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米芾是宋代书法新风的代表人物。宋代书法是能与晋唐相提并论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苏轼黄庭坚三人的书法是北宋书法新风的代表,而米芾名气主要得益于书法。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宋拓《群玉堂帖》米芾《学书帖》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的学书经历,《米芾书法全集》所收故宫博物院藏宋拓《群玉堂帖》中,有其大行草书《学书帖》,或称《自叙帖》,云:“余初学,先写壁,(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之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淡墨秋山诗》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拜中岳命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他后来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但米芾原先对唐代很多书家的作品,都是视若珍品的。他早年不仅学过唐代罗让(因宋人避英宗父濮王允让讳,让字改为逊。虽记此事的葛立方注明逊是“濮王讳”,但后人还是误解出一个“宋仁宗时襄阳人”罗逊,并云“元章始效其作”《襄阳学记》。附此说明)的《襄州新学记》(米芾早年就住在襄州即襄阳),而且还学本朝人周越,在长沙时还曾经写过唐沈传师《道林寺碑》。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宋人学书多从唐人和本朝名家入手。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论书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四家中,米芾同蔡襄、黄庭坚三家,竟都学过当时的书家周越。由于后来鉴赏能力的提高,审美旨趣的转变,特别是交游广见识多了,广搜博访,见晋人墨迹渐多,米芾才崇晋卑唐,“入魏晋平淡”的。我们千万不要因看到他对唐代书家说了不少刻薄的话,而认为他没学过唐人。相反,正是因为他对前代大家的优劣得失反复审视,而临摹书写用功之勤几前无古人,所以于古也得益最多。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珊瑚帖》 故宫博物院藏

他讲自己的书法承继变化是:“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即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他的这种“集古字”而锻造出的“出新意”书法,其笔法变化之丰富,结态造势之新奇,特别是其笔势的凌厉无前,确实堪称一代之冠。宋四家中蔡襄的字,人们很容易看出虞世南、颜真卿的影响。东坡受王筠、王僧虔、颜真卿、徐浩的影响也很明显。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研山铭》 故宫博物院藏

山谷草书出怀素,行楷类《瘗鹤铭》。只有米元章书,可谓前无古人,一点也找不出古往书家书法的影子。藉此一点,元章书的地位,便可明了。所以,东坡评其书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评价极高。

米芾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临摹古人不可少,集古才能创新

北宋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诗》  故宫博物院藏

山谷评其书亦云:“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但山谷没有东坡那样客气,针对米书的满纸精彩有时甚至过分而显现的火气,山谷批评:“然亦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内容整编自:王连起《米芾书法概论》《紫禁城》2011年2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