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要一個985、211的本科生,還是普通本科的研究生?

清風明月無我


如果是相親現場,我相信很多阿姨叔叔們替兒女去相親的時候,豎著研究生牌子的,肯定要比本科生要吃香不少。畢竟說出去,好歹也是個研究生。但是如果是博士生,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是招聘求職現場,985、211的本科生、還是普通本科的研究生,該選擇誰?選擇最適合的那個。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能互相看上對方的,強扭的瓜不甜。

參加一次校招雙選會,就會明白“梧桐樹下金鳳凰的道理”

相信去過校招現場的小夥伴們,應該有深刻感受,一些重點大學的校招,基本上競爭激烈,更多的是學生選擇企業,大部分企業都是玩轉了各種心思,提前做好校招準備,吸引重點學校學生參加網申,知名企業更是提前預約單場招聘會進行宣講、筆試、面試、現場籤售儀式,現場可是一個人頭攢動、張袂成陰。

反觀,很多企業的展位現場,有的則是門可羅雀,恨不得拿著一個小喇叭到處宣傳“同學們,看過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說明什麼,一些985、211高校,本身資源好,不愁學生生源,同樣也不愁學生就業問題。重點本科,整體校園氛圍、學習風氣整體來看,都會比一個三本、甚至民營的機構要強太大了。這點毋庸置疑。

那麼對於企業來說,也要思考,參加重點大學的校招會,儘可能的避開一些明星企業(世界五百強、行業獨角獸企業),否則校招的情況也會打折扣。

總結:一些非明星企業,與其削尖腦袋,去搶一些211、985高校的明星學生,還不如更多的從一些本科院校裡去挖掘一些綜合素質強(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的學生去培養。俗話說:“家裡有了梧桐樹,不愁招不來金鳳凰”。

社招,選什麼,選性價比最合適的。

社招,學歷有時候更多是一塊敲門磚,對於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企業更多關注在崗位勝任力匹配程度上,第一學歷是否一定是211、985重點本科,很多企業不一定會那麼看重。

1、與其看學校,還不如看專業是否對口。

相信現在很多本科生畢業後也不一定專業對口,正如有些學校機械工程專業,全國知名,但是從就業市場來看,機械製造行業整體薪資水平,並不一定比的上IT、金融、房地產行業,很多學生基本上轉行到了其他行業。

那對於一個研究生專業對口的,工作經驗2年的IT男,和一個211、985高校本科,專業非對口的,工作經驗2年的IT男。

如果在薪資期望水平一樣的前提下,相信很多人一定會選擇科班出身,專業對口,有一定經驗的。畢竟對於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的行業,有一定的知識底層結構,外加一定的工作經驗、實操經驗的,比起一個非科班的起點要高太多了。首當其衝,肯定是選擇研究生專業對口的,性價比會更高。一定是企業方燒高香,人品大爆棚,撿漏了。

2、通過流程化、結構化面試,挑選適合自己的。

對於一些專業能力強的崗位,通過筆試、結構化面試,選擇技術能力好,能幹活的,性價比好的。為什麼選擇性價比好的。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出身好的候選人,會手拿多份offer,進行企業比較,如果一味迷信學校、出身,背後溢價成本就太不值當。相反,這類人,培養好了,還不一定忠誠度高。

什麼叫適合自己?就是通過結構化面試,和崗位勝任力匹配的(專業技能、項目經驗等),並且認可公司的企業文化、價值觀、管理理念,認可公司目前現狀,並且看好公司未來的。簡單粗暴點,就是門當戶對,不高攀,不低就。

3、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侷限於學歷

很多時候,一些對於動手能力比較的崗位,與其招一些本科生,還不如考慮一些大專生,專業委託培養更適合。比如一些汽車工業,就有對口的職業院校,定向委培更合適。

有些大專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培養的學生,甚至比一些來自於二本、三本院校的要強很多。

在職場中,與其說學歷重要,還不如個人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更為重要,這個才是未來給自己的鐵飯碗。

綜上,針對於校招、社招兩種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盲目迷信985、211高校的學生,也不會輕易否定非重點的院校的學生。學歷只是邁入工作的一個門檻,但是進入社會後,更多的還是看個人的修行,個人的職場成長,打造屬於個人的不可替代的競爭力,這個才是王道。

二胎寶媽@Coco寶貝1126,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一邊碼字,分享職場和生活那些事,希望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感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