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用户6333432500


答:演义史中的李元霸力大无穷,恨天无柱,恨地无环,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胯下座骑千里一盏灯。在隋唐年间,号称天下第一好汉,几乎没有人能在他马前走上三个回合,打遍天下无敌手。

四明山李元霸击败反王二十三万大军;先后杀死名将伍天锡、宇文成都,在紫金山面对一百多万军队,一对金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迫使李密交出玉玺,反王献上降表。+这位无敌凶神最后的结局很惨烈——被雷劈死了。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原名叫李玄霸。

由于清朝康熙皇帝的名字叫玄烨,即清朝在整理古书时,将许多古书上的“玄”字做了篡改,说是避圣讳。

于是,“李玄霸”被改成了“李元霸”,“唐玄宗”被改成了“唐元宗”。

查《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高祖诸子》可知,李渊一共生有二十二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此四子都是原配夫人所生。

“建成”、“世民”、“元吉”,应该是三人的字,而不是名。

李元吉的名叫“李劼”,小字“三胡”。

李建成的名不可考,有小字为“毗沙门”。

李世民的名也同样不可考。

李玄霸属名,字为“大德”。

“建成”和“世民”起得非常大气,且有深远的寓意——建成一番大事业,救济世困,让民众安居乐业。

李玄霸的名起得也不赖,隐有王图霸业之意。

但是,李玄霸却辜负了这个好名字,十六岁那年,他和两位兄长一同出猎,马失前蹄,从马上摔下,直接摔死了,死得相当窝囊。

该年是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李渊太原起兵是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的事。即李玄霸对于大唐开国并无尺寸之功,也谈不上什么厉害不厉害了。

补充说一下,自四子李元吉之后,除第五子名字叫李智云外,李渊的其他儿子名字的中间均为一个“元”字,为元景、 元昌、元享、元方、元礼、元嘉、元则、元懿、元轨……“元”了一大串。

这些“元”字的来历,并非与“李元霸”避害康熙讳由“玄”改“元”而来,而是它们本来就是“元”字。

注意,在《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李元霸的人物设定是李渊的第四子,李元吉是第三子。事实上正好相反,历史上的李元霸为李渊的第三子,李元吉为第四子。

还有,李渊称帝后,可怜李玄霸早死且无子,将李世民的与长孙氏生的次子李泰过继为其子,以奉其祀,追赠其为卫王,谥号为“怀”,并封李泰为宜都王。


覃仕勇说史


历史上没有李元霸这号人物,或者说没有这么强的怪物。李元霸在【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等书中出场。其中以【说唐演义全传】的李元霸所为恐怖,无敌于天下

【说唐演义全传】书中,以下简称说唐,一共有十八好汉,但是书中从头至尾只提及13位,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庆,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罗成,第八杨林,第九魏文通,第十书中我没记错的话有两个,尚师徒和新文礼,第十六秦琼,第十八单雄信。

书中李元霸头戴一顶束发乌金冠,两根短翅雉毛,身穿一副铁水穿成宝甲,坐下一匹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手执两柄八百斤重的铁锤。

李元霸在此书中战绩极为恐怖。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四明山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一锤破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围攻,一锤断罗成枪,一锤打脱秦琼虎头枪;将对将的战斗中,除了裴元庆没有人可以接过第二锤。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战场厮杀中,于紫金山上面对一百八十万军队,一下午将一百八十五万军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迫使张德金交出玉玺,反王献上降表(一下午算6小时,一共21600秒,平均55.5人/S)

说唐中的李元霸气力是无穷无尽的,宇文成都在一打三(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一天后,气力不足被裴元庆击败,而李元霸没有,匹马双锤击败天下豪杰。并且说唐中李元霸是不怕流矢暗箭的,也不怕偷袭,被宇文成都偷袭时,只用一招反将宇文成都擒住。

说唐的武力是极为不平衡的,李元霸可以一个打其他所有好汉。这样的强者,最后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被自己的锤子所砸死。可以说的上天意了。

说唐中的李元霸是个智力正常的人,不是电视所说的脑子有点不好使

说唐没有罗士信,罗士信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正史中也有),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虽然强,但不像是说唐中强到不是个人。以上都是说唐内容,请不要跨书去比较。


简族


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究竟有多厉害?

李元霸被炀帝封为赵王,称西府赵王,乃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一餐斗米,食肉十斤。戴一顶乌金冠,骨瘦如柴,面如病鬼;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晋阳宫比武,一锤打脱秦琼瓦面金装锏。一锤击断罗成亮银枪,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锤破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围攻,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将对将的战斗中,除了裴元庆没有人可以接过第二锤。


老人是这么说的,李元霸从小怕打雷。有算命先生说李元霸是雷公转世。说他一生不可杀使铛的人,杀完便会归位。结果他把宇文成都和伍天锡都杀了,恰在此时,雷声大作,他仰面大喊:"我的大锤,谁见谁怕,雷公,难道你就不怕吗?"



一个惊雷打下,李元霸怒不可遏:"我一锤把你打死,看你以后还打雷?"说着便把一只大锤向空中抛去;结果脚下一滑,待他站稳,已来不及接錘,一把400斤大锤直接砸中脑袋,一命呜呼。

历史上确有此人,只不过没有这么厉害,由于英年早逝,记载不多。真的李元霸真名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因为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的小说,李玄霸的玄字和康熙帝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中的玄相同,在当时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所以李玄霸就改成李元霸了。


深思瓶


此人应该是隋唐演义虚构的人物。。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很多,分为四猛四绝十三杰。



十三杰: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秦用 11.尚师徒 12.梁师泰? 13.秦琼/尉迟恭

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松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在这份排名中,排在第一的三人曾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名为一猛一杰会一绝。当时,一猛罗世信大战一杰李元霸。



李元霸手持一对金锤单只重达800斤,像个大号锅盖那么大。罗世信手持200多斤的大铁枪。都是重兵器中的重兵器。两人角力,硬碰硬。三次撞击的冲击波把方圆几十米的草木都震飞了。最后一击,二人的武器别在了一起,两人互不退让。双方都有五千斤以上的力道,再斗下去必两败俱伤。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绝罗松,也就是北平王罗艺的私生子,罗成的哥哥,手持五勾神飞亮银枪从天而降。由下往上一枪挑在二人武器中央。愣是把二人生生分开。二人分开后,分分倒退,倒地人事不省。罗松一战成名,据说他那一枪的力道达到了空前的一万斤。



李元霸是隋唐演义中武力值第一毫无疑问。但他的结局很有戏剧性,也可以说是天妒英才。没满20岁的年纪,打遍天下无敌手。却逃不过老天爷的命运。李元霸怕打雷。一日,行军途中,天雷大作,霹雳闪电。李元霸坐在他的坐骑万里烟云罩上,心中骂骂咧咧。都说tm打雷是天上的雷公电母作怪。我tm一锤把你俩销下来。说罢,抡起手中擂鼓瓮金锤就朝天上扔了出去。锤子飞起三十多丈,由于地球吸引力掉了下来正好砸在李元霸的脑袋上,砸了个脑浆崩裂。李元霸就是这么不明不白的被自己给杀了。


一代枭雄,死的很惨,确实列害。但是,演义里描写的都有夸大成分。传说,李元霸的原型是李渊的第四子,李玄霸。至于他的武功如何,史书未有记载。但是李渊算是隋朝的开国元老。几个儿子都武艺高强,要说他的第四子不会武功似乎说不通。但有多强,也不好说。因为李玄霸14岁就因病夭折了。

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关于李元霸的故事,欢迎补充。


烟言演咽


历史上的李元霸,和评书中的形象差别很大,是个只活了15岁的早死少年,远没有评书中隋唐第一条好汉的威风。但历史上的李元霸如果不早死,会是一个可能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

历史上的李元霸原名是李玄霸,清代评书为避讳康熙帝玄烨的名字,被改为李元霸,在评书演义中沿用至今。

李玄霸是李渊的第三子,正妻窦皇后所生,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母,只比李世民小一岁。李玄霸死于大业十年(614年),三年后李渊才在太原起兵叛乱反隋。

(李元霸)

李玄霸不早死的话,到李渊太原起兵时,已经18岁。按李渊的作风,李玄霸肯定会和哥哥李世民一样被委以重任。

李渊建国时,实行严格的宗室领兵政策。宗室中最信任的肯定是自己儿子,李建成虽然也有一定军事能力,但作为太子和皇帝天然有权力冲突,并不适合长期领兵作战。李建成太原起兵初期也曾经领兵作战过一段,后来就不再插手军事,直到李世民势力太大后,武德后期,李建成才重新领兵作战。李元吉太原起兵时只有14岁,和李世民年龄差了5岁,在唐朝建国前期肯定无法委以重任。李世民年龄相对合适,本身也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自然在唐朝建国过程中作为李渊信任的儿子统兵作战,指挥了多数重要战役,成为唐朝建国时军功最大的人。

李玄霸如果不早死,肯定会一定程度分担李世民的权力。李渊对李世民和李玄霸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儿子,会授予差不多的领兵权限。

如果李玄霸能力一般,在重臣辅佐下领兵作战表现远不如名将李世民,但作为军事统帅的资历和人脉也会远远超越历史上的李元吉。到武德后期,李玄霸能对李世民形成的制衡作用,会远远超越历史上的李元吉。李世民想和历史上一样发动玄武门之变,难度要大得多。

如果李玄霸有比较杰出的军事能力,则会成为和李世民地位相当的唐军统帅。唐朝建国的关键军功,会被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瓜分。到武德后期,李世民李玄霸两兄弟的各方面地位差不多,不再是历史上唐朝建国时军方李世民一人独大的情形。两人相互制衡之下,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会非常稳固,两人谁也没机会像历史上的李世民一样发动玄武门之变取而代之。


仁勇校尉


“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的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就是一个神级的存在,碾压各路英雄好汉,八百斤铁锤抡起来死伤无数, 其拿手好活还有“手撕人”,两手一撕,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徐元朗、隋唐第六条好汉伍天锡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紫金关一战,李元霸凭一己之力收割了近120万条人命,倘若一个人只凭借手里的两个木棍在一天内虐杀120万只蚂蚁,这也绝对是个大工程。一般人在李元霸那里只不过是蝼蚁般的存在。


这样强悍的李元霸只能是个虚构出来的英雄。这里四姑娘就说说《说唐全传》中的李元霸,李元霸第一次出场是在12岁,父亲李渊负责在三个月内建造晋阳宫,那时候的李元霸就想一铁锤打死杨广让李渊来做皇帝,等到杨广到了晋阳宫,李元霸和无敌将军宇文成都比武,李元霸一手提一个三千斤重的金狮子,一举一放十几次,之后两人比试武艺,宇文成都两举流金铛后被李元霸提了起来扔了出去,然后双锤一抡,十几个打手丧命。杨广一看了不得,于是封李元霸为西府赵王,镇守太原。不久杨广乘船就去了江都。

十八路反王得到杨广去江都的消息,聚兵几十万大军以程咬金为头目到了四明山捉拿昏君,杨广派出无敌将军宇文成都,然而反王众多,直打得宇文成都累昏过去,杨广遂派人八百里加急去去请李元霸来助阵,因为秦琼和李家的一段缘分,李元霸答应瓦岗寨的众将士他一概不打,这些人都在头上插上了小黄旗,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硬是想会会李元霸,生生接了李元霸三锤,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李元霸本着英雄相惜的原则放过了裴元庆,然后一锤抡起来,震飞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这三人可是隋唐排的上名的第四、五、六条好汉,三人围攻宇文成都之时还大战了六十回合未分出胜负,累坏了宇文成都,却不想在李元霸这里一个回合已经败下阵来。



李元霸一人可抵千军万马,杨广的危机很快解除。之后靠山王杨林设计让十八路反王来扬州比武,李元霸闻讯也去参加,然后,手撕了伍天锡,如果不是李渊急召李元霸回去迎敌,扬州演武场又有的看了。李元霸一走,罗成夺得状元,并杀死了杨林,靠山王杨林一死,隋朝就宣告了灭亡,宇文化及父子俩杀死了杨广。

十八路反王再次在甘泉关集结军队讨伐宇文化及,唯有李渊没有大规模出兵,但却派出了李元霸带领3000人马来抢夺传国玉玺。在紫金关,李元霸手撕了宇文成都,然后堵住了以程咬金为首的180万大军,李元霸见对方不肯交出传国玉玺,便杀入阵中,直杀到天昏地暗,180万大军还剩下62万,被逼无奈,李密献出了传国玉玺,李元霸又逼着众反王写下降表跪献,徐元朗不肯下跪,然后被李元霸手撕了。



这样强悍的李元霸,比武的话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他的命只可能天取或者自取,当然这里不说阴谋论。在李元霸回去的时候,正遇到平阳昭公主的驸马柴绍来接应,两人一同往回走,突然天下起了小雨,不一会就成了倾盆大雨且伴着密集的雷电,李元霸一时心烦意乱,责怪起天来,接着把铁锤扔上了天,正当李元霸抬头去看的时候,铁锤落下来砸在了李元霸的脸上,他滚下马去,柴绍刚要去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柴绍等人只得找了个地方避雨,雨停后,李元霸已经死了。

李元霸的原型,一般认为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平阳昭公主都是李渊的嫡子女,为太穆皇后窦氏所生,但李玄霸去世的很早,早在614年,16岁的李玄霸就去世了,彼时,杨玄感造反刚刚过去,李渊遭到表弟隋炀帝杨广的猜忌,但尚没有造反的能力和想法,从615年开始,李渊不断去平叛起义军,招降纳叛,才逐渐有了势力,到617年,成为太原留守后,羽翼渐丰的李渊才开始造反。

所以,说历史上的李玄霸是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并不准确,确切的说只是借了李玄霸的壳子,编出了这么一个天下无敌的英雄来。而实际上历史上并不存在这样的英雄。


萧晓四姑娘


一、电视剧或者评书上的李元霸

平常我们所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李元霸应该是双手拿着一对铁锤,一个铁锤重达400斤,一对有800斤。这一对铁锤别说用力打,单单是压在身上普通人都压死了。一般人也根本拿不动这对铁锤。



所以,李元霸在大家心目中就是一个无敌的人,他打败了宇文成都。在当时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和李元霸匹敌的,他打败天下无敌手,打败了反王二十三万大军,面对一百多万敌军也是锤子挥洒自如,杀得敌人血流成河。打得李密乖乖交出玉玺,打了反王投降。



就算双手各举一个三千多斤的狮子的时候都能上下举十几次,这样的力气谁人能敌呢?

可惜这样的一个天下无敌却在路上被老天爷收了,一个雷劈下来挂了。



二、历史和演义

可惜不管怎么说,对于李元霸的这些形象都只是从演义或者小说中获取,我们听说这些事情多是从几个版本中听说,比如《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等。但是不管是哪一本,这些都是演义是小说,与真实的历史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甚至有的英雄人物只时根据历史人物为原型而杜撰出来的,比如我们今天讲到的李元霸便是如此。历史上根本没有李元霸这一号人物,更不用说他是否如电视里演的这般厉害。所以题主提问: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有多厉害的时候,回答是历史是没有李元霸,只有李元霸的原型。



三、李元霸的原型

那么李元霸的原型是谁呢?

演义中提到李元霸是李世民的弟弟,那么我们以这个线索去追寻就会发现。李渊的第三子叫做李玄霸,名字上是有相似的。

那么这个李玄霸是何许人也呢?



李玄霸是李渊第三子,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窦氏。但是他也是和李元霸一样英年早逝。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追封李玄霸为卫怀王,谥号怀。 又追赠为秦州总管、司空。并没有子嗣留下!

所以,历史上的李元霸的原型并不是像评书中说的那般武功天下第一,但是身世却是差不多是李世民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十多岁的时候死了。



但是那种神功盖世的形象只是小说杜撰的人物形象罢了。不过据说当时演义写的也是李玄霸,但是为了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就将李玄霸改成了李元霸。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中发表哦!


非说不凡


《说唐演义全传》中,李元霸为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一下午将十八路反王180万人马杀的只剩60余万。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但是我很遗憾,说唐跟真实历史是两码事,说唐无论人物还是故事跟正史一丁点关系都没有。李玄霸是李渊嫡三子,李世民的同母弟弟,两人差了也就一两岁,他周岁14时死了,唐人虚两岁,死因不明。

真实历史李玄霸应该是怎么个人?第一个除非他先天残疾,不然肯定会武,李家是以武兴家,从武德年间李渊对李玄霸一系列追封来看,李渊应该是经常怀念这个儿子,或者说李渊很宠爱这个儿子,那么李渊去晋阳当官应该会带上他,因为历史上李渊带了李世民,这个很重要,如果他没死的话,他也能混个“晋阳元从”,那么最后应该的官职是,亲王(晋魏赵,晋的可能性大,因为李元吉是齐王,哥哥没理由不如弟弟),纳言(这个可能),州牧或者州总管,司空或者司徒。

以上官职真实历史李元吉基本上都得到了,说说这些官职,纳言就是宰相,有资格进入政事堂,李元吉因为表现不好很晚才得到这个位置,李世民也是宰相,他是尚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州牧有点荣誉的性质,如果是什么什么总管那就是领兵的,司空是三公,荣誉头像,李世民是司徒,后来李元吉也是司空。

结论是,如果李玄霸没死,他最后只要表现不太差,就能进政事堂,相当于今天常委会,而他的任务有三个可能,一,负责北方突厥,二,南下平定江南,三,给李世民打下手,看他水平定,如果水平高,那么应该是负责北方突厥。


逻辑文史游


历史上并无李元霸。史实中李世民的弟弟叫李玄霸,年少早夭,没有什么事迹,更没有惊天武功。

隋唐演义小说中,李世民的三弟赵王李元霸,手持一对八百斤的大铁锤,勇猛胜过天神,是隋唐第一条好汉。他对其他人的武艺是碾压效果,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被他撕成两片,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勉强挡住他三锤,一个人单枪匹马,大战180万诸侯联军,打死一百多万。最后是被雷公用锤子打死了。

不过这些完全都是小说家的演义。

真实的历史中,李渊确实有一个第三子,叫李玄霸。生于599年,死于614年,年仅虚岁16。虽然他年少时候展现出不错的聪明才智,但毕竟年龄太小,不但来不及上阵杀敌,甚至来不及结婚生子。

李玄霸死后,又过了4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追封李玄霸为卫怀王,又追赠为秦州总管、司空。到了621年,李渊为了不让这个儿子绝后,就把李世民的儿子李泰过继给李玄霸,算是他的后人。

因为李玄霸死的早,给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于是被民间艺人塑造出这么一个怪物来。

后来到了清朝,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大部分玄字都改成了元字。所以李玄霸也就成了李元霸了。

下面是旧唐书的记载:

卫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无子。武德元年,追赠卫王,谥曰怀。四年,封太宗子泰为宜都王以奉其祀,以礼改葬,太子以下送于郭外。泰后徙封于越,又以宗室赠西平王琼之子保定为嗣。贞观五年薨,无子,国除。

巴山夜雨涮锅


李元霸是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说唐》以及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中的虚构人物。在《说唐》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之首,天下无敌。两臂四象不过之力。使一对铁锤,重八百斤。

书中的李元霸号称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被炀帝封为赵王,称西府赵王,书中对他的描写是: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楚汉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通常人们认为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李元吉同母兄,母亲便是李渊的原配太穆皇后窦氏。

元就是玄,两字本可通用,一说因为避康熙讳,清朝把史书中的李玄霸改为李元霸。

李玄霸从身份、年龄都与李元霸接近,似乎是当仁不让的原型。

史书记载:

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封卫怀王,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以太宗子泰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阳。后泰徙封越,更以宗室西平王琼子保定嗣。薨,无子,国除。

大意是说:

李玄霸自幼辩惠。隋朝大业十年,李玄霸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李玄霸为卫王,谥号怀。又追赠为秦州总管、司空。武德四年,唐高祖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为宜都王,作为李玄霸的后嗣。并将李玄霸改葬于芷阳。

关于李玄霸的史料记载就这么多,因为早逝只活到十六岁,他也没做过太多可以被史官记载的事情。

问题在于,李玄霸除了和李元霸一样早夭,没有证据显示他武艺超群有类似开了外挂的战斗值,也没有从军的经历,而自幼辩惠似乎暗示更像一个早慧而身体不太好的文弱孩子。

说李玄霸是原型,那纯粹是因为李玄霸是李渊的儿子。除了儿子这一点是历史原型之外,其他对于李元霸的塑造,完全是创作,与史书记载的李玄霸并无相似之处。

其实,李元霸的原型或许是这一个李建成、李世民的兄弟,只是,他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

  这个原型就是唐朝的淮阳王的李道玄。

李道玄(604年-622年),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隋朝夏州总管李绘之孙,追封河南王李贽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就是说他和李建成、李世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而这个曾祖就是唐皇室李家在关陇集团中获得尊贵地位的原因,李道玄可以说是既亲又贵。

无怪乎,唐朝建立的那一年武德元年的六月初七日,李道玄受封为淮阳王,拜右千牛卫大将军。

武德三年(620年),李道玄跟随堂兄秦王李世民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攻打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李道玄率先登城冲入敌阵,当时他只有十七岁,李世民对他的勇武甚为惊奇,赏赐给他布帛一千段。

武德四年(621年),他继续随堂兄李世民攻打窦建德,七月升任洛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七月,任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负责讨伐刘黑闼。十月十七日,战败身亡,此时他年仅十九岁。

李道玄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谥号壮王,史称淮阳壮王。


史书记载,李道玄性情谨慎笃厚,精通武艺,举止文雅,谨慎笃厚和举止文雅自然与李元霸画风不协调,但精通武艺、少年勇武,而且是唐朝宗室贵族核心成员,名字又是小玄子,这和李元霸是非常符合的。

至于少年早夭死于战阵,则更相符合了。

李道玄多次跟随李世民征伐,李世民对这个堂弟的去世深为痛惜,对人说道:

道玄常跟随我征伐,见我深入敌阵,心中羡慕想要模仿,才会这样。

并为李道玄的阵亡而痛哭不已。

李道玄的阵亡的原因是他与副将史万宝不和。

当时,李道玄率领轻骑兵率先出战冲入敌阵,命史万宝率大军随后。史万宝按兵不动,对他的亲信说:

我奉皇帝手书敕令说淮阳王是毛孩子,军队行动均委托老夫我。现在淮阳王冒冒失失地出击,如果和他一同进攻,必然一起失败导致覆没,不如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如果淮阳王失败,敌人必定争相前进,我坚守以待,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这样一来,李道玄孤军深入敌阵战败阵亡。史万宝带兵准备战斗,但士兵都没有斗志,唐军因此大败。

史万宝是不是有唐高祖李渊委任他当实际指挥官的手书敕令,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至少“用淮阳王作饵引诱敌人”这个计策是完全失败了,而且用身为主帅的宗室贵族来诱饵,也夸他想得出。

所以关于李道玄之死有阴谋论的说法,史万宝的嫌疑很大。

唐高祖李渊有个儿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经常混用。问题是历史上的李玄霸十几岁就夭亡了。有人说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

历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们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国李虎。李渊称帝后封李道玄为淮阳壮王。这个李道玄可够阳壮的。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攻打李渊的老巢并州(今山西太原),齐王李元吉不战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请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击败宋金刚。李道玄当时还只有十五岁,估计这是他第一次上阵打仗,结果第一个杀上城头,立下头功。后来又跟着李世民讨伐洛阳王世充,转战河南,围困洛阳,立下累累战功。窦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与之对峙于洛阳东北的军事重镇虎牢关。李世民一向喜欢带着小部队的轻骑兵侦察敌情,曾因此多次遇险,这次又遭遇窦建德的大部队。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敌军到后杀出来,竟然杀退了敌军。

李道玄作战风格与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锐的轻骑兵部队。会战的时候,甚至亲自率领这支部队迎头杀入敌阵,锐不可当,通常能一直杀到敌人的队尾,贯通到底,再杀回来,反复冲击,直到敌人阵形大乱,丧失斗志,大部队同时掩杀过去。这个战术几乎是百战百胜。在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对这个战术评价很高,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凿穿”战术,寇仲就一再使用这个战术,其实纯粹是抄袭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随李世民转战泗水的时候,经常是这支精锐部队的主力之一。《新唐书》里说李道玄“贯贼阵出其背,复引还,贼皆靡,所发命中。”担任这种作战任务对武力要求最高,要求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可以想象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新唐书》里还说他“每赴敌,飞矢著身如猬,气益厉。”


李道玄以主将的身份,不老老实实坐镇中军,身先士卒当前锋,这也是败亡之本。主将应该像电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样:“山,是不动的!”李道玄明显是受了李世民的影响。李世民最喜欢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李道玄战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自责说:“自从起兵以来,道玄经常是跟随我征战。他每每见到我深入敌后,都能最终战胜敌人,总是羡慕我,所以才会效仿。可惜这么年轻就死了!”李道玄战死时只有十九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