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當決定把傳達一種詩意的情緒作為貫穿一部影片的總體要素的時候,導演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對於市場的考慮可以暫時放在其次,而不得不考慮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導演是否有這種功力。但費穆導演卻義無反顧的這樣做了,並且創造出了一部經典——《小城之春》。

該影片用極具詩意化的敘事風格,講述了一個小城女人在丈夫病重時重逢往昔戀人的故事。影片將傳統的藝術形式與現代電影手法相結合,既表達出戰後知識分子和市民的苦悶心情,又貫穿了儒家思想。同時也探討了人性,肯定了人生活與生存的意義。追求道德和人格的自我完善,達到將人物的真情實感與道德風貌的統一性。在影片裡,人倫沒有被一昧地批判醜化,人慾也沒有被西方筆法描繪得轟轟烈烈,一發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國情、眾所周知地曲折隱晦。影片似乎在人倫與人慾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人倫與人慾沒有相互剿殺吞噬,兩種聲音都有理有節地表達了自己,影片顯出一種平衡周正的美感。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鏡頭使用的巧妙與經典

《小城之春》一直追求一種詩意化,再加上影片臺詞對白的精巧,人物內心情感的複雜,這就對鏡頭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角度,運動和長短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好好把握。該影片的鏡頭語言很好的契合了影片本身的節奏,舒緩而壓抑。巧妙在於城牆這一鏡頭重複多次出現。站在城牆之上,可以眺望遠方,它既是周玉紋唯一的精神寄託,也是隔開新思想和封建傳統的一堵牆。同時城牆也是一座城市力量的象徵,它的破敗不僅表現出戰爭的殘酷,也隱喻了城裡人們的心情也如破敗的城牆一樣壓抑,毫無生氣。同時城牆這一鏡頭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相呼應,既是影片在結構上有了穩定性和完整性,又深化了電影的追內涵。經典之處在於長鏡頭的運。例如在章志忱來訪的當天,戴秀在唱歌,周玉紋在為戴禮言調藥,章志忱坐在戴秀旁邊。戴禮言坐在床上。鏡頭在四人之間來回搖晃,觀眾不難看出戴秀對章志忱的好感以及周玉紋對章志忱的舊情未了。同時也反映出戴禮言的欲言又止,似乎看出了什麼,也為後面故事禮言示意玉紋為戴秀和章志忱做媒和點破玉紋對章志忱的感情做了鋪墊。利用長鏡頭對情節的推動,增強畫面的連續性以及帶入感強的這一特點來拍攝這段畫面,如果用其他方式來呈現這一段,不僅會失去畫面的連續性,也會失去其隱晦的諷刺意味。長鏡頭與重複鏡頭的運用讓電影的講述變得深沉而意味深長,畫面的寫意感也使影片變得極具中國古典美。重複鏡頭使影片的內涵從實物中隱晦的體現出現,展現了費穆導演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反思,也映射出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與人們內心的反應。長鏡頭的運用使費穆導演的導演構思更加巧妙,節奏舒緩,清新淡雅,使民族的特性、人性的真實與藝術的美感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使中國傳統的美學與電影語言完美統一。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構圖的嚴謹與隱晦

影片整體畫面的構圖嚴謹大方,加上黑白的色調,有一種端莊的肅穆之感。《小城之春》畫面的構圖與導演所需傳達給我們的內容的感情緊緊相融。例如在一個長鏡頭中,戴禮言在後院壘磚,周玉紋從磚後出現,在不遠處的小山坡上。從構圖上看,彎下腰的戴禮言頭剛好貼上了周玉紋的腳。兩個人的力量對比通過這個極富有象徵性的構圖中隱晦的表達出來。另外在周玉紋與章志忱在城牆頭上約會的時候,兩個人頂天立地,沒有任何的前景,後景是廣袤的天空,一種“完完全全的二人世界”的感覺得以傳達。在整部影片中。出來城牆的鏡頭多次出現以外,廢棄了的大宅院中開了大洞的頹牆也多次出現。廢棄的大院代表了封建文化的破裂。而且畫面多通過洞去看人,這種封閉式的構圖,表現出影片中人物生活的壓抑和無聊,同時也展現了影片的主題:封建思想下被禁錮的人性。廢園不僅是一個現實的場所,也是當時國民精神徵候的表徵,一種歷史、記憶和命運的暗示。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人物的“符號化”與矛盾

整部影片雖然只有五人,但這五人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的五類人。戴禮言:典型的封建社會大家長的代表。雖然他是久文化沒落的象徵,但他卻有著傳統男子的隱忍和寬容:即使犧牲自己也要去成全周玉紋和章志忱。“我這身體怕跟這房子一樣,壞的不能收拾了”,他生病的身體形象完全可以理解為社會權力的記號,並且他結婚八年沒有子嗣,也象徵著封建意向最後的存在。章志忱:從上海回來,代表了新世界和新思想。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戴家帶來了生機,但也帶來了無盡的糾葛與掙扎。他作為醫生的 身份為戴禮言用西式的方式看病,他是一個健康而熱情的被外來文化薰陶的具有新思維的青年,但是他對周雲紋的感情也是立於中國傳統道德之上的,可見他的精神內核還是傳統制造的。老黃:作為戴家的老僕,他忠誠,本分,使用舊制的稱呼和禮節,從彎著腰走路和不過比較的語氣可以看出,他是封建傳統的維護者,真誠的維護著逝去的秩序,在這場愛的劇情中散發著階級的音響。周玉紋:她是整部電影的生命所在,由她的獨白貫穿整部影片,以她的女性視角和內心意識構成敘述的情節與結果。她克己節制、矜持端莊、有責任心。她是傳統思想西方思想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結合體,也是永恆美的精神象徵。雲紋是被男權話語體系製造出來的具備符合男性要求的女性氣質濃郁的女人。同時雲紋的聲音也是傳統女性缺乏自我的被規訓之後的性格。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醉酒後的雲紋表現出她對幸福的追求和對道德的守護。而且在故事中她只在醉酒後綻放過一次,但這一次幾乎耗盡了她一生的期望。在她經歷了多次的希望又失望之後,她看穿了生活的根本——無論你如何掙扎,所有希望都要歸於死滅,最終迴歸宿命。戴秀:她純真而且寬容,即使她從來沒有被選擇過。她也是周玉紋年輕時候的影子,靈動有生命力,敢愛敢恨,具有一定的新思想卻又不能掙脫傳統封建的思想的牢籠。《小城之春》中的五個人通過不同的關係,敘述了情與禮的衝突,也是生命中無法逃避的情感困惑與靈魂的掙扎。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影片中看似講述了一個俗套的婚外情的故事,但卻借簡單的三角關係充分表現中國人最為傳統的情感表達方式。影片中所體現的新與舊,道德與情慾,死氣沉沉與生命活力之間的對抗更為那個特定的時代做下了意味深長的註腳。傳統文化與新思想的碰撞,通過費穆導演詩意化的表達得到完美的呈現。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具有特定的民族性格,作為民族文化的核心,民族性格深深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創作,一個國家的電影作品作為特定民族文化的載體之一,也通常被認為是反映該國家民族性格特點的重要途徑。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通過中國文化神似寫意的表現手法,呈現出其影片獨特的視聽效果以及美學,同樣也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小城之春》講述著中國最傳統的故事,中國女人最傳統的家常,反射著中國最普通也最特殊的現實,所以,它是民族的《小城之春》。而且費穆先生用在視聽語言將中國韻味和表達與西方科技和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面向世界傳達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宣傳了中國國家形象和中國人的形象,所以《小城之春》不僅是中國的,同時它也是世界的《小城之春》。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愛而不得,是世界上最無奈的感情,不是不想得,而是不能亦不敢得。感情與倫理的糾葛,渴望與壓抑的對抗,但最終選擇了放手。《小城之春》便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最終章志忱的離開,給玉紋留下了一生的相思,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傳統倫理與個人情感的較量,最終都選擇了前者。即使封建文化已經搖搖欲墜,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只有前者也僅有前者可以選擇,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影片裡面蘊含著我們中國傳統的意蘊美,他們的情感不是赤裸裸的,依靠著各種東西隱藏在看似平靜的假象之中,彼此都心照不宣罷了。

中國倫理的情懷與個人感情的糾葛——評電影《小城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