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割据一方,朝廷还会定时给他们发放俸禄吗?

隐形鳄鱼


在孙权、刘备、割据一方时,当时的天子在曹操手中,作为死对头,就算是天子有钱,曹操也不可能让天子给,毕竟天子生活在曹操的屋檐下,他做什么事,曹老板都是看的一清二楚。

首先董卓进京后把持把持朝政,弄的天下怨声载道,于是十八镇诸侯便组织联军清君侧。最终董卓的败退长安,联军取得胜利,但是他们不禁没杀掉董卓还把天子也逼到苦寒之地。

其后天子在长安住不下去了,又得逃回洛阳去,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忠于汉的大臣天子一路狂奔,到达洛阳后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当天子步入大殿坐在昔日的王座上眼泪狂奔而下。

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都说天子是九五至尊,看看自己这是上辈子造了多大的孽,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将是自己一生的幻想。

等到孙权、刘备割据一方时,天子被曹操玩弄与股掌之间,天子从长安回来后身无分文,此时更是仰仗曹操过日子。

此时此刻的汉已名存实亡,所谓的朝廷也是“戏子”。天子的一切开销都需要曹操,又怎么可能给孙刘二人发工资。


一解君忧心


这个问题问的天真淳朴,孙权、刘备都已经割据,被曹操把持的汉朝廷视为了叛贼,曹操都出动八十万大军征讨了,还想要朝廷发工资?确实脑洞有点大,想的有点多。

虽然刘备、孙权割据后,没有马上称帝,明面上还是承认自己是汉朝的臣子,但是当时的汉朝皇帝已经是一个彻底的傀儡,他的工资都要看曹操的心情才能决定能不能拿到,哪里还有钱给刘备、孙权发工资?

再者,曹操说了这两个是叛贼,汉献帝敢不为其背书?他老婆是咋死的?曹操当着他的面绞死的。

他到是想刘备、孙权立即高举义旗,前来勤王,把他从水火之中解救出来,舒心的真正做一天皇帝,问题是,他也只能想想而已。

所以,刘备、孙权承认自己是汉朝的臣子原本也不是真的,也就是拉虎皮扯大旗,借汉室的壳为自己渲染一些正义色彩而已。

当然,汉朝廷也根本不承认他们是合法臣子的自我表述,他两要是忠臣了,你让高居于庙堂的曹操如何自处?

因此,他二位在朝廷是没有俸禄的,更不用说每个月按时发放了。


谢金澎


呵呵,这是个好问题,给你刘家打工,你得发工资哦。

你不纳税、朝贡,哪来的钱给你发工资呢?

当初,献帝回到了洛阳,给吕布下诏令他迎驾。由于没有足够的粮食,吕布无法出兵。于是,吕布派遣使者上书谢罪。献帝体谅吕布的难处,没有怪罪,还任命吕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

献帝回到洛阳,连粮食都没有,饥肠辘辘。河东太守张扬派遣数千人背着粮袋子,等候献帝车驾,为其解决吃饭的问题。

吕布因为没有粮食,不能勤王,就凭一个态度,就封了将军封了侯,还指望朝廷给你发俸禄吗?

再看一下,当时孙策是咋办的吧?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朝廷认为孙策远在江南,却能按照职责,遵行古礼,向朝廷进献贡品,于是派遣使臣刘琬向孙策颁赐爵服等。

从孙策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孙策在196年,初步平定会稽郡之后,就开始向朝廷贡献礼物。

曹操派遣议郎王浦携带诏书给孙策,任命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攻占了丹阳后,又向朝廷贡献礼物,规模是建安元年的两倍。于是,朝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

由此看出,孙策年年给朝廷进攻,不仅仅是个态度问题,朝廷的确也需要这些贡物过日子啊。汉家朝廷给你盖个章发个照护就不错,就别指望还再给你发俸禄。

此时的朝廷,连卖官鬻爵的资格都没有啦,尊重朝廷的,事后上个表,举荐某人出任某职,不尊重朝廷的自己任命了官员,连个表奏都没有。

总在说汉室如何,自从董卓之后,汉家皇帝唯一剩下的就是盖个章,给个封号。最悲催的是连那个盖章的石头疙瘩也搞丢了,害得袁术得到这个东西以为好使,就干起了皇帝的勾当。没想到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折腾得玩不下去了。

看一下桓灵二帝卖官鬻爵的行情吧。

汉桓帝时就开始卖官鬻爵,到了光和元年(178年),灵帝在其母董太后及常侍们的唆使下,又开始卖官。

朝廷公开宣布,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都可以花钱买到。

具体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

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

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以中标上任。

除了固定价格以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

这个制度看起来还很人性化,有钱的让他们多出点也是合理的,油水大的地方,就该定的指标高一点。考虑的很全面、很周到哦。

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来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是四百万钱。这个也很合理,官大油水大,就该多花钱买,合情合理。

像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还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三公位置的。

之后,官吏调升、晋升、新官上任都必须先交纳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官价,才能上任。

不要看到许多人弃官走人,似乎多么高尚,其实,很多是交不起这个费用,不得不弃官。

交足了钱上任后,就靠自己的本事弄钱了,朝廷是不会给你发工资的。

朝廷自己还需要这个法子弄钱,哪有闲钱给你发俸禄。

说到这里,实在是无趣了,再说也没啥意思啦。汉朝这个样子,还有必要存在吗?

也就不必去说朝廷是不是给刘备、孙权发工资的事。

曹操、刘备、孙权属于不同的公司,而且还是竞争对手,献帝是曹魏集团名誉董事长,他哪来的钱去给刘备、孙权发工资哦。

即便献帝从自己的零花钱里面省一点出来,也不敢给他们花哦。

现在都习惯说,你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不交钱,献帝用啥发工资呢?

吃曹操的、喝曹操的,还给曹操下绊子,有失公允不?


豹眼看历史


简单来说,不发,因为朝廷没这个心也没这个钱。

东汉官员的俸禄比之西汉官员要全面一些,不再全都是粮食,而是钱粮兼有,但不管是哪种,前提都是中央政府有相对健全的职能,收到足够多的钱粮,这样才能给官员发放俸禄。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权威不再,各地军阀并起,朝廷根本收不到地方的税收,加上战争导致经济严重破坏,货币严重膨胀,一斛谷粮五十万钱,没有人发得起这工资。

汉献帝在长安的时候,为了解燃眉之急,把京畿三辅地区的公田按原俸禄等级给予百官,让他们自己收取租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改善,成了后来的职田制。不过在汉朝,这只是昙花一现。

等到汉献帝被曹操迎到许都,东汉朝廷其实就掌控在曹操手里了,中央政府运营的全部费用都由曹操承担,这显然不包括给曹操的潜在对手——其他军阀发俸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增加收入用于统一战争,在自己的地盘豫州和兖州进行了税制改革,把绵、绢当做货币进行征收。建安九年(204年),汉廷正式确立户调令,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按户口收税的政令,户调与田租一并成为正式赋税制度。

收上来的东西自然被曹操自己用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来发俸禄了,不过不是发给汉廷的官员,而是曹操自己的属官。

虽然曹操的属官也是汉臣,但想想都知道二者的立场并无完全相同。在经过轰走杨奉、铲除董承等几次行动,曹操已经把汉献帝身边的汉臣铲除得差不多了,朝廷政务都是他的属官在处理,这些属官看似地位低,实际权力比汉廷官员大多了。

事实上,刘备、孙权过的也是这种生活,自己赚钱自己花。只是他们没有皇帝在手,任免官职不能随心。孙策为了讨封号还需要数次给朝廷进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朝廷很穷,对孙策这种态度很满意。


平沙趣说历史


刘备孙权虽然割据一方,至少未称帝时,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为朝廷工作,按理说朝廷应该支付俸禄,实际上别说这俩人,就是其他人也难以从朝廷拿到俸禄。



东汉灵帝时期爆发了黄巾起义,为镇压叛乱,朝廷下放权利,允许各地自行募兵平叛,一时间,各地官员以及英雄豪杰借机崛起并拥兵自重。

紧接着就是,汉灵帝不幸病故,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失败,董卓受邀入京并快速控制朝廷实权。

朝廷威望一泻千里,根本号令不动地方,这个时候别说发放俸禄,连朝廷都自身难保。



当汉献帝从董卓余部手里逃出时,号召天下勤王,结果呢?

皇叔刘备不知道躲在哪里,刘表等汉室宗亲更无一人响应,实力最强的袁绍,更是充耳不闻,唯有不被看好的曹操勤王救驾。

各地诸侯不去勤王救驾,正说明了朝廷仅仅是个名义上的存在,各地诸侯都是自己想办法有兵有粮有钱,朝廷的那点俸禄根本看不上。

刘备孙权自始自终也都是自己想办法搞粮饷,朝廷就算想发俸禄,又从哪里来的收入?


最后的骑兵90


刘备被“群下推为荆州牧”、自领益州牧、进位汉中王。有曹操掌管官员审批工作,刘备的官职只能是自说自话,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承认,自然也得不到汉献帝颁发的委任状。所以在当时的朝野上下,多半人都认为刘备的荆州牧益州牧汉中王,都基本可以算冒牌货。而“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是刘备实实在在的官职和爵位,但是汉朝官员没有品级,所以只有粮食给你当做工资,当然你有了封地就可以在封地上收钱收粮食,朝廷是不会收你的税的。但是你每年要给朝廷上贡,而且必须是黄金,而且成色要足。刘备的祖先就是因为在上贡的时候弄虚作假被剥夺了爵位。刘备的爵位属于关内侯,按要求是可以到宜城亭收地租,但是前提是他要住到那里去,但是那是曹操的地盘,打死刘备都不敢去的。所以这个地租也是收不成了。至于豫州牧是一个空衔,纯粹就是曹操忽悠他的,所以也是没用的。最后就只剩下左将军了。刘备称王以后还保留了左将军的头衔,设立左将军府,诸葛亮就是左将军府大总管。没这个头衔,诸葛亮还看不上刘备。但是就是这个左将军朝廷也没有一粒粮食给他。刘备都这样了就别说孙权了。


静夜思160519196


肯定不会!

讲道理到了东汉末年,其实皇帝的日子不好过,中央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以后,实际上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经自顾不暇了,你比如说董卓本身就是一个耗钱大户,他的很多粮食财富,都还不够用呢,这个时候还想着他给一点儿粮食或者金钱给那些地方大员给俸禄,想得美!

其实早在东汉末年之前,当时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汉灵帝的时候,那个时候流行的是什么呢?买官!就算你想当官,你也必须得付一定的钱,你才能够当官,否则你这个官,中央朝廷是不会给你发的!周末想想这些大太监在外面朝这些当官的要钱,还是中央给的法定的圣旨哦!

开句玩笑总体来讲,这种买官卖官的方式无一不证明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央朝廷缺钱!而且还是贼缺的那种官员当官肯定是要拿愤怒的,这个愤怒中央朝廷缺钱给不了怎么办?只能你自己去捞!但是你要怎么才能够捞到钱了?就好像电影《让子弹飞》里面一样,你买过关吗?我告诉你买官必须要和当地的豪绅一起合作你才能拿的到钱,到时候由这些人牵头,当地百姓一起捐钱,毫升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就这样不停地增强了地方势力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地方的氏族大家!

到了东汉末年,这种情况简直就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中央政府缺钱到什么地步?董卓接管了中央政府以后实在没钱了,他把秦始皇留下来的12金人都给融了,然后住的那个小钱!这钱的质量贼差,但是董卓没得办法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开不起军费了!

没钱!中央政府都没钱,在这种情况之下,地方大员别想要到钱,你要愤怒,中央政府承认你有多少愤怒,但是不会给你钱,你有本事自己到地方上面去捞钱,你如果能捞得到钱那算你本事,如果捞不到钱呢,对不起中央朝廷概不负责!

所以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我们就会经常听到一件事情,就是单骑上任!比如说刘表刘焉,都是单枪匹马,上任他们哪来朝廷俸禄全都是靠地方上面各位大员给面子坑上那口饭吃,否则哪轮得到他们去说了算!

当然刘焉比起刘表来讲有骨气一点,他上台以后肯下得去手,把那些不听话的地方大员全部杀了个精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刘表却只能够纵容这些地方大员,当然这个和本地的情况有关,咱们暂且不论,总体来讲刘表和刘嫣臭没有从朝廷拿到过一分钱分,甚至于刘焉的儿子刘章以前还在朝廷里面做过人质!

发生这种事情大家当然都不想的嘛,但是中央朝廷实在缺钱用钱也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地方上面只能够自求多福地方上面收上来的钱量,如果你给了起了那你就给中央,如果你给不起的,那你可以直接留下这个纯粹看脸!

你比如说汉献帝为什么要跑到曹操那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没粮食吃了关中之地,虽然看起来十分的险要,而且复数,但是经过董卓这么一折腾,关中之地早就已经不复当年的气派,此时的观众之地穷的一塌糊涂,哪来的粮食去养你这个天子,所以天子没得办法,只能够跟着曹操走,为什么她要吃饭呢,所以汉献帝跑到许多,其实说白了两个字要饭!

这个时候朝廷有曹操管着曹操不缺粮食不缺钱,这个时候能不能发一点儿俸禄给刘备和孙权呢?

也还是不能!首先三方势力基本上维持着一种军事分界线,不是那种正统的国境分界线,军事分界线是什么呢?就是双方之间不可能互通有无,二者之间是打死不相往来,谁如果赶到边境上面去晃悠,一下子有可能背后插满了键,而且箭来自的势力都不一样!

这个时候一个普通官员的俸禄,这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够携带的,更何况那些地方大员的俸禄,而且如果刘备和孙权接受了曹操给的愤怒,那就证明他承认曹操不是汉贼,那他们割据一方跟曹操作对,究竟图个啥呢?这种事情经过曹操这么一宣扬,那大家就认为原来你们割据一方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正统仍然还是曹操,因为曹操有天子啊!

接受俸禄,反而更加不利于自己以后的局面!


漩涡鸣人yy


这个嘛,首先佩服你的脑洞。问这个问题的角度很刁钻,但是这么告诉你吧,我们讨论一下俸禄的意思,说白了是工资对不对?工资是老板发的对不对?你说东汉末年的老板是谁?虽然董事长是汉献帝,但是曹操是职业经理人,刘备和孙权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会有工资吗?当然不会有。所以只有曹操会领俸禄。



西门小鱼


不会。

他们还需要给皇帝缴税。(但是,没人缴税)

收税的钱,都入了自己的势力府库。

真的很乱的,我可以保证,没有俸禄。

汉献帝东奔时,练粥都没得喝,还给这些割据军阀发工资???


肉肉的三国故事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割据一方,朝廷还会定时给他们发放俸禄吗?

首先来说,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

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朝廷发生内乱后,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不再受朝廷节制,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

孙权、刘备割据一方后,名义上是汉室之臣,实际已经不接受朝廷的节制和管理。加之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自顾不暇了,俸禄名义上是有的,但实际上是自足自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