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鲤鱼养殖早在我国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并且有了一定的养殖基础,但是却没有记载下来。从那时起,鲤鱼就成为了池塘中常见的淡水鱼之一。而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最早被记载是在先秦的《灵台》这一文献中。其中的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便展现出了鲤鱼养殖的存在。

鲤鱼既是一种食材,也是一种药材。它在人们的餐桌上时是美味佳肴,在人们生病时是苦口良药。鲤鱼具有很高的价值,在食用、药用、观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它还是文人的情感寄托载体,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吉祥物。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鲤鱼本身十分美味,肉质鲜嫩,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值

鲤鱼的肉质十分的鲜嫩,入口即化,在古代的日常饮食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那个时期却很少在饭桌上出现由鲤鱼制作的菜肴,这是因为西周时期鲤鱼养殖业规模较小。鲤鱼制作的菜品并不能出现在平民百姓的饭桌上,它作为一道珍贵的菜肴常常出现在战争取得胜利后的庆功宴上,有一种专门的庆贺意味,还可以增长军队的士气,增强在下次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鲤鱼养殖业逐渐发展起来,养殖的技巧不断增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鲤鱼逐渐走上了平民百姓的餐桌,其菜肴的烹饪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同的地区培育出来的鲤鱼其滋味也有着差别,每个地区的水源、鱼饵等都有所不同,其养殖的鲤鱼也就有所不同。其中属黄河流域养殖的鲤鱼最受人们的喜爱,这一地区所培育的黄河鲤作为特产供应给市场。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宋代的独特美食“焙面”十分有名,在鲤鱼菜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有人制作了一道新鲜的菜肴,把糖醋鲤鱼和“焙面”结合起来制作菜肴。其主要做法就是将鲤鱼洗净,放入高温的油锅中去炸,直到鲤鱼的两面炸至金黄酥脆,烧制独特的汤汁酱料,将其淋在炸好的鲤鱼背上,最后把“焙面”覆盖在鲤鱼上。这种创新的烹饪方法受到了宋人的喜爱。

关于鲤鱼的烹饪方式还有一种也十分有名气,那就是红烧鲤鱼。红烧鲤鱼的做法在清朝时期记载入食谱,使得红烧鲤鱼的烹饪方法清晰明了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鱼直接食用的习俗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将鲤鱼肉切成丝状的,再调制酱料,把鲤鱼肉丝蘸着酱料食用。这种生食鲤鱼的食用方法在唐朝时期达到顶峰,人们对鲤鱼的切法加以研究,不再只是丝状的,有了很多的形状,也更加注重鲤鱼肉在盘中的摆放位置,追求其外观的精美。鲤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食疗的功效。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中医认为由鲤鱼制作的汤能够提神醒脑,使得人的心气平和下来;鲤鱼的鳞片能够治疗吐血的症状,将鲤鱼的鳞片烧制成灰,服下后方可治愈鱼刺卡在喉咙的情况,还能够起到调和女子气血的作用;其胆可以使人明目;其脑可以改善耳聋的程度。

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开始把鲤鱼与其他品种的鱼放在一块养殖,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鲤鱼的基因的变化,从外观上就能明显的看出,其颜色变得更为丰富,有白色、金色、黄色、青色、黑色等等。这些不同颜色的鲤鱼放在一起十分美观,使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其观赏价值大大超过了食用价值。

所以鲤鱼渐渐成了一种观赏性的鱼类,其他品种的鱼渐渐代替鲤鱼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宋朝时期把观赏性的鲤鱼专门交给人工饲养,明清时期修建专门的池塘以饲养鲤鱼,供人们观赏增添了不少情调,丰富了业余生活。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鲤鱼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贯穿了许多的朝代,其发展的特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最初鲤鱼在亚洲被发现,后来引入到其他的国家以及地区,其养殖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长的淡水鱼品种之一。鲤鱼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池塘、江流、水库等水域内都能很好的生长,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水域受到一定的污染后还能生存,所以它的存活率很高,产量也很高,养殖的范围也十分的广泛。

在我国古代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养殖鲤鱼了,虽然没有资料记载下来,但是通过合理的推断还是发现了在那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养殖基础,鲤鱼养殖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早期人们在一个水域只饲养鲤鱼这一品种,与其他品种的鱼类分开饲养,这种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唐朝时期,这种局面才渐渐被打破。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富范蠡,他著作的《养殖经》给当时的鲤鱼养殖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理论基础,大大提高了那一时期的鲤鱼养殖基础。《养殖经》主要讲述了养殖的经验,对以前的养殖历史作了分析总结。养殖鲤鱼的池塘的规模应该如何选择,选择何种状态的鲤鱼苗,并且记录了鲤鱼的交配产卵时间,一般在春暖花开时节进行交配,在那时,池塘水域周围应该减少人员的流动,给鲤鱼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以便增加鲤鱼的产量。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范蠡作为一名商人,最在乎的还是财富。他对于大自然十分的了解,观察细致入微,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观察天文现象以及季节的变化,再合理的安排商业活动。凭借自身的才干,计算出鲤鱼养殖业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在获取了许多的财富,最后成为了那一时期的首富。

春秋战国时期的鲤鱼养殖业的规模不大,直到秦汉时期,规模才逐渐扩大,从事鲤鱼养殖业的人们大多收获了不少的财富,使得鲤鱼养殖业的发展变得更为繁荣,增加了许多的民间百姓开始养殖鲤鱼。

通过之前的人们养殖鲤鱼获得了许多的财富,汉朝的人们更加注重鲤鱼养殖业的发展。不再仅仅是关注鲤鱼的产量多少,更注重鲤鱼的品质高低,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给鲤鱼提供十分优良的生存环境,注重池塘周围的环境,以及水质的优良等。

在汉末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在稻田里养殖鲤鱼,由于鲤鱼养殖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池塘内部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改善调整,而在稻田里养殖鲤鱼刚好给了鱼塘的环境恢复一些时间。

“锦鲤附身”:古代人吃鲤鱼吗?鲤鱼为何会成为观赏“吉祥物”?

在唐朝时期鲤鱼养殖业因为“鲤”与“李”同音,与皇室的姓氏有冲突,导致鲤鱼养殖业的地位下降了。朝廷下令禁止食用鲤鱼,鲤鱼更多是用来观赏。

明清时期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鲤鱼不再处于鱼类的独尊地位,渐渐被其他品种代替,鱼类养殖业有了许多其他的品种,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古代的鱼类养殖业。

鲤鱼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寄托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丰富情感,与人们的情感紧密联

鲤鱼有着许多的典故传说,其中“鲤鱼跃龙门”最为出名。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人对自己孩子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通过努力后能得到成功。

古代诗人所著的诗歌中,常常把鲤鱼作为一种意向,表达自身的思念之情。在秦汉时期使用的木质书信,想要表达相思之情,就用鲤鱼形状的木头合成书信,可以很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书信的信封制作成鲤鱼的形状,把鲤鱼鳞片画在信封上等途径都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更加的真切。

在一条小小的鲤鱼身上,古人挖掘出了许多的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成为了人们心中情感寄托的载体,它作为吉祥物,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时常能够见到。鲤鱼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其文化格调基本上没有变化,“锦鲤附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