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难知心---《道德经》里有智慧


第七十九课 知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

知人知面难知心---《道德经》里有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才是明白人。

知人,就是要知道他的心,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知其心,才能知道他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才是真知。真正知人,不是从表面看人。只从表面现象看人,那不是知人,不算是真正知人,这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人,实际上包括知道别人,也知道自己两个方面。这就叫做知己知彼。知我心,换彼心,就要换位,设身处地,去知人,去知道自己,这才是明白人。人故有自知之明,但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从主观立场出发,从自我出发,过分相信白己,而不信任别人,而作出主观判断和决策,这样就容易犯错误。

所以一个人要真正做到知道别人,也知道自己,并非易事。一方面,这个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不知,我们所知道的,再全面,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比如,这次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十分深奥复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固有的私心欲望,主观臆断、个人意志也影响自己对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少有的一代明相,三国时期的蜀国臣相诸葛孔明,历来被认为足智多谋,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料事如神,且能呼风唤雨,计谋过人,知人善用,安邦治国,为世人所称颂。但就是因知人有误,错用主将而导致街亭失守,给蜀国造成巨大损失,痛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他对自己知人不明的自责和惭悔。

知人知己,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重要课题。活学活用老子《道德经》思想,就可以使我们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往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