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樑思成曾建議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環以內老北京的原貌,你怎麼看?

一起葡萄


看過《城記》的人都會了解這一段歷史,梁陳方案之所以沒有被採納,主要還是當時蘇聯專家的意見。

當時蘇聯專家認為,新中國剛剛成立,基礎不穩,而北平城裡的市民主要成分是手工業者和小業主,沒有工業農業基礎。如果不改造老城,直接建新城,一旦出現問題,對於老城是沒有控制能力的。

因此,改造舊城,在舊城的基礎上建立新中國的首都就成了首選。而具體的措施,就是拆掉城牆,擴充城區範圍,讓政府機關學校進駐原來的王府花園,既節省成本,又對原有的階級進行改造,淡化原有階級的影響。比如東交民巷、東四等很多王宮貴族的府邸被佔用。

當然,僅此還是不夠,蘇聯專家還規劃了在京城的南部兩側,建立大量工業,如西南的首鋼,東南的化工廠,汽車廠等。這些工人階級拱衛著首都的南大門。

歷史不能簡單分對錯,但可以以史為鑑。


二流叔叔


尼瑪那時候人都要餓死了凍死了,不拆城牆幹什麼?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飢,現在一個個吃飽喝足來噴這噴那了……最起碼老百姓有口飯吃,搬磚回家能補下牆,我爺爺那會兒就是拆城牆工地幹活能活下來,還拉磚回來,能蓋個房子~當初北京一大批老百姓是靠這個活下來的……


趙邦亦


很多人不知道當時梁思成建議的“北京西部”到底是在哪裡。對這個問題是人云亦云。


梁思成建議,把首都的行政中心,政府辦公區建在北京城牆外,建成一個巨大的新城區,而老北京城內則作為陳列館不做改變。


但這個新城區其實距離老北京不遠,其實也在北京三環以內,具體位置就在月壇和公主墳之間,我在圖上標明瞭位置,

1,就是梁思成建議的新行政中心所在地,靠近北京西站。

2,就是老北京城牆的範圍,

3,則是2019年剛剛搬遷到通州的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後來建國後其實部分機關辦公地點確實是設在梁思成建議的地點了,所以梁思成的方案其實是被部分採用了。



而梁思成的另一個建議是對北京城內不做任何改變,無論新北京或者老北京不搞任何工業建設,但從建國初期的情況看, 北京240萬人口中有1/8是失業者,當時的迫切問題是給這些人就業,以實現社會穩定,所以蘇聯專家建議把北京建設成工業大城市。這是最快解決就業的辦法。


在我們今天絕大部分人至少能吃飽飯,當然覺得拆了城牆修公路和工廠不對,但對於建國初期的人來說,吃飽飯才是第一位的。


畢竟城市是為人服務的,不是反過來讓人餓著肚子,為了保障舊城牆舊建築而做出犧牲。。


閉家鎖的紅楓


從今天的角度看,幸虧沒聽梁思成的。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感覺當年的做法是正確的。


北京城區在十幾年前就已經修到西山腳下了,在香山和八大處的山下已經是樓房林立。北京居民,出家門就逛香山,早就不是稀罕事兒了。



假如1949年後在西邊建設新城區,那麼北京的發展將大大受到侷限。因為北京西部這塊地方,實際上是三面環山,北、西、南都是山。幾乎可以肯定,在1980年代就會把這個區域填滿,然而再無可擴展的空間。


然後,不得不重新在舊城區東部、北部、南部建立新區,實際上還是要把舊城區作為交通樞紐。只要作為樞紐,舊城區就必須改造,原有的城牆和狹窄街道都會成為巨大累贅,否則會嚴重割斷北京幾個城區。類似效果,可比照望京地區和其他城區之間那種“令人崩潰”的交通現狀。


今天,北京城區“攤大餅”其實是負面影響最小的,總比分裂成三四個甚至十幾個隔絕的“小北京”強得多。


博物館的狐狸


新中國成立,我國很多老舊建設、廟宇、街區被拆除,使得封建社會的街頭舊貌不復存在,改而是新時代的迅速崛起,這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勃勃生機。那麼在1949年,梁思成卻提議在北京西部地區建立新首都,以便保存北京二環之內的老北京風貌,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古代的北京城,一直以來都是皇族安居的首都重城,因此各種古建築設施齊全,人流擁擠。假若老北京城一直得到保存,不被拆除不被破壞的話,現今應該是全球絕無僅有的最大規模的歷史古城,而該地方的歷史遺址則遠遠勝過任何地方的遺址,是一件令人十分吃驚跟震撼的事情。當年梁思成先生,身為中國的建築師跟歷史學家,他的觀點跟看法有著獨特之處,其目的就是想保護我國的古代建築以及保存歷史文化,所以他才提出保存二環以內老北京原貌的建議。

據說,該提議並非梁思成一人提出,另一位建築專家陳佔祥也有參與。他們聯合制訂了一份《梁陳方案》,其中大概內容是想遵從“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發展方針,去對老北京城施行更久遠更科學的規劃跟建設。因此倆人聯合給出了老北京整體規劃與保護的大體思路,並且提議在北京的西部,石景山周圍設立新的行政工作中心,以便防護老北京的古建築,甚至還可以省下不少建築勞力跟資源,畢竟老北京的街區需要拆了重建,而石景山的附近空地多,直接建就好。

另外,梁思成跟陳佔祥是想讓新舊兩個城市一起發展,促進各方的就業與居住的統一,減少人民更多的跨街區活動,以免因人口逐漸增長之後,帶來擁堵現象。除了減輕交通擁堵現象外,還可以快捷發展經濟,還能把老北京古城區發展為旅遊勝地。因此說,梁思成兩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儘管這份方案闡述得很詳細,但是因為一些歷史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採用,最終北京城就發展成了現今的繁榮都城。

後來,梁思成對吳晗深表不滿,並且說出一句:“五十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然而隨著北京政府東遷,以及對百年大計的推行,使得越來越多的國人認同。雖然老北京舊建築,擁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但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從這方面可以體現出,當年改造決策人員的思想。

畢竟在經歷戰火跟忍辱負重後,需要煥然一新的改革跟新嘗試,特別是改革初期,我國政府人員受到蘇聯專家的觀點影響,經過爭議跟權衡後,決定以天安門為中心開始拆舊建新。不過當時的拆遷工作者也有著自己的觀點,僅是拆掉了城牆跟城牆,把大部分皇家建築給完整保存了下來。

雖然梁思成的方案,沒有在北京城施行,但是被山西大同市的市長所採用。並且根據此方案對大同施行了古城新城並肩發展的政策,最終使得大同成為一市雙城,使得古城有它的歷史文化韻味,新城有他的新時代潮流風格,這對梁思成先生跟陳佔祥先生來講無疑是一種安慰。

我國從60年代到70年這10年中,因為改革需要拆除了不少封建迷信古蹟,以及大批文化遺址,但是仔細一想確實符合當時進入新時代的步伐,對此好壞與否各有褒貶,只能說我們仍需要以史為鑑,對歷史始終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貓眼觀史


“50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你們是錯的!” 一語成讖,當年梁公和林徽因先生對吳晗的斥責痛罵和絕望痛哭,如今隨著北京市政府的東遷以及千年大計的興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如果北京城被完整的保留至今,那麼這將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最大規模的現存古城,遠勝於中外的任何城市和遺產。然而令人震驚和遺憾的是,北京古城的消亡,卻並不是因為戰爭、自然災害或者是建築的自然損毀,而是人為的拆除,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萬分的痛惜和無奈!

這其中雖然有著很強的歷史原因和時代烙印,但是不得不說,當時的決策者和人們均普遍缺乏一種對待歷史、文物和遺產的尊崇和保護意識,這也是反映出了當時一些決策者思想的侷限性。在經歷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壓迫之後,決策者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煥然一新的改變和嘗試,因此,在一些蘇聯“專家”的慫恿和指導之下,經過一番爭論和權衡之後,還是依然做出了以天安門為中心拆除建新的決定。不過幸好執行者並未完全喪失理智,僅僅是拆除了城門和城牆,而代表皇權的一些古建築遺蹟還是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現如今,名曰85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只剩下些七零八落的倖存古蹟和堂而皇之複製重建的“假古董”,全然沒有了當初成建制的城垣九門和“八臂哪吒城”的影子。

複製重建的永定門城樓

倖存的德勝門箭樓

然而,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首都北京的這種號召和帶動之下,全國的文物保護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末那十年中,被人為破壞的文化古蹟就更不勝枚舉了。而這其中的踐行者,卻正是我們的很多父輩、長輩們的所為,因此,我們能說什麼呢?

對歷史保持敬畏、以史為鑑,或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包括這些已經發生,卻無法挽回的歷史。


用戶105148663707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僅僅兩個月

中國作為一個從廢墟中建立起來的嶄新國度,自然應該有更加新的風貌,尤其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北京的建設更加重要,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召集北京市各部門的領導以及有關建築專家開了一次城市規劃會議。

當時會議的出席者中,有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等人,還有蘇聯專家巴蘭尼克夫。

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未來不但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還是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因此它的建設需要顧及到各方面的發展。

巴蘭尼克夫建議中國以天安門為北京城的中心,以長安街為主幹道,修建新的北京城,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北京樣子。

按照巴蘭尼克夫本人的建議,北京城不但應該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甚至還應該是一個大工業城市。

然而蘇聯專家的這個建議是在場的一些建築學家感到有些錯愕,梁思成以及當時的北京建設局企劃處處長陳佔祥,自這個計劃提出以後,就開始夜不能寐,在他們的心中另外有一份宏偉的藍圖計劃,按照“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兩人連夜設計了一份藍圖,其中是以陳佔祥規劃南京建設的圖紙為藍本,來被稱為是“梁陳方案”。

計劃中指出為了保護北京城舊有的風貌,應該在北京西郊建立新的城市,將北京城作為古老城市保留下來,形成一體雙城的構想。

以我們今天的思想來看,這個計劃無疑是世界上城市規劃建設中最完美的計劃方案,但是最終這個方案也並沒有實施,甚至因為這個計劃本身遭到了否定以後,梁思成、陳佔祥兩人也大受打擊。

很多人都在考究,梁思成、陳佔祥所說的北京西郊建立新的現代化城市,這個地方在哪?

實際上在日偽時代,日軍就曾經在北京西郊地區建立新城居住,他們認為北京城雖然大,但是由於城牆的侷限,實際上很難有所展開和發展,未來作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必須建立另外一個新的中心,這就有了後來日偽時期的北京新城,但因為距離過遠不利於發展建設,因此梁陳方案在建議中,決定以城外西面郊區公主墳以東,月壇以西的適中地點,有計劃的為政府行 政工作開闢政府行政機關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為首都的行政中心區域。

這樣既能夠連接已有的新城區,同時還能夠連接老城區,從地圖上來看,以公主墳以東為中心的話,應該是在石景山區偏南的位置上,距離日軍規劃的西郊新城區距離很近,只可惜這樣的一個嶄新的計劃,卻並未得到當時人們的認可,尤其是在未來北京要建立成一個工業化的大都市,這個建議也只能是被打入廢紙堆。



寂靜俠


梁思成的北京老城的保護與新城佈局的建議在當下已無實質借鑑意義。北京解放後經過70年的破壞與新建、已把老北京城弄的支離破碎、除了一些老街區得已保存,但北京的大格局已脫胎換骨……大的說:1、北京的城牆、城門樓、護城河、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廣場的建築,或拆或建成新的地標建築,這是不可逆的變化。2、主要街區變化徹底,像西單、王府井、前門大街、天橋、萊市口、崇文門……等傳統街區變化、完全蛻走老北京的面貌、更像是一個某一發達國家的街區。3、現存被保護下來的傳統四合院建築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需求,而為保護而保護的一切提升、並未徹底改變這些四合院的居住功能。衚衕窄、院子亂、住房面積小,衛生間廚房的上水、下水、燃氣以及網絡入戶都改變了四合院的完整性。停車不方便、停止難更是傳統街區享受現代文明的痛店。76年唐山大地震後在四合院及衚衕出現抗震棚演變成現在的“永久建築”、這一擊徹底將四合院變成了大雜院。……

所以,現在再提樑思成的老北京城保護話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以史為鑑”。既然“老北京城”沒了、再費盡心思的“復古”也只是沒了文化傳承的贗品了。既然老北京沒了就應該與時俱進,承認過去的過失,在現有條件上彌補完善和拯救。如一些被中央單位佔用老寺廟建築、王府建築、皇家園林建築搬遷出來、還院、還園於民,使之成為老百姓的休閒娛樂場所。統一規劃老街區、在改造與保護的同時完善補齊現在社會功能,創造一些在以後若干年被稱為老北京,不能一味的說“老”就是好、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讓老街區煥發該有的新品質,在改造中得到整體提升。

當下的北京應該著眼現實,以提升品質、保護京味文化、皇家園林文化、體現首都功能的老城改造是當下城市建設者新課題……


雪下小草


任何事物,時間長了,就是古董,就是歷史。知道、理解、記錄事物就好,有幾件作為物證即可,何必極端。當年的四大發明現在都是升級版;遠古時期的工具,只是擺設罷了,何必窮酸。當年要破封建、除階級,開放紫禁城。當年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要發展、要建設,拆了城牆,符合當時經濟發展。梁思成是建築學者,他的眼光只侷限於學者的眼光。歷史就是需要後人評價的。他當初一句時間會證明他是對的。那麼,今天同樣一句,他是錯的,時間會證明。


輝煌亞


當時並不是梁思成一個人提出的方案,而是兩個人,另外一位建築師叫做陳佔祥,他倆共同針對北京城的規劃提出了一個叫做《梁陳方案》的建議,大體上這個方案的主張如下:

方案遵循“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對北京城進行了科學的,長遠的設計和規劃,當時他們就提出了對於老北京城整體保護的大思路,建議日後在老北京城的西邊,也就是現在石景山附近規劃一個新的行政中心,並且為這個中心提供了可行的拓展方案,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護古城,一方面也是降低了建築的成本,因為在老北京城內拆遷和重建工作都是一個相對成本較高的工程。


第二個方面是平衡新舊兩座城市的共同發展,增進城市各個部分居住與就業的統一,防止跨區域交通的發生。這樣就可能為將來人口的激增所帶來的交通問題打上了疫苗,可以把早晚高峰的大問題解決在雛型之中,這樣也方便發展工業,發展經濟,也可以發展老北京城作為古城標本的旅遊經濟,也就說,這一份建議是非常全面和深謀遠慮的,它是一份系統的大城市規劃設計的建設書,但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這份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如今的北京城的樣子大家有目共睹。

如果這個方案已經成為了歷史,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被山西大同耿彥波市長所採納,並且將其實施在了大同市的建設當中,如今大同一市雙城,古城和新城並存,梁陳方案在這裡落了地,如今您大可以親自去大同體驗一下,這種超前的設計理念所帶來的變化。有些人,註定會被歷史所銘記,有些人,亦會被歷史所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