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對於很多國內的車友車迷而言,SL-Class可算是所有Mercedes-Benz車型中最特立獨行的一款了,它還有個弟:SLK/SLC,而國內給它們一個統稱:“Ben跑”。

確實,在S-Segment車型級別中,對於Sportscar運動車的細分比較籠統,並無坊間常用的那些入門型跑車、開蓬跑車、中置引擎跑車、GT跑車、超級跑車之類的細分級別。但從傳統的跑車大廠則會將之區分得比較細緻,例如法拉利,他們有入門級的V8 MR、GT級別的812、超跑級別的週年紀念型號等。而在Mercedes的陣營裡,這樣的分類方式同樣存在:入門級的SLK/SLC、GT級別則是SL-Class、CL-Class,而交給AMG製作的,可以將之劃入少量發售的“準超跑”,而至今能被稱為“Mercedes`s Supercar”的型號,只有1955年之前的300 SL Racecar、SL Gullwing及後來的CLK-GTR、SLR Mclaren、SLS AMG等幾款,而此文要挖的,則是GT級別中的SL-Class的老祖宗型號,代號W06的S系列跑車,而它在車壇的綽號是:白象(White Elephants)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這就是綽號“白象”的由來型號,1929年推出的SSKL,合共生產過12輛,大多在賽車上發光發熱,也奠定了Mercedes-Benz在二戰前及戰後十年的“無敵之師”的定位,可謂影響深遠。


它的前半身

Typ 630

Daimler與Benz合併於1926年,之後開始對兩廠的車型進行重新分級整理,而當時最高端的轎車Merceds 24/100/140 PS被重新命名為Typ 630,而本文要介紹的S系列(W06)跑車是建基於Typ 630型的底盤上衍生而來,其修改的重點則是通過縮短軸距、降低整體高度、並建立一個全新的高性能型號,這無論對原有的DMG或者合併後新公司的技術團隊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汽車,因為設計思路大部分都是以馬車底盤及外觀思路上開發的,離地距離巨大,所以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Mercedes 24/100/140 PS誕生於1924年,是當時DMG時代的頂級豪華車型,深受各路權貴歡迎,時至1926年兩家公司合併之後更名為Mercedes-Benz Typ 630,依然是豪華車的定位,大概就是今天Maybach S650的地位,其軸距達3750mm。

帶領這個技術團隊的,則是大名鼎鼎的、1923年入職DMG的費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在接到開發S系列跑車的任務前,他已經設計過幾款非常成功的車型,包括作為開發基礎的Typ 630型也是出自他手。費迪南.保時捷首先是要將魚雷形造型進行修改,所謂的魚雷形造型(Torpedo),其實就是指當時那種開放式車身,引擎稜線一直延伸至車尾的造型,這個稱呼最早誕生於1908年,時至二戰後已經基本絕跡。魚雷車造型除了開蓬和腰線外,另外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使用“Open-Wheel”的懸掛及行走系統設計,也就是四個輪子都設置在車架以外,而當時的Typ 630就是這種造型下的產物,而放在費迪南.保時捷面前的問題,只是將一臺“Luxury Car”變身為一臺“Sports Car”,跟今天的S-Class變身為SL-Class或者CL-Class何其相似。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1926年的Model K,是縮短軸距的四門四座位佈局轎跑車,而非真正意義上的Sports Car,所以在這個底盤上,衍生出兩個造型,一個是上圖的Cabriolet,和1926年發展出了24-100-140 PS的Roadster型號。

在Typ 630中的其中一個型號就不能不提了,這就是Model K,它的軸距比轎車版縮短了350mm而只有3400mm,當中的“K”,在德文裡就是kurzer Radstand即英文的Short Wheelbase短軸距的意思,同時車重也降低了50公斤。至於該車的引擎,1926年的版本依然跟轎車相同,使用一臺6246cc的直列六缸OHC引擎,並且擁有一個可以切換的機械增壓器,不開啟狀態下最大馬力99匹、開啟後則有138匹,而且根據客戶需求,還能選擇115 kph極速或者120 kph的尾牙選擇。而到了1930年,Model K換上了新的110/160匹的新引擎。Model K合共生產了267輛。而本文的主角,則是基於Model K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更“專業化”跑車,畢竟Model K是一輛四門四座位造型的“開蓬轎跑車”,而S系列則是雙門雙座位佈局,並能隨時地、只要車主肯的話,便可以到賽場一展身手的型號。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這就是1926年推出的24/100/140 PS的Roadster版本,它其實就是S系列的原生版本,只是更豪華些,調校沒有那麼的運動化而已。

Model S

有了車架、嚴格來說應該是有了Typ 630 Roadster的車架後,S系列的另一個修改方向就是引擎,既然是專業運動車,那麼引擎當然不能只是平平無奇之輩,新引擎換上了基於Typ 630上那臺6.3升直列六缸發展而來的M06,這也是基於新的命名方式之後的新標準,M06引擎通過加大缸徑,令排氣量提升至6.7升。缸徑加大後,換上了溼式缸套以幫助散熱;引擎點火系統也作出改良,每缸兩隻火花塞的形式提高燃燒效率;供油系統為兩隻化油器,在此修改下,M06的最大馬力達到180匹。而且,除了保留Model K外露的三條排氣管外,相對於前軸線將引擎後移了300mm,而且發動機的位置也比Typ 630更低,這更有利於操控性能的提升。S系列的第一個版本Model S投產於1926年,至1930年停產,共生產了174輛。1927年6月,Model S首次踏足賽場,由Rudolf Caracciola和Adolf Rosenberger在紐伯格林賽道獲得第一二名成績,而在後來的安特衛普短途賽上,更造出了194.6 kph的最高時速。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又名S 26/120/180 HP,車架代號W06,在整個S系列跑車而言,Model S屬於入門型號。同時,S系列,又有Cabriolet型號、Sports Tourer和Roadster三種造型,前兩者為雙門四座位(S和SS)、後者雙門雙座位(SSK和SSKL)。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M06引擎,排氣量提升至6.8L,機械增壓可以開關,最大馬力180匹,比Model K要高出40匹。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那是時代的6-3-1排氣,只是排氣的拼缸方式與今天不同。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轉向系統採用“縱向推和拉”來實現左右;而前懸掛採用非獨立式硬軸連接;制動系統的鼓式制動,但鼓上已經有散熱鰭片設計。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三顆三芒星,這是DMG時代的水箱Logo,但到了SS和SSK後才換上了新標誌。

SS

1928年起,在Model S基礎上換上一臺全新改進的M06引擎,缸徑再次被擴大,至100mm,令排氣量達到了7.1公升,公路版的最大馬力有160/200匹水平;而賽車版則擁有一條高角度凸輪軸,和更高的壓縮比下,最大馬力可以升級至170/225匹;第三檔則是修改機械增壓器的增壓力實現,最大馬力為275匹,但這個Option屬於賽車裝備,基本不對民用的公路版銷售。公路版的最高時速能達到190 kph水平,在當時更是數一數二的快車,而此升級型號則被命名為Model SS,意思是Super Sport。該型號一直生產至1934年,總產量115輛。1928年6月,Model SS的賽車版參加巴登汽車錦標賽,並贏得冠軍;7月15日參加紐伯格林賽道舉行的德國跑車大獎賽,再次以前三名成績大獲全勝;1929年8月由Rudolf Caracciola駕駛的SS在愛爾蘭TT賽上贏得錦標。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正確名稱為SS 27/160/200HP,這是開啟增壓後200匹馬力的公路版Cabriolet型號。那個年代買車跟今天不同,當時買車是買底盤的,上面那個車殼的造型設計大致上這個樣子,客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進行修改,所以很多產量低的車型會出現沒有一輛是相同的情況。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這是安裝有賽車凸輪軸的Model SS Sports Tourer型號,它的定位有點像今天的GT跑車,也就是“舒適地將乘客從A點運送到B點的豪華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駕駛艙設計,留意方向盤上的標,竟然還是DMG時代Mercedes標?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Model SS在當時覺得是公路上數一數二的快車,即便當時它有Bugatti、Alfa Romeo等一大批對手。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這臺便是賽車版的Model SS,最大馬力可以達到275匹(油品決定),而它的正式名字是Model SS 38/250HP Rennsport。

SSK

就如同今天看待Mercede-Benz的車型級別,即便是有了SL65當然也不會是最高等級的型號,因為今天還有個叫SL65 Black Series的型號在等著。當年這臺Model SS雖然擁有7.1L引擎,也有當時非一般快的190公里極速,但在此基礎上同樣還會繼續蛻變,這就是有了歷史上堪稱“神車”的Model SSK,相信懂不懂老爺車的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而名字最後多了一個K,意思跟之前提到的Model K一樣,Kurz短,也就是它的軸距比Model S和Model SS更短,從3400mm在此縮減至2950mm,而這麼短的軸距帶來兩大好處:減重及獲得更銳利的操控,讓SSK基本已經蛻變成一輛不折不扣的賽車,包括用於對車輛操控、機械性能極為嚴苛的爬山賽。從1928年生產至1932年,SSK共生產了33輛,全部只有Roadster型號。

SSK首次參賽是在1928年7月的Gabelbach爬山賽,同樣由Rudolf Caracciola獲得勝利。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SSK就是SS的軸距再次縮短版,從3400mm縮減至2950mm,只有兩個座位及完全沒有頂棚,而這種設計就是Roadster車體結構,它跟Cabriolet的分別就是有蓬和無蓬。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SSK是SS的短軸距版,除了跟SS相同的動力系統外,引擎設計師Albert Heess還在賽車版本上製作了兩臺310匹的版本,這兩臺主要用於爬山賽使用,不同於普通版本的增壓器,這臺引擎的機械增壓器是手動介入的。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爬山賽在目前國內是空白,但在百年前至今,爬山賽在國外的賽車界都有很高的地位,畢竟,跑直路比加速是小孩子的玩意,爬山賽既考驗動力更考驗操控,是汽車綜合性能的巨大考驗。

SSKL

1929年,最後一個版本的S系列誕生,這就是更為稀有的SSKL,而“L”的意思就是Light輕量化,它比SSK輕了125公斤,總重只有1350公斤。而減重的工序簡單直接,其中一項就是直接在車架大梁上鑽孔,這種減重思路至今仍在使用,很多賽車通過在非結構受力的鋼板上切削或者鑽孔以減輕總重,而Mercedes在九十多年前已經是那麼幹了。但SSKL不是一輛公開發售的車型,它所使用的引擎名為M06RS,看後綴就知道這臺引擎基本能視作賽車專用型號了,其排氣量仍為7065cc,其機械增壓器的壓氣量提高了11%,而且是可以手動開關長時間開啟的,無增壓時最大馬力為240匹,增壓時最大馬力被調校至300匹/3400轉,極速高達235 kph。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Mercedes-Benz的官方資料是這樣評價SSKL的:“SSKL是傳奇S系列的輝煌亮點,它決定性地塑造了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形象。”而因為SSK及SSKL在賽道上的成功,讓“白象”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成為當時高性能跑車及賽車的代名詞,而築起這些基石的,包括了Mille Miglia賽事的勝利、1931年歐洲爬山賽的勝利、1932年國際爬山賽等等,撰寫了一段段的傳奇故事。根據資料顯示,SSKL從1929~1932年間,共陸陸續續地生產了12輛,包括1932年由馮.布魯奇(Von Brauchitsch)設計製作的鋁合金外殼版本SSKL Streamliner,曾在1932年創造出251 kph的時速。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SSKL是一臺專業的賽車,它沒有公開銷售過,高達300匹的馬力讓其成為當時最快的賽車。留意車架大量上的鑽孔減重工藝,至今仍常見於房車賽賽車的製作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1931年4月的意大利Mille Miglia賽上,車手是Rudolf Caracciola、副駕駛是Wilhelm Sebastian,而SSKL也是這屆賽事的冠軍車。

“白象”老祖宗:尋根SL-Class,1926年Mercedes-Benz W06跑車

圖:此車的設計在當時而言非常前衛,而且更像一枚魚雷。而通過此車,也給後來1934年開始的Silver Arrows之稱的Mercedes-Benz W25打下了伏筆。

雖然整個S系列(W06)的總產量並不高,只有區區的337輛,但它們不但在日常的公路版本受到當時富人們的歡迎,而且在專業的各大公路賽事上也獲得了大量的獎盃,這也讓剛完成品牌合併的Mercede-Benz對賽車運動充滿了抱負,也才有了後來投下巨資開發出W25、W125等一大批GP賽事常勝軍團。所以,S系列的歷史意義絕不僅僅是一輛高級跑車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