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今天在家2刷《囧妈》发现了两段很中国式亲密关系的吐槽:

其一是妻子张璐对丈夫徐伊万说的 :

你看,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其二是儿子徐伊万对母亲卢小花说的: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发现了吗?这两段话除了主角不同外,意思上可以说是完全相同,将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中的隐秘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间会出现各种矛盾?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所顾忌的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法设法的改造家人,让家人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小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无法协调“自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平衡。在《囧妈》中最典型的是母亲卢小花无法平衡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儿子徐伊万无法平衡自己和母亲卢小花之间的关系,这就好比跷跷板一上一下间,夫妻、母子间的家庭风暴以风眼为中心向周围肆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岌岌可危。

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婚姻状况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徐伊万与张璐的婚姻问题,不但与两人本身的个性有关,还与徐伊万和妈妈卢小花的直接沟通方式有关,而母子间的沟通方式又和父亲和母亲的直接沟通方式有关。

在《囧妈》中,母亲卢小花和丈夫徐翔因爱情结合到一起,但婚姻里除了风花雪月的浪漫,更多的却是琐碎的油盐酱醋茶。母亲卢小花一度对婚姻死心,想一走了之,但一看到小徐伊万就无法狠下心。婚姻在支离破碎的状态下蹒跚而行,母亲卢小花对婚姻现状的不满也转嫁到丈夫身上,她希望通过改造丈夫来得到一个幸福的婚姻。

她是怎么做的呢?

徐伊万在电影中是这么说的:

“我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喝酒了,就是因为你什么事情都管着他。你管他吃管他喝,管他调工作的事情,管他怎么穿衣服,管他怎么样交朋友,管他要不要喝酒。我记得很清楚,当年你冲到他的单位里面去,在那个广播站对着大喇叭,跟所有的人喊“你们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徐翔喝酒。”你当年就是这样对他的。”

从徐伊万的话里,我们能看到母亲卢小花到父亲徐翔的改造只是全方位的压制,她要的并不是一个丈夫,而是一个服从她命令的奴隶,而父亲徐翔在这段婚姻中感受到的更多的压抑和痛苦。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母亲卢小花对丈夫的不满,很可能经常在徐伊万的面前表露,以至于徐伊万说这段话的时候表现的很痛苦。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其合著的书籍《热锅上的家庭》中写道:“

母亲―子女关系是我们亲密生活的最初模式,因此它成为婚姻亲密关系最深层的基础……不管家庭情况是好是坏,孩子多半是从关系最密切的母亲那里接受到有关家庭的信息的。因此,这种母亲―子女关系,在孩子长大后便常被强烈转移到孩子的婚姻里。

徐伊万和徐璐的婚姻状况,在影片的开头就介绍了两人正在闹离婚,而两人之所以婚姻不幸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徐伊万模仿了他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从文章开头的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徐伊万在与张璐的婚姻中,扮演了他母亲的角色,但受自己原生家庭影响的妻子张璐却不是父亲徐翔,不会忍气吐生,任由徐伊万改造、压制。

母亲卢小花在走进婚姻后,把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投入丈夫身上,把自己放在了牺牲者的位置上,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出入,让她无法协调自己和丈夫关系的平衡。愤怒、不满、改造也因此成了家庭生活的主旋律,而徐伊万从母亲那里接收到了这种信息,在与张璐的婚姻中,他也无意识的模仿了幼年时期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

在传统家庭关系中,一般母亲—子女关系是最紧密的,子女从母亲那里得到有关父亲、有关家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在孩子成年后转移到自己的婚姻中,子女从父母那里学习有关婚姻、夫妻的相处之道,但如果父母在婚姻中没法平衡“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也会给孩子的婚姻带来隐患。

子女的痛苦,母爱过度,一种共生式的纠缠关系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在影片中母亲卢小花对儿子徐伊万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母亲卢小花因为对婚姻生活的不满,转而把目光投到了儿子徐伊万身上,她开始像改造丈夫一样,改造儿子。儿子小的时候,管儿子吃饭、穿衣、学习、交朋友,儿子成年了,又开始管儿子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

这种窒息般的母爱,让儿子徐伊万感受到了和父亲一样的感觉—被压制,卢小花的压制让徐伊万选择了远离,尽量减少和母亲的见面。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很常见,我们小时候就被父母管,交什么样的朋友、买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时候穿秋裤、每次考试需要考多少分等等,小时候我们天天盼着长大,以便逃离父母的管教,但等我们好不容易长大了,却发现管教依旧没停止,催婚、催生、催二胎这类的戏码还是经常上演,而我们对此的态度也是能敷衍就敷衍,能逃就逃。

在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合著的书籍《热锅上的家庭》中说过:“一般母亲—子女关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母爱过度,一种共生式的纠缠关系,往后如果被转移到婚姻中,将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母爱过度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小家庭的幸福。在影片中徐伊万冲着母亲卢小花发火的时候,说过“在你面前,我要维护她,在她面前,我要维护你。”新家庭组建后,首当其冲的家庭矛盾往往不是夫妻问题,而是婆媳问题。母亲不愿放手儿子,什么事都要管、都要问,母亲的过度争权极易和儿媳妇引发矛盾,这就导致儿子不仅会受夹板气,还会影响新家庭的稳定。

徐伊万不懂的平衡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也无力阻止母亲把妻子拉入这场混乱的关系中,在这场家庭风暴中界限是一直被徐伊万和母亲忽略的一件事。

早年间西方生物学家做过一个有关研究刺猬生活习性的实验:

在寒冷的冬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空地上。天气寒冷,空地上又没有遮风避寒的东西,刺猬被冻的瑟瑟发抖。生存的本能让他们不由得互相靠在一起,但又因为对方身上的长刺而被迫分开。就这样经过一个个靠近和分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会刺伤彼此的合适距离。

后来这种情形被称为刺猬效应,也叫距离法则。

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在合著的书籍《热锅上的家庭》中称“家庭治疗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个人内在,另一个则是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哪怕是面对亲密关系时,我们都应该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始终要保持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距离。太远会显得关系生疏,太近则会出现摩擦。只有不远不近,才能让双方的关系处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3个技巧让你正确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危机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影片的最后,徐伊万不仅和母亲卢小花达成了内心的和解,还与妻子张璐和平离婚,而其实化解这一系列的危机,编剧是运用了3个有关家庭治疗的技巧。

1、直接面对问题,坦然地将怒气发泄出来

影片中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和解都有一个相同的点,那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泄自己的怒气。

在一段生病的家庭关系中,即便我们对彼此的关系感到不舒服,但还是尽可能避免任何可能的公开战争,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深爱并依赖对方,不愿意冒险表达对对方的敌意,只好压制自己。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告诉我们解决家庭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吵,用正确的方法适时地将怒气发泄出来,因为只有把小小的不满迅速地表达出来,才能避免怒气积压太多变成炸弹。


《囧妈》夫妻关系影响亲子关系,子女在婚姻中模仿父母的亲密关系

2、用“我觉得”代替“你是”,来描述心中的怀疑和痛苦。

影片中徐伊万在最后向母亲卢小花发怒的时候说“我受够了跟你待在这个包厢里面,我受够了你的教导,我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这一系列的话术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母亲的种种行为让“我”不快乐。

在承受压力时,一味地指责、攻击对方对彼此都没有好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描述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明白他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3、自我开发,对自己产生兴趣

影片的结尾很有意思,徐伊万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母亲卢小花也因为在莫斯科的演出成功,应邀全球巡演。徐伊万开始学着主动关心母亲,而母亲也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开始学着对儿子放手,两人都完成了自我开发,找到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平衡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天平一样,一端是自我,一端是家人,将自我看的太重,就失去了对家人应有的关心和陪伴,家庭出现问题,天平也失去平衡;将家人看的太重,就失去了自我,家庭同样会出现问题,天平同样也会失去平衡。

家人和自我的平衡点就在于界限,我有自己的生活,但我的生活中也有家人,就好像徐伊万不在专注于妻子,而是将重心放在了生意上,母亲卢小花不在将重心放在儿子身上,而是将重心放在歌唱上。就像徐伊万在给妻子的微信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