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庙号是高宗是什么意思?

zhengzengcheng158684


咱们吧问题简单化,直观化来说。这东西就要从庙号根本说起。庙号也等于是对这个皇帝生前的一个盖棺定论。

例如你所问的高宗: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君主一般都处于王朝中衰起点,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宋高宗的庙号代表的则是功过参半,他建南宋于江南使得当时的局势并没有进入南北朝那样的乱世中是他的功,但却假借秦桧之手除去了岳飞等功高震主的抗金武将则是他的过。

至于你问的乾隆皇帝,也就是清高宗弘历——使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但他生活过于奢靡,且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留给嘉庆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奢靡成风的国家。所以嘉庆才给他上高宗庙号,寓意功过参半。


半夏锦年似夏天


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它这么说:“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朝,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百晓生谈历史


在谥法里,“高”这个字是非常难得的: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因此,历朝历代谥号、庙号带“高”字的,基本都不是一般人。比如商高宗武丁,开创了商朝有名的盛世;又比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都是开创之君,其人在历史上正面评价也很高。

但是有意思的是,当“高”和“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不是那么正面了,甚至还带有明褒暗贬之意。

中国历史上正统王朝的高宗,除了武丁以外,主要有这么几位:

  • 汉高宗刘奭,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东汉时废除庙号)
  • 北魏高宗拓跋濬,452年-465年在位
  • 南朝齐高宗萧鸾,494年-498年在位
  • 南朝陈高宗陈顼,569年-582年在位
  • 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
  •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
  • 清高宗,即乾隆帝,1735年-1796年在位

这些人里面,刘奭除了把王昭君嫁出去以外就没啥著名的事,而西汉由盛转衰也是从他开始的;

拓跋濬还算不错,就是死的太早;

萧鸾靠政变上台,在位期间滥杀宗室,把齐朝折腾得奄奄一息,他死以后不久齐朝就被梁朝取代;

陈顼和萧鸾一样以政变起家,在位期间同样滥杀宗室,期间虽有克服江淮的举措,却很快就丢掉了故地,陈朝在他的手里也开始走向衰落;

李治就比较著名了,唐朝疆域在他手里达到顶峰,但是在他死后不久天下就姓了武;

赵构就更不用说了,美其名曰中兴之主,其实就是个只会搞政治没有战略眼光的失去生育能力的崽种。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这些高宗,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王朝在此由盛转衰。对照到乾隆身上,可谓是一以贯之,这个庙号实在是意味深长。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青言论史


高宗,庙号的原则是“祖有功而宗有德”,称宗者有德。而高则是功高者曰高。并不能按照《谥号解》中的含义进行解释。

原因:

给祖先起庙号,起源于商朝,而后的周朝用谥号,秦朝则是认为这是臣议君,子议父,而将庙号和谥号都废止了,庙号和谥号重新使用于汉朝。

先说这个是有些人将庙号和谥号搞混了

商朝的庙号很珍贵,即使到了汉朝也不是没个皇帝都有,而到了后世皇权加强,基本上每个皇帝都都有了庙号。但是商朝的庙号能取的字只有是“太、高、世、中”四个,即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后世皇帝大王朝十几位皇帝,显然不够用。

因此人们采用想到了用谥号中的字来创新庙号。当然最初的四个字都是很珍贵的,能评上的太祖、太宗、高祖、高宗等等都是这个王朝中比较出色的皇帝。


历史小知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指古代皇帝驾崩以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等。

庙号一般分为“祖”和“宗”,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家语》中提到:“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就是“祖”和“宗”的区别,即有功称祖,有德称宗。一般开国皇帝用“祖”,之后的皇帝用“宗”。

中国历史上获得高宗庙号的四个皇帝,分别是:商高宗子昭,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那么高宗的“高”是什么意思呢?

在《谥法》中,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所以“高”是很高的赞语。但是高宗的庙号还有另一层含义,一般获得此庙号的皇帝都处于国家兴衰的转折点,高宗也代表功过参半。

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清康熙皇帝孙子,雍正皇帝第4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1735年即位,定年号乾隆。

乾隆在位60年,再加上在太上皇位的4年,共执掌国家权力64年。期间,平贵州、广西、湖南的苗民叛乱,征服准噶尔汗国、回部,平定大小金川,扩大清朝版图(将天山南北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收入大清)。其中准噶尔汗国从大清立国之后,一直与之有摩擦,多年来双方互有胜负,清朝前几位皇帝对之无可奈何,这一局面在乾隆时期结束,乾隆也是完成了祖宗前人未尽的事业。

乾隆执政中期,清朝的农业、商业等得到空前的发展,耕地面积增加,人口增长,国库充盈。

但是在乾隆执政中后期,由于好大喜功,致使国库空虚,再加上大兴文字狱,使得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大踏步倒退,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后来的甲午战争失败,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是清朝落后统治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