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文 | 卡卡


95后互联网运营狗


一起“变成一个自律的职场人”


我们公司9号开始复工了,时隔一个半月重新回到办公室上班,还是挺微妙的。

毕竟在家里,轻松又惬意的环境里,人始终处于比较自由、松散的状态——只要你工作能够按时完成,其他时间是不管是做什么和工作无关的事情,公司的同事都不会知道。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家里工作的那段时间,很少需要我临时参加会议,以往喜欢找我闲聊的同事也不会微信上特意找我聊天,我就拥有了大块的自由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长时间地阅读书籍、写文章,我久违地感受到了一种“深度学习”的乐趣:对于某一问题我可以不受干扰地花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并总结运用。

比如说在看完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反思日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结合自己的需求制定了专属模板,虽然时间还比较短很难说效果如何,但对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成甲老师的书《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这种经历,对于繁忙的成年人来说真是很难得。

但回到公司就不一样了,要参加各种与我不大相关的会议,还要应付同事的闲聊……哪怕就是在写一篇工作上需要的稿子,可能都会被打断至少4、5次,我很难会有1-2个小时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时间。


01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当中,对于什么是“深度工作”有很清晰的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件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在家“与世隔绝”那段时间,除了必要的沟通和网络搜索,我在非工作时间都会主动屏蔽掉如电子邮件、工作消息艾特等等琐碎的信息,这正是创造了一个“无干扰”的状态。

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深度工作》,豆瓣7.7分

2012年,麦肯锡的一项调研就发现,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其他工作工作者们则有将近30%左右的时间用来查阅邮件。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但好像并没有做什么”,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肤浅工作”,机械性地重复。

也有证据表明,如果我们长时间在这种“极度肤浅”的状态下度过,会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作家、科学家等等,会选择远离市区一段时间,隐居在没有网络的小木屋等等,正是为了摆脱网络对于专注力、思考力的影响。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上班族。

我们一是不可能请上好几个月的假比如专门写一部小说、学一门课程等;二是也没有足够的金钱去到小木屋住上好几个月。

我们大部分人是无法长时间逃离掉互联网这一工作环境的,那难道说我们这群互联网打工仔就真的注定要做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创造不出什么新价值吗?


02

实际上,深度工作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就要提到一种方式,叫做“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这种方式很好理解。比如,每天设定一个特定时间,一到这个事件就开始深度工作,这种习惯可以降低你进入深度工作的门槛。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大部分的上班族。

我们都很清楚,现实情况来说很少有工作允许你,在想要深度工作的时候一下子消失好几天,更多工作是要求你在老板发消息时马上响应。

但养成习惯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书中提到了好几点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我建议每个方法你都需要尝试过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来优化,而不是简单地下定论:“这个方法没用。”

这也是我在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中学到的很重要一课。

以往我们如果做一件事没效果,会认为这件事没有用,但不妨换个方式去想:这件事一定是有用的,只是我没有作对。

这个假设的重要改变在于,过去把责任归因与外部——事情是不对的,我是没问题的;而这次,我把问题归因于自己——事情是没错的,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先转变自己的心态,再去尝试优化,才会有更好的结果。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方法,其中有两点,对我自己来说是很有益的。


03

首先是间断式上网,这个方法即使你工作中需要经常上网,也一样适用。

间断式上网,意味着你需要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这是为了划清网络时段和离线时段的界限。

以我自己为例,比如我今天需要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会利用离线时间列好自己的大纲,再利用上网时间搜集好自己需要的素材,紧接着在离线状态下去完成文章。

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通常情况下我很可能写着写着卡壳了,需要上网搜索一些资料,这种时候我不得不用到网络。

书中就提到一点: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改变时间安排,尽快开始下一段网络时段,但注意的是不要马上开始,而要至少等到5分钟在上网

这5分钟的意义就在于,把你想要上网的感情和实际上网的回馈两者割裂开来。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频繁使用网络,那么你可以把使用网络的时间分割成多次,总是划分成适合你工作节奏的频次就好。

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第二个比较有趣的方法,就是无聊时候不要刷手机,尝试思考一些深度话题。

比如每天上下班在公车、地铁上,或者是排队买饭时候,因为很无聊我们会下意识地选择刷手机,实际上可以尝试着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来思考最近的工作或者某一项计划。

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是我上班路上构思好,到了公司后列成大纲完成的。

出门后,我就会告诉自己,“今天到公司之前,要想清楚这篇文章要怎么写。”然后在脑海里从结构到具体例子、内容一点点去细化。

最开始是很困难的,我很容易会被上下车的人窗外的风景吸引住注意力。当我意识到自己分神的时候,我就会马上提醒下自己:嘿,回过神来,刚才讲到了深度工作的定义,接下来应该谈一下它的重要性了。

你也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训练方法,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比如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你对面有一个人,他可以是6岁的小孩,也可以是对你想研究的知识点(比如深度工作)完全不了解的人,你需要用清晰的框架和简单的语言让他能理解你想表达的东西。

这种方法也叫作“费曼学习法”,我以前上学记知识点的时候也这么尝试过,实际上,我觉得用在专注力训练上也是有效的。

04

最后一点,我会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给自己设置一个完工仪式。

根据研究指出,任何可以在夜里做的工作都不会是高价值产出的活动,不会对你的事业精进带来真正的益处,因为此时你的努力都是局限在低价值的肤浅工作上。

一般来说,我每天晚上8点左右,会针对今所有工作都做一个梳理。比如对今天已完成的工作做一个简单复盘;进行中的工作确定好进度表,并制定好明天如何推进工作;而对于新的工作,我也会简单列好,以免第二天工作时被遗漏。

一旦整个计划制定完成后,我就会告诉自己,“今天工作结束了。”然后把几个主要的群都设置成免打扰模式,任何新发来的邮件也绝对不会查看。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会担忧自己是不是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但尝试几次后,你就会知道,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你是没这么重要的。同时,那些大半夜发出来的邮件,也不会是什么重要消息,需要你连夜去完成。

这种方式看起来极端,但实际上是心理学上的“蔡加尼克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但是通过对未完成的任务制定计划的方式,可以确保你所有任务都不会被遗忘,从而降低蔡加尼克效应,让你的大脑从追踪各项工作中解放出来。

职场淘汰从来都是悄无声息,你的“深度工作”能力决定了成就大小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这些方法不是通用模板。我们总希望能够获得一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法,但是深度工作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

它不是我给你推荐了一家美食餐厅,你直接按照导航过去就可以的简单操作,而是要能知道什么餐厅是好吃的,哪里会有好吃的餐厅的能力。

你需要深入地思考,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制定最适合自己方法来提升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任何事情,贵在坚持。


我是卡卡,95后互联网运营狗,一起“变成一个自律的职场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