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记住,没有胜利,而是结束”。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文学固然消灭不了病疫,但写作的人必须有态度、有高度、有温度”。

方方的“武汉日记”火了,在武汉疫情这场民族的大灾难面前,整个文坛和知识精英阶层集体失声的时候,方方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后她在这座城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震动了整个网络。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支持者认为她仗义执言敢说真话,是当代的鲁迅;非议者认为她“传播负能量”缺乏大局观,更有甚者上纲上线气势汹汹。

方方是谁?要不是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清楚方方是何人。方方,真名汪方,生于1955年。1978年,在当过4年搬运工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9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著有多部长篇小说,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方方是读鲁迅长大的,鲁迅对她的影响无处不在,“我发现,在不同的年龄层读鲁迅,会有不同的收获。”方方不仅喜欢鲁迅的文章,还欣赏鲁迅的傲骨气质。

2015年,方方实名揭露文坛黑幕,并公开表示“大不了不当作协主席”。甚至受到人身攻击和威胁时,她也没有退却。

方方不是鲁迅,也没有鲁迅的高度和深度,鲁迅的匕首投向的是封建礼教和丑恶的人性,“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方方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出于最起码的人性,在灾难之时说了一些感想和实话,一些最普通的常识。方方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常识缺乏的时代格外显眼瞩目。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方方说过,“把这种非常时期的人和事记录下来,难道不是我们当作家的人所应该做的吗?”

现在是一个犬儒主义的时代,已经不是鲁迅先生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时代。知识分子大多数缺少的是骨气与担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明哲保身沉默寡言还算是好的,更有人时时时刻刻都忘不了附炎趋势拍马屁。

“感谢你,冠状病毒君”的所谓诗作的截屏出现时,人们不得不惊叹,有些文人无耻到什么程度。

易中天在《武汉铆起,马屁精滚开》中写道:马屁精是土特产。每到国难当头,他们就会不甘寂寞地跳出来舞文弄墨,标准动作则有两个:一是把丧事办成喜事,二是吹捧领导人。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写影视剧挺红的作家六六到武汉了,六六说:“幸亏我来武汉了,再不来素材都没了……”,典型的一副市侩面孔。

武汉疫情就是个照妖镜,各种各样的人都显现出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方方在自己的小说中常常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1936年2月,鲁迅曾说: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

方方不是鲁迅,也是一个正直有良心敢说话的文人。方方不缺乏鲁迅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面对灾难,一个文人的应该如何表现?方方的回答是:“我记录下这些细碎,是要告诉那些有罪的人们:不是只有死者和病人承受了灾难,我们所有的普通人,都在为这场人祸付出代价。”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集体的沉默,这是可怕的”,面对灾情,方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是方方的底色。方方坚持知识分子独立性,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卑躬屈膝,只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我虽然人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坚持为自己的内心写作。文学几千年来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有许多作家按照自己的心灵去写作。”

方方按照自己的心灵写作,写出了武汉人的悲情,无数平民的卑微和无奈。不知为何方方的日记激怒了很多人,遭到不少人的恶意辱骂和围攻。有人认为方方不过是文人的矫情,祥林嫂的哀怨,制造恐慌感,影响凝聚力,甚至有人无限上纲骂方方是:“汉奸、内贼、伪士、术士、撒谎的骗子、新冠病毒的同盟军”。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缺乏起码的人性和常识,一味指责方方太阴暗看不到光明,如果这些人设身处地在武汉,如方方所说的“呼救无用,求医无门,寻药无着的绝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时候,他自己会不会说你看到黑暗你也黑暗,你看到光明你也光明。有些人就是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武汉人民,他们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如何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问题。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可是知识分子和作家群已经变成沉默的大多数,事不关己明哲保身,方方敢怒敢言,用自己的笔回答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平庸之恶”就是那些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的明哲保身的人。他们逃避了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对发生在身边的假丑恶总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异于行尸走肉。

方方不是鲁迅,但也拷问自己,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


知识分子不能丧失对他人苦难的感受能力,对大众痛苦的无动于衷,良心与责任,人道主义情怀,这都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品格。

方方说:“新冠肺炎还在肆虐,不知还有多少人正面临着生离死别,还有多少家庭没有明天。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所以我们需要对眼前的苦难哀悼,我们还需要忏悔。苦难必将过去,但仅止于哀悼和忏悔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反省。”

批判与反省,这是知识分子的标签;宽容与开放,这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在讲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难道连个方方的声音都容不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