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前言:《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一本关于爱情和复仇的长篇小说。它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称作一部奇书,是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这部小说主要讲了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为了报复从小虐待自己的亨德利以及夺走自己爱人的埃德加,而不择手段,残忍报复的故事。通篇小说都笼罩在复仇与报复的阴暗与消极中。有人批判这是一部脱离现实的小说,有人说艾米莉把希思克利夫刻画的过于阴暗狂野,彰显了人性之恶。但是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来,这部小说依然在文学界散发着熠熠光彩。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部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的。

一、小说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呼啸山庄》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落于俗套,创新超前,是这部作品成功的标志之一。

1、独特的作品基调

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十九世纪庄园爱情的浪漫,没有淑女绅士的高贵典雅,她一改传统情爱小说的温馨和美好,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阴沉而压抑的气氛。

首先,作者将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住宅名称称作“呼啸山庄”,“呼啸”一词,在当地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形容在狂风暴雨的天气里,这座山庄所经受的风呼雨啸,它不仅暗示了主人公狂暴阴郁的性格,也预示着整个故事的惊心动魄。

其次她以狂风肆虐的荒凉原野作为故事背景,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如感情奔放不羁,阴郁粗暴的希思克利夫,粗犷乖戾的仆人约瑟夫,质朴、刚强的哈里顿,率真,勇敢的凯茜等等。

艾米莉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独具匠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相比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作品《简.爱》,《呼啸山庄》来说,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呼啸山庄》里没有温馨浪漫,只有阴郁,肆虐的报复,只有热情激荡,超越天地的爱,跨越生死,刻骨铭心的恨。苍凉而悲壮,独特有吸引力,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2、独特的叙事手法

《呼啸山庄》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法:

a. 基本倒叙法

b. 多视角的叙事手法

c. 怪诞的哥特式手法

读过《简.爱》人都知道,《简.爱》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虽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但单从叙事手法上来说,略平凡了一些。而艾米莉一改这个传统的叙事方式,用基本倒叙法,以一个局外人(画眉田庄的房客)洛克伍德的口述做开篇引导,主要靠画眉田庄的管家艾伦.丁恩和女仆来叙述小说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穿插了伊莎贝拉.林敦的书信叙述,还有女仆齐拉的口述等,来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全过程。

伊莎贝拉的书信中有这样一段:

一只猛虎或者一条毒蛇也比不上他使我产生的恐惧。她告诉我说凯瑟琳病了,指责说这是我哥哥逼出来的,还赌咒说,在他没能收拾埃德加之前,我就得代他吃苦受过。

通过伊莎贝拉书信的叙述,侧面刻画了希思克利夫的无情和狭隘,表达出自己对于他的恐惧和憎恨。

而女仆齐拉口述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小凯茜在呼啸山庄的生活,以及小林敦的死,还有希思克利夫是怎么样把画眉田庄据为己有的。以此揭露了希思克利夫对儿子的无情,对生死的冷漠,对凯茜的刻薄。

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用口述或者文字叙述的方式完成了故事的部分情节,也真实的反映出希思克利夫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使得故事层次分明,丝丝入扣,互为补充,互相引证,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更加有说服力。

作者本人深藏在背后,不出场说教,也不做出评论,是非曲直完全让读者自己判断,给读者留下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法,是我们现代文学中常用的,而艾米莉在一个世纪之前就开始运用了,不能不说艾米莉的写作手法在当时来说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性。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哥特式手法的运用,给作品增加了一层神秘感,比如洛克伍德在呼啸山庄那间奇怪的屋子里做的噩梦,还有最后希思克利夫在梦境中去世,怪诞离奇,再加上作者象征,预兆、隐喻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力度。

3、独特的人物模式

艾米莉独特的艺术构思还体现在人物设计上。

《呼啸山庄》的人物有两个三角模式:一个是上一辈的凯瑟琳、希思克利夫、埃德加;一个是他们的下一辈凯茜、哈里顿、小林敦。

这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体现了原始爱和文明爱的不同结局。第一代人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的爱可以说是原始爱超过了文明爱。凯瑟琳至死仍爱着希思克利夫,死后变成孤魂野鬼依然盼望回到呼啸山庄,在洛克伍德的噩梦中凯瑟琳曾攀着窗户发出苦苦哀求:“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吧!”,这是原始爱超过了文明爱。

小凯茜和哈里顿的爱是文明爱超过了原始爱,凯茜日夜盼望回到画眉田庄,她教哈里顿读书认字,改造教育了他,使他摆脱愚昧和粗野之后,两个人双双回到象征文明的画眉田庄。

这种独特的构思,奇巧的结构设置,让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二、小说的复杂性和多议性

不管是人物还是作品,之所以受到争议,就是因为她的“新”,她的“异”,她的不平凡之处。

《呼啸山庄》不仅在创作技巧上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比如艾米莉率先应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故事结构奇巧,手法独特等。并且它的结局更是让人出乎意料和震撼。

我们用同一时期出版的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来做比较。《简.爱》也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是近似于自传体的一部小说,她主要写了出身卑微的简.爱与身份悬殊的富人罗彻斯特先生,冲破世俗,历经曲折最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他们的爱情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虽然在写作手法上与艾米莉有相似之处,比如都采用了梦境、幻觉、象征、隐喻等手法,但在人物定位和故事结局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还有早期的另一部爱情小说《傲慢与偏见》。她讲述的是小乡绅班内特的女儿伊丽莎白,对出身高贵,物质富裕但是傲慢无礼的富豪达西持有偏见,拒绝了他的求婚,后来通过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他一系列改的变,而渐渐消除了误会和偏见,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故事虽然曲折但是稍显平淡无奇。

这两部作品,一部与《呼啸山庄》基本上同一时期出版,另一部时间要早一些,它们都是英国比较流行和出名的爱情小说。很明显,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和结局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更加接近现实。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而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完全不同于这些小说所具有的浪漫典雅气质。我们在这部小说中看到的都是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是因压迫和虐待而导致的刻骨仇恨,是扭曲变态,魔鬼一样阴暗报复的主人公,爱恨纠缠反复,爱到极致,又恨到极致,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爱到灵魂和肉体合二为一。比如故事结尾希思克利复仇成功以后,并没有胜利的喜悦,他依然无法从对凯瑟琳的苦恋中解脱出来,最后游荡于荒原之中,不吃不喝,在诡异的梦境中,在凯瑟琳灵魂的召唤下,喜悦而满足的死去,一生为爱,至死无悔,故事结局苍凉而悲壮。

人们无法相信这样一部故事情节惊世骇俗,创作手法有着非凡的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作品都出自一位性格内向保守的女性之手。这也是倍受人们争议的地方。

一百五十多年来,人们对它的评述和研究卷帙浩繁,歧义纷呈,人们称其为“一部奇书,也是20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一部受宠书。”

三、小说的社会影响力

一部作品人们往往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部作品都有他背后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就像《简.爱》,它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它的社会意义在于,它鼓励提倡女性,要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灵魂平等。

《呼啸山庄》一本彰显人性之恶的小说为何会成为世界名著?

我们再拿《傲慢与偏见》为例,它所反映的是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她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的重要基石。

《呼啸山庄》虽然塑造了一个阴暗,疯狂的复仇者的形象,他身上所反射出的多是人性“恶”的一面,但是它背后所揭示的是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高高在上,世俗偏见,阶级地位观念横行,金钱至上,身份第一的丑恶社会现象,在这种精神压制下,人性被残酷的扭曲,她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反叛意识。

结语: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和人们对于作品的争议和研究,以及它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三者合一奠定了它文学史上的不同凡响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了一部永久不衰的世界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