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彈之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祖國


中國原子彈之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祖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上世紀50年代末,身為技術總負責人的錢三強,與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學家一起,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為共和國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在講前面幾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人,錢三強。在他的一生當中,最早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那時他覺得作為一個有志青年,有責任來響應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主張,為實現這個藍圖做出每個年輕人所應該作出的貢獻。17歲的錢三強以很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為預科生,上完預科,他順利地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系。畢業以後,就成為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員,開始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

中國原子彈之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祖國


在當研究員期間,錢三強順利考取了法國巴黎大學的留學機會,而且是公費的。他考入了當時世界上原子核科學研究最先進的機構之一,也就是巴黎大學的居里實驗室。錢三強在居里夫婦這個實驗室,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見解的方案。當時居里先生曾經稱讚說,法國大學生只有考試分數,而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則同時具有實際的操作能力。

在清華大學,他有一個同班同學叫何澤慧,也是我們中國科學院的院士。1946年,他們兩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在居里實驗室他們進行了很深入很全面的關於原子核物理的研究。經過數萬次的實驗、觀察和分析,他們終於觀察到了一種特殊的核裂變的現象。在實驗照片上,出現了一根垂直的細線,鈾核裂變不僅可以一分為二,還可以一分為三,這個發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那就是“鈾核的三分裂”。他們把這個結果報告給了居里夫婦。在居里夫婦的支持下,錢三強向全世界公佈了關於“三分裂”的研究成果。後來他又和夫人何澤慧一起,公佈了第一次觀測到四分裂的現象。應該說這引發了當時世界核物理研究領域的一次地震。在1947年的時候,法國的《人道報》、中國的《新民報》、《大公報》,都對這個實驗成果做了報道,他們兩位也被稱讚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新中國成立前夕,錢三強夫婦決定回到祖國,奉獻畢生所學。臨行前,有人問錢三強,你為什麼要放棄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優渥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呢?錢三強回答說:“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1948年夏天,錢三強向居里夫婦鄭重地提出要回到祖國。居里先生起初對他這種決定表示太惋惜了,希望他繼續進行研究,再有新的科學發現。但是當他聽完錢三強詳細的陳述後,對錢三強這種回國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贊成。居里夫人和他們告別的時候說:“科學要為人民服務”。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現在的原子能研究所的所長。後來他又分別擔任了中國科學院的副秘書長、科學院的計劃局局長、二機部副部長。就在他做二機部副部長期間,他領導組織了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中國的原子彈研究、氫彈研究其實是逆風起飛。由於蘇聯方面斷絕了與我國的交流,撤走了他們派來的專家。在蘇聯看來,在中國當時那種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離開了他們的幫助,中國搞原子彈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甚至有人譏笑中國說:你們要有20年能搞出來,那就是太陽從西面出來了。這個時候錢三強有一種強烈的發憤圖強的精神。他很清楚,原子彈對中國,對於中國的國防,對於中國將來的歷史意味著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勇敢地挑起重擔,誓言道:“我們一定要做成,我們一定要趕上甚至超過世界這個方面的最高水平。”在這樣一種狀況下,錢三強和他的同事們開始與時間賽跑,與自己的意志賽跑,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地研究中國的原子彈。

為了彌補蘇聯專家撤走後出現的人才空缺,錢三強迅速把以郭永懷、朱光亞、鄧稼先為首的一批優秀理論與實驗物理科學家,調配到核武器研究機構,直接承擔起各個環節上的科研攻堅任務。

中國原子彈之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祖國

那個時候造原子彈必須提煉出鈾235這樣一種元素,而擴散分離膜是鈾235生產過程中最關鍵、最機密的部分,當時蘇聯稱它為“社會主義安全的心臟”,我們中國人幾乎沒有人接觸過這種東西。別人能搞出來的東西,我們究竟能不能搞出來呢?錢三強說,我們哪怕少活幾年,也要把這個東西攻下來。他當時組織的公關小組,既有中科院的,也有冶金部的,還有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擴散分離膜,並且開始批量生產。他們的這個成功,實際上就讓中國成為核俱樂部當中繼美國、蘇聯和法國之後,第四個能製造這種擴散分離膜的國家。幾乎與此同時,我們的中科院研究所又研究出來了一臺計算機,這臺計算機就承擔了第一代原子彈爆炸的那些分析和計算。經過這個領域眾多人的共同努力,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終於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爆炸之後,錢三強帶著技術隊伍又開始投入到研製氫彈的工作當中。兩年八個月之後,中國的氫彈也爆炸成功了。

如果沒有上世紀60年代像錢三強他們這一代科學家的努力,沒有他們那種忘我的犧牲精神,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就不可能研製成功,中國也就不能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可以說錢三強把他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的原子能事業,為中國能夠走到今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因此,錢三強這樣的“兩彈一星”元勳科學家,他們那種學以致用,報效祖國的精神,應該被新一代年輕人永遠地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