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趾甲不全才是纯正血统的汉人吗?

大头萌娃经典影视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下意识的脱下鞋子看了看自己的小拇指,居然也是中间有一条裂痕,难道用这个就能够证明是否是纯种的汉族吗?这还真的不行!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事情的起源来自于六百年前那场规模巨大的人口大迁徙。元朝末年,连年的战争加上旱涝灾害,无数中原百姓变成灾民,而元朝政府不仅不救灾,对中原地区的人名进行了更加严酷的剥削统治,于是各地人名纷纷揭竿而起反对元朝的暴政,经过连年的战乱,明朝初年中国的许多地方天地荒芜,人烟稀少,这些广阔的土地就一直被闲置,对国家的发展极其不利。

而当时人口最繁密的地区莫过于山西省。山西不仅风调雨顺,而且战乱相对也较少,所以当时的山西省人人丁兴旺。



但当时明朝不止只有山西一个省,而山西省显然不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了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朱元璋当机立断下了一个重要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于是在皇帝的一声号令之下,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将江西省与河南省的多余人口迁徙至陕北地区,让地区人口数量达到了平衡。因为当时数百万的迁徙百姓都要洪洞县大槐树这个地方获得迁徙凭证,所以这场人口大迁徙又被称为“大槐树迁徙”。



据记载,当时的明军都要在迁徙百姓的小指甲盖上划上一刀作为移民的标记,而这些人的子孙后代小指甲盖都是不全的,从而证明是纯种汉人。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指甲盖上划一刀并不能导致遗传,难道说一个人没有手那么他的子孙后代就没有手吗?这是不可遗传性的。再者说,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人种融合,哪里还有什么纯种汉人,只要认同我们的文化,那就是“炎黄子孙”!


七七谈历史


最开始我的小脚趾甲也是全的,不过后来在12岁的那个夏天,穿拖鞋的我踢着了一块石头痛了一个月后,就惊奇的发现我的小脚趾甲变成了两瓣了。


事实上小脚趾甲不全,也就是瓣状甲并不能作为辨别纯正血统汉人的佐证,它其实是一种轻微脚趾畸形的生理现象。

小脚趾甲是否不全用来分辨纯正血统的汉人来自于600多年前朱元璋下令的一次人口大迁移。明朝初定,因为常长年的战争不断,民不聊生,使得全国许多省份人口大量减少,而山西是当时人口最多的省份,所以朱元璋就下令人口多的山西人迁出填充人口少的地方。这就是一次国家调控人口的迁徙情况,清朝时也有类似的两广填四川迁徙活动。


因为迁出的人来自于山西的不同地方,所以就决定所有人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一同出发,并且把这地方作为迁出人员的祖籍。所以在洪洞县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然而都说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注重血脉亲情的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所以当时负责组织的士兵就在每个迁出人员的小脚趾甲盖上砍了一刀,是为了在以后有人认祖归宗的时候,看到脚指甲上有分瓣的就知道是当初迁徙出去的人。“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是民间一直流传的一种说法。



假如当初士兵真的有在迁出人口的脚趾甲上砍一刀,这也是属于后天形成的伤口,是不可能传给下一代的。而瓣状甲是一种遗传的显性性状,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有一些人也许刚出生时并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几岁后就会出现。所以说砍一刀导致瓣状甲用来分辨纯正血统,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当然还是有人信的。在2005年时,就有教授根据洪洞县的传说,从山西洪洞县开始一路往东南方向所经过的七个省份,选取一个没有大规模人口迁移记录的乡村做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越往东南沿海去,瓣状甲显性性状就越少。



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早已经没有完全的纯正血统的汉人。不管是汉人或者汉族这种说法, 都是一种文化认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连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拥有鲜卑这个少数民族的血统。


汉族是一个统称,是按文化区分出来的,而不是靠血统区分。如果非要按血缘来划分的话,客家人应该是相对而言血缘纯正一些的人口。


疑今察古几复


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说,我们的祖先有俩兄弟,因为战乱的时候被迫要分开,于是他们就分别把自己小脚趾的趾甲切开一半,便于日后好相认,从此我们的小脚脚趾甲就变成现在这样子了。

不过我真的很不喜欢这样的脚趾甲,因为它不像其他脚趾甲一样那么薄,而是会长得很厚,每次剪趾甲的时候,小脚趾就特别难剪!所以每次剪脚趾甲的时候,我心里就默默得想,当初祖先切趾甲的时候该有多疼啊?

关于汉人血统的争论

关于汉人血统的问题,网络上一直就争论不休,有人说现在的客家人保留着汉人血统,但关于客家人的争议更多了,至今没能得出一个结果。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人认为小脚趾甲有分掰的,就是纯正的汉人,而且关于小脚趾掰状甲还有很多故事传说,比如下面这个:

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朝廷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有一族人可以独善其身,平静地生活在太行山以西(山西)的“世外桃源”。

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元朝贵族王保保的封地(《倚天屠龙记》赵敏的哥哥),在这个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到了明朝的时候,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争,又遇上荒灾,导致人口急剧减少。朝廷便要求“世外桃源“的人从山西迁徙至中原,以补充中原的劳动力。

迁徙运动最初从洪洞县开始,当时朝廷官员并没有说要迁徙,只说有事要宣布,大家来大槐树下集合。等人都到齐了,官兵们却突然宣布在场的所有人都要离开,迁徙到外地。所有人都慌了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家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为了在迁徙中不走散,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把自己和孩子的小脚趾甲划成两掰,形成一个家庭印记,这样就算走散也可以相认。

这个故事和小时候我听到的故事很相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掰状甲的调查

复旦大学曾经在全国七个省对掰状甲出现的频率做过调查,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还有人曾在网络上发起过关于掰状甲南北地区出现频率的调查,最终结果如下:

从第一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西和陕西的出现掰状甲的机率最高,而客家人集中的福建地区却很低。第二组数据没有细分到某个省,只是在南北地区进行比较,数据没有多大差异。

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掰状甲就像双眼皮和单眼皮,纯粹是人类基因的问题,并不是某一民族特有的,而且这种基因存在隐性的情况,有时候父母有掰状甲,生下来的孩子可能没有,但他们的孙子又有,这就是隔代遗传的情况。

其次是关于汉人血统的问题,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文化以前,整个亚洲大陆地区就已经是多民族混居了,南蛮北夷东狄西戎的说法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如果说现在还有保留某个民族的纯正血统,那只能说是天方夜谭。

最后,争论血统问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欧洲人曾经为了追求纯正血统而近亲结婚,结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遗传病,比如泛滥的血友病、苏格兰王室的紫质病等等。所以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我们都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来看待这一问题。


水煮汗青


这个真是个有意思的问答,我觉得这和血统没有原因,只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吧!

我家里面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妹妹全部脚趾都是全的,只有我不是。

之前我老以为是自己脚趾坏了,今天看了才知道有很多人的都是这样,原来不是我身体有问题。今天看了才知道还和血统有问题,但是你看我家就我一个,难道我是变异了吗?也不是隔代遗传,所以我觉得和血统没有关系。


耘dream


小脚指甲不全,就是指的小脚指甲分成了两半,不是一个整个的。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人是小脚指甲不全的,这和是不是纯正血液的汉人还是不汉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现在医学证明小指甲之所以会不全,是因为一种疾病导致的。

当然了这种疾病,是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的,只是导致了小脚趾甲分成了两半而已。

那么,为何会有说小脚趾甲分成两半,就是纯正汉人的说法呢?

原因就是很多人,他们在观察汉族的人和少数民族结婚之后,生下了孩子,然后他们的孩子的小指甲就是全的。

这也就有了小指甲全的人,就是不纯正血统汉人的说法。反之,若是小指头不全的人,他们就是拥有纯正血液的汉人。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明朝的时候,大家都从洪洞县大槐树迁移到全国各地,为了以后好方便迁出去的人好认祖归宗,大家就用刀把自己的小脚趾头给切成了两瓣。

当时外迁的人,他们都是汉人,所以,这也就有了小脚趾头是两瓣的人,他们就是汉人的说法。

说到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个和皇帝有关的故事。但是,这种说法也否定了小指甲不全的人,就是纯正血液汉人的说法。

这个皇帝就是唐太宗,我们都知道唐太宗就是汉人和鲜卑人的后代。他的小脚趾甲就是不全的,而且他经常为这件事感到苦恼。

毕竟按照这种说法,说小指甲不全的人就是汉人。可是,李世民明明就不是汉人呀。

突然有一天,他想要看看宫里到底有哪些人的小脚趾甲,是不全的。这一查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呀。

原来宫里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和唐太宗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的小脚趾甲都是不全的。

所以,李世民通过这件事,也就相信了这件事是无稽之谈的。

但是,要知道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汉人和少数民族,就在不断的融合了,若是想要找一个纯正血种的汉人,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有的了。

毕竟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和不同的民族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想要保证纯正的血液,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了。


汉史趣闻


小脚趾甲不全的意思是小脚趾甲分成两瓣,这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如果以这个特征作为根据判断是否纯种的汉族血统是不科学的。

其实关于这个瓣状甲的来历有一个传说,话说当年元末明初,天下初定,但是中原人口在战乱中锐减,为了发展生产,利用好中原地区的广袤土地,于是朱元璋下令移民,从哪里移呢?

当时山西的人口比较稠密,于是从山西移民,这些即将离开故土的移民都对家乡难舍难分,其中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聚集了很多移民,大家在官兵的监押下准备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为了后世子孙认祖归宗的时候有个证据,于是就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划了一刀,小脚趾甲便一分为二了。

山西到现在还存在着“脱袜验甲”的习惯,如果小脚趾甲是瓣状甲那就是山西大槐树下移民出去的。这种办法简便易行,但是也不是很严谨。

在河南南阳,伏牛山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谁的小脚指甲两瓣瓣,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公园祭祖堂里有两副楹联:“举目鸹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和“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

这些传说和民谣、对联都在一定程度上记录那次影响深远的移民,这些移民离开山西以后向南走,分布在极为广大的区域范围内生息繁衍,在600多年的时间里,与其他民族通婚、融合,所以这种瓣状甲的生理特征并不能证明这就是汉族的生理特征,而且当年从山西移民出去的很难保证全都是汉族。

据有关专家推测,这种瓣状甲有可能是某一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以后的产物,但也不排除这是5000年前华夏民族就有的一个遗传特征。况且,偶然的一次外伤也是不会代代遗传的。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复旦大学对山西移民的分布情况和瓣状甲的分布情况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吃惊,以山西为源头,从北向南这种瓣状甲的发生比例呈递减分布。也就是说距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越近瓣状甲的发生比例越高,距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越远瓣状甲的发生比例越低。这正符合当年移民的特性,距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越近移民越多,距离大槐树越远移民越稀少。

这等于说是直接证明了山西大槐树移民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山西的瓣状甲也随着移民分布到更广大的区域了,山西移民和瓣状甲有相当高的相关关系。但是在研究中,又发现,父母都是瓣状甲,子女却没有瓣状甲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这就说明瓣状甲的发生不是代代遗传的。

再说,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其后代可能是瓣状甲,也可能不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共同捍卫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共同捍卫和建设了我们的祖国,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大家庭。

再去追究什么纯正的汉族血统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愚蠢的,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过重要贡献,比如康熙皇帝。还有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都不是纯正的汉族血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民族已经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严格的血统论没有意义。


小小嬴政


汉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而在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2%。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是小脚趾甲分成两瓣的人才是纯正血统的汉族人,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有什么依据呢?


瓣状趾甲在汉族人中出现频率最高

很多汉族人群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小脚趾甲一边硬指甲,一边软指甲,如同被劈成了两半,但是和是否是纯种的汉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瓣状甲只是古代华夏民族一个生理特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民族融合的产物,但是并不是作为是汉人的依据,一来没有有关方面的考证,二来也有很多汉族人是没有瓣状甲的。说白了瓣状小脚趾甲是华夏人长期以来的自然生理进化的结果而已。


遗传学认为:瓣状甲的遗传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生机会均等。

遗传学上,以一对有瓣状甲的汉族夫妻为例,他们生了二个孩子,大的孩子遗传了父母瓣状甲的基因,而小的孩子并没有遗传瓣状甲这一基因。因此,单纯的以瓣状甲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汉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瓣状甲人口山西一带最多

明朝初期,由于连年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南方人口急剧减少,朱元璋政府见状,就从当时人口较为密集的山西等等,组织人口向南迁移,为了方便管理和日后寻找归根,所以管理者就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



辫状趾甲人口以山西、陕山为最多,随着到河南、浙江、江苏会依次递减。这就说明了在明朝的时候,山西人口南迁说法是正确的。

关于山西人南迁,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南迁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聚集到一棵槐树下,由于很多人不愿意离乡别井,管理者就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为了防止有人逃跑和方便管理。所以也形成了那一带的人小脚趾甲都是瓣状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把它当成故事来听就好,当不得真,毕竟刀口是不可以遗传的




多年来的民族融合,早已完成了民族大统一

据野史记载:当中有说汉朝刘邦时期,为了区分汉族人,有把刚出生的孩子小脚趾甲用刀割开分两瓣的做法,后来经过岁月变迁,瓣状脚趾甲就以基因的形式被流传了下来。

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而瓣状趾甲在汉族人当中出现的机率比较高,让人产生了一种“瓣状趾甲才是纯血统汉族人”的错觉。社会在发展,因为古代的兵荒马乱之皇朝更迭、人口迁移、异地嫁娶通婚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多个民族早就已经融合统一。所以,虽然我们国家还是汉族人口占大多数,但是我们国家是没有“纯血统汉族人”这一说法的了,“小脚趾甲不全才是纯血统汉人”的说法更是无从说起。一句话,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雨霁视角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小脚趾甲不全的人,才是纯正血统的汉人,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

若是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小脚趾甲不全是什么意思?

说通俗一点,小脚趾甲不全,就是说小脚趾甲分成了两瓣,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

不得不说若是把这个小脚趾甲不全,来当作区分是不是纯正血统汉人的说法,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不过关于这种说法的由来,还是有一个故事的,正是这个受这个故事的流传,才有这种说法的。

大家都知道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大移民,这些移民都是从洪洞县移向全国的。

当时洪洞县有一棵大槐树,这些移向全国的人,把大槐树当作是当时的地标,也是以后认祖归宗的一种标志。只要到了大槐树,就等于是到了家了。

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说到老家是哪里的时候,他们都是说自己的祖上是来自大槐树。

可以说只要是祖上来自大槐树的人,他们的小脚趾甲都是分为两半的。

因为当年他们离开大槐树的时候,这些人都在自己的脚趾甲上用刀划了一下,目的就是为了好让子孙后代认祖归宗。

然后,从大槐树移民出去的人,他们的小脚趾甲就成了两瓣。

就连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公园祭祖堂里有的两副楹联都是这样写的:“举目鸹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和“谁是古槐底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

可见,这种说法是多么的普及呀。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要知道当年用刀划成两瓣的指甲,是外伤呀,这个怎么可能成为遗传呢?

很显然这个是说法是靠不住脚的。

再说了有的父母的小脚趾甲是两瓣的,但是,他们的孩子有的是和父母的一样,有的是和父母的不一样。

总之,小脚趾甲分两半的原因,已经无可考证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汉族和少数民族一直都是在不断的融合,不断的通婚过程中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想要找哪些人是纯正的汉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了。毕竟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华夏人民是一家。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要探讨了,再说了这个时候探讨这个问题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史学达人


瓣状甲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穿袜子时不小心勾到小脚趾的指甲,或是在家没穿鞋时撞到了小脚趾,发现只有小脚趾的指甲是分成两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存在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它被称为跰趾(pián zhǐ),医学上也称为瓣状甲。

严格来说,瓣状甲已被归类为脚趾轻微畸形的表现,好在它不痛不痒,也无伤大雅,所以一直没被人们所重视。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遗传印记,可以追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程和祖先的迁徙方向,弄清楚你到底从哪里来。

瓣状甲曾被认为是纯种汉人的标志,而这个说法很快就不攻自破了,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纯种汉人”。五胡乱华时期,汉族遭遇了最凶猛的劫难,人口一度锐减到只有几十万,在历史上汉族和蒙古族也有过基因交流,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一带,都发生过民族融合,而且从炎黄二帝开始就是两个部族的融合,现在的汉人血统早已是多血统融合。

瓣状甲和血统无关,网上流传是鲜卑族或匈奴后代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一些传言甚至诞生于小说中。

瓣状甲是怎么来的?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刀砍学说,600多年前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下令让百姓从山西迁徙到各地,由于乡情难舍,许多百姓不愿意离开。政府让他们三日后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合,这些人被士兵团团围住,在小脚趾的指甲盖上砍了一刀,强行将他们带走迁徙。

脚趾上留下印记一来是为了防止百姓逃跑,可以从标记寻找,二来也方便他们寻亲认祖。

于是,瓣状甲就留传下来,但这个说法有很大问题,遗传性状通常是个体发生基因突变,然后突变的基因造成个体差异,差异的个体在环境中占据优势被保留下来,最后才形成稳定遗传。600年时间显然太短了,而且人为造成的外伤并不具有遗传性,历史上确实有记载发生过这次迁徙,但并没有记载刀砍脚趾。

关于瓣状甲的由来,科学上有一种更为合理的摩擦学说:瓣状甲,源于至少5000年前的古华夏时期,人们长期农耕劳作,致使最为脆弱和容易内翻的小脚趾开裂,原本一整块指甲变成两瓣。举个例子,一块大玻璃非常容易破裂,但当这块大玻璃变成许多块小玻璃时,每块小玻璃就不容易破裂。

瓣状甲的出现是受到环境影响,经多代人才发生的基因改变,也是适应当时环境的结果。

根据遗传图谱显示,瓣状甲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显性遗传,如果你的小脚趾是瓣状甲,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位也是瓣状甲,并且5岁以后才开始逐渐显现。

虽然上文中提到山西的刀砍学说并不靠谱,但人类学家调查发现瓣状甲的分布状况和山西有密切关系。调查了7个近百年没有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村落省份后发现,瓣状甲分布最广的是山西,79.51%的山西人有此性状。

从山西、陕西到河南、浙江、江苏再到福建、江西,瓣状甲的分布是以山西为起点,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这与历史上发生过的山西移民情况吻合。

所以关于瓣状甲,目前最为合理的解释是:我们的小脚趾分成两瓣和血统无关,是祖先长期农耕留下的遗传特征,遗传了特征的人群,600年前主要在山西及其附近繁衍后代,他们的子孙又继续迁徙到大江南北。


科学薛定谔的猫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少数民族众多,汉人也非常多,而各个朝代都发生过很多战乱或闹饥荒瘟疫,因此老百姓为了活命就会四处迁途寻找合适的定居点,包括当时人数最大的汉族人员也有过好多次大规模迁移,他们所到之处觉得水土好,可能就选择安居下来,接着跟当地民族逐渐融合,为此发展出不同的民族风格。

那么就有人就提出如何才能分辨出纯正血统的汉人呢?目前最受人热议的就是,小脚趾甲不全存在分瓣就是纯正血统的汉族人,大家觉得这个说法可信吗?

据说以小脚趾甲分裂判断纯正汉人的说法源自明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朱元璋曾启动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途,起因是明朝刚建立不久战争与天灾比较多,使得百姓不得安生,很多田地都无人耕作,连年颗粒无收,而有的省份人口就流失得非常严重。

当时的山西是比较幸运的,没受不什么牵连,而且居住的汉人非常之多,朱元璋为了平衡各省的人口,于是就下旨把大批山西人迁往其他人员稀少的省份,以便更和谐的发展。然而诸如此类的大迁途行为在清朝的时候也有过,当时的四川地区人口发生急降,清朝廷就把广西广东的居民迁居至四川一带生活,因此两广人就在那里居住了下来。

据史记载就是这么两次大规模的把汉人迁移,而被迁走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族谱,追溯下去即可寻宗问祖。当年朱元璋启动人口大迁途,目的可能是想恢复稀缺人口城县的经济,使得荒芜的田地有人耕种,促进粮食的丰收。

山西坊间流传着一条皇帝的死令,一家8人留2人,6人则留下3人,4人之家留下1人,所以那时的山西境内大小乡镇都全员出动,到处都是拖家带口迁移的百姓队伍,其场面空前喧闹,有哭声有道别声,更多的汉人是对留守家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之地的迷茫。

山西的洪洞在地理位置上较为特殊,而且长着一颗老槐树,很多人都是从这里出发去往其他省份地区,所以当时在很多汉人的印象里其在跟山西族人分开的地方就在山西洪洞的老槐树下,随着后代子孙的繁衍,在寻宗问祖的时候,就留下了洪洞老槐树的典故,因此更多人认为明朝的大移民几乎全是从洪洞这里传播出去的。

关于小脚趾甲分叉的问题,有一个说法是当初明朝护送百姓迁途的官兵们,由于担忧他们会在路上逃走,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每个移居汉人的小脚趾甲上割了一刀,以此形成标记,便于更好的认出他们是来自山西的移居百姓,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小脚趾甲分瓣的人就是山西移居人的说法,而他们的祖先自然就在山西这块地方。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人对小脚趾甲分裂的原因了解的就更加深了。根据医学诠释,人们的小脚趾甲长成两小半被称之为半状甲,经过对别的国家与异国民族人的调查对比后,得出其实这种小脚趾甲分裂现象,在产生概率上都很相近,也就是说那边的人也有类似的裂脚趾甲状况,而科学团队们研究后称这些现象与染色体有很大关联,凡是长到5岁左右的小孩都会有概率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说,用小脚趾甲分裂来判断是否纯正血统的汉人,这个观点本身就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撑,因此算是不成立的,对此小伙伴们是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