融合程度

线下的企业,都在想着“互联网+”转型,线上的企业,也在开始想着渠道下沉了。未来,谁更能做到线上线下的融合,谁就更有竞争力。

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社区O2O的发展。比如大家感受最多的就是现在买个水果都可以加老板个微信,然后给你送货上门了。反之,如果水果店老板还停留在老观念,照着老方法做生意,可能就会郁闷的发现怎么最近来店里买水果的顾客越来越少了,而对门的水果店老板一天到晚没见店里面进来几个人,但送货送的不亦乐乎,要知道,不是消费者们不买水果了,是他们在以一种你没察觉的方式在购物了。

进一步来说,衡量线上线下融合度的关键在于关系的连接程度

。随着微信、钉钉等社交平台的发展,人和人之间连接的成本越来越低,谁能真正把关系连接起来,就更能取得成功。还是说水果店的例子,通过微信可以低成本的快速获客,而之后如果老板能经营好与顾客的关系,赢得顾客的信任,就真正抓住了用户,在未来的竞争之中也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疫情的“危”和“机”,两个坏消息和三个好消息

最后总结一下,狂妄的下几个判断:

一.湖北、武汉可能成为未来最安全的地方,要加大力度防范境外输入风险

二.全球疫情爆发,我们难以独善其身

三.医疗卫生、实体制造行业在未来,都大有机会可为。

四,互联网企业疫情结束后是否能保持高峰,关键看是否能培育用户习惯,线上办公、教育可能会回落到正常发展轨迹;物流配送、大数据等相关产业会被带动发展;未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线上线下的融合程度,而其中的核心在于关系网络的连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