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说起唐僧,家喻户晓,经典电视剧《西游记》曾伴随了好几代人的快乐童年时光。剧中讲述了相貌俊朗、一心向佛、不近女色的唐僧,在三个徒弟保护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属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有艺术上的虚构,历史上真正的唐僧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生他养他的故乡又在哪里?今天带大家去参观玄奘故里。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在洛阳开元大道上乘坐龙门高铁到偃师的公交车,在顾县镇下车,转乘通往缑氏的公共汽车,车子沿着公路爬上白云岭,然后又下来,便到了缑氏陈河村,也就是唐僧的老家。

缑氏陈河村对我而言,一点都不陌生,这是因为我的外婆家就在这里,童年在这里度过。只是,那时候的陈河村还十分贫穷落后,玄奘故里也没有现在修建得这么气派。依稀记得在陈河村东头一个小破庙里,供奉着玄奘及他的父母塑像,村里人管它叫唐僧庙。后来,外公外婆故去,好多年不曾来过。如今,这里杨柳低垂,小桥弯弯,玄奘故里就坐落在这样的美景中。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走进玄奘故里,走过石坊,门楣上挂着“玄奘故居”的匾额,两侧的门柱上写着:千秋独步佛教慧日,万里投荒中华脊梁。这是著名文学家、佛学家季羡林大师写的楹联

目光投到隋朝仁寿二年(602年),随着婴儿一声响亮的啼哭声,玄奘降生在缑氏镇陈河村一陈姓家中。这是陈惠的第四个儿子,将其取名叫陈袆。陈袆的家族说起来也是相当显赫,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任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做过江陵的县官,后因隋朝衰亡,隐居乡间。陈袆自幼就非常讨人喜欢,幼年跟着父亲学习儒家典籍。父亲陈惠去世后,二哥陈素到位于洛阳的净土寺出家,陈袆十一岁这年,跟随兄长进入寺庙学习,法名玄奘。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由于玄奘聪明好学,期间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七岁的玄奘开始西行取经。途经兰州到凉州(姑藏),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唐太宗为此在西安为玄奘建了大慈恩寺,专门成为玄奘译经著述的经院,短短九年中,玄奘曾译经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走过故居门厅,里面是个四合院,一面是一面照壁,照壁上的藤萝已经枯萎变干,壁上写着“六塵六识”四个大字,为六根清净的意思。

西南角有一眼井,井上建有亭子,写着“慧泉亭”三个大字,据说,这里的井水甘甜可口,喝了能像玄奘法师一样聪慧。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东厢房为少年玄奘出家前受启蒙教育之处,室内布置为少年玄奘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西厢房内,成列着玄奘生平事迹,慈恩堂里供奉着玄奘及他的两位弟子的塑像。


参观偃师玄奘故里,景区游客稀少,啥原因


此时,正值冬季,亭子旁的蜡梅已经绽开了黄色小花苞,香味扑面而来,给古朴的院落增添了一份柔美。

可能工作人员懒于打扫,大殿门上、柱子上、角角落落都布满了灰尘。可能景区缺乏宣传,来参观的游客稀疏,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