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貿然親征的故事——大明土木堡之變始末(5)

朱祁鈺,現在是景泰皇帝了,就像他以前不像當皇帝一樣,現在的他也不想放棄皇位。他的心態倒不是不好理解:哥哥信賴奸人導致大敗,國家差點偏安了,是我改善了局面,迎來了中興,我的一切都是我努力來的,我為什麼要放棄它。所以,當瓦剌有議和的打算,群臣商議迎回太上皇時,朱祁鈺才會那麼的不高興。人都是有私心的,當自己處在權力的頂點時,曾經自己所信仰的一切就都顯得不那麼的重要了。

還好有于謙。于謙是個堅決的主戰派。從北京保衛戰結束後,瓦剌有了議和的打算,于謙堅決的拒絕議和,他認為也先這個人野心大心眼多,他提出的議和必有陰謀。這樣的說法正好迎合朱祁鈺心裡最陰暗的部分,於是朱祁鈺就樂得拒絕議和,大明朝和瓦剌部繼續保持零星戰鬥。然而打仗總有停下的一天,無論是草原還是中原,都不能承受長期的戰爭。從景泰元年六月起,雙方趨於平靜,議和並迎回太上皇的聲音再次響起,此時于謙並沒有再發表反對意見,他明白朱祁鈺心裡所擔心的,他對朱祁鈺說:“天位已定,不用擔心”。這才讓朱祁鈺最終決定派人去瓦剌部探視太上皇。

于謙這個人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切行為都是從最根本的心態出發的,他只考慮這件事對還是不對,而不去考慮更深的政治因素。從最早他拒絕行賄王振就知道,他所追求的就是一個單純的行為。他拒絕遷都,他開始拒絕議和,他現在同意迎回太上皇都是這樣。遷都會導致北方國土淪陷,所以他不同意;議和可能會中了瓦剌的奸計,所以他不同意;而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職位,所在其位而謀其政。現在迎回太上皇,此事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也天真的認為群臣也好,新皇帝老皇帝也罷,都會各安天命的。他沒有別的想法,他不相信會有別的想法。可是,其他人則不相信他不會有別的想法。

在這件事情的前後腳,景泰元年,朝廷表彰北京保衛戰的有功人員,其中戰鬥在最前線的石亨封爵。石亨投桃報李,也表彰了于謙手下的幾個人。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于謙卻認為石亨是武人,有兵權,如果再表彰了私人,則會尾大不掉,於是強烈阻止石亨,雙方由此結怨,再加上最初提議南遷時他老實不客氣的面斥徐珵,已經有兩個人對他恨之入骨了,當然他們的故事會在下一篇中還會說到。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留給拗相公于謙的時間,其實也已經不多了。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明廷派李實、楊善出使瓦剌。朝廷的本意是探視也先的心思,看看下一步的戰略是什麼。楊善自作主張主動迎回了太上皇朱祁鎮,讓景泰皇帝朱祁鈺大為惱火,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無可奈何。

朱祁鎮一行於八月初二出發,八月十四日抵達居庸關,十五日進安定門。打開百度地圖,輸入土木鎮和安定門,上面顯示沿著八達嶺高速,不堵車時需要1小時20分鐘,然而這條路,朱祁鎮走了整整一年。


一個貿然親征的故事——大明土木堡之變始末(5)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清晨,京師的居民很少有人留意到,有一轎兩騎非常低調的從安定門進城,沿東皇城牆進東安門。轎子裡就是“北狩”將近一年的太上皇朱祁鎮。景泰皇帝在東安門內迎接,隨後一同進入皇城內城。

在東華門外,朱祁鎮下轎,與朱祁鈺面面相對。按禮,朱祁鈺應該跪迎。只見朱祁鈺向前走了兩步,似乎要下跪,朱祁鎮連忙抬手,朱祁鈺就勢起來。朱祁鎮舉手行禮,朱祁鈺面色尷尬,只有身邊的太監聽到他嘴裡喃喃的聲音——“哥”。

“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禮畢,百官出,皇后錢氏車駕入南宮,隨後南宮的大門緩緩關上,在此後的7年中,再也沒有打開過。


(未完待續)


寫在後面:土木堡之變已經結束,從下一篇開始介紹其後的奪門之變。我個人認為景泰皇帝當政那幾年並不是一切太平,而在南宮的朱祁鎮確實擁有超高的凝聚力。景泰在換太子和虐待朱祁鎮這兩件事上大失民心,其實還是操之過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