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之“虞舜耕田”,孝顺的人得天助,看看舜帝的故事就知道

上天创造人,赋予人的本性生来就是圆满具足的。

建立千秋万代的事业要以道德品行为根本,这是亘古不灭的道理,不会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迁。

虽然经过时代的流转,然而,人民各自本具的天性不会泯灭。也应该有空闲就努力修习孝悌忠信的德行,把礼义廉耻这四维都落实。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孟子》和《管子》中有详尽的说明。这也是八德的缘起所在,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八德告诉人们,人人皆要循礼而行,不要违背,以此统领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使他们都成为通情达理之人,往昔的贤者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万善求根本,从来孝最先。

良知心上地,顺德性中天。养志能为子,通神即是仙。亲亲推爱物,反哺为鸦连。八德故事,二十四孝之一。 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德育故事之“虞舜耕田”,孝顺的人得天助,看看舜帝的故事就知道

虞舜耕田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隐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祇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 贤良有妇德,不幸早逝。而父亲不辨是非,总是听信后母的谗言,时常辱骂、虐待他。后母所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又很无礼。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像穷苦的人没有归宿一样,并且认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没有侍奉好,所以不能够得到他们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的时候,大象帮他耕田,飞鸟帮他耘土、除草。尧帝得知以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锻炼舜的办事能力。后来天下大治,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所以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求好好奉养父母,让他们欢心,所以看不到父母不对的地方。人伦的变化,到大舜达到极点。但假如能对父母极尽爱敬之心,那么像瞽瞍这么顽固的人,尚且能回心转意,何况一般的父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