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与风水学

历史上,将上古时代的神农时代定为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考古学上谓之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以临潼姜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以及大墩子,刘林,大汶口遗址为其标志。

神农与风水学


神农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经常用诗歌与音乐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人们在平原地区建筑教高大的房子;并且在日中的时候可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交易,以换取自己哦所需。

“谢天上之赐,承伏羲建天竿,移于平旷塬坝,名柱”,说明神农时代所使用的历法来自于伏羲,不过神农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

比如将测日的圭表移到了平原上,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更准确的命名并与农时紧密结合起来等。

神农时代的历法,节气理论,谷物种植方法等,其实伏羲时代就有了,不过神农使其更加完善,使谷物种植更加科学合理,使历法与节气理论更适合与农耕,所以后世的人们将神农并列为“农黄”,并将许多有关农业的发明归功于他。

神农与风水学


神农的发明有三个方面。第一,他发明了梨等农业生产工具,使农业种植更加方便;第二,他发明了中草药,为后世开辟了医药之先;第三,他发明了建筑风水学。

古代文献中说“有连山建木之典”,其实就是神农时代便有了用连山规定建屋的准则。“典”字,便是准则,律法,经纬之意。上古最早的典,便是立在山上的圭表。

圭表反应的是“天”的准则,在燧人氏时代便已懂得用圭表测日影以反应季节的变化。圭表将天上的准则反映到地上的日影,所以只有掌握圭表记时的人,才可以成为部落的首领。

自伏羲之后,圭表测日的历法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并且有了专职的天文观测人员,于是圭表便成为部落首领的标志。古代帝王自命为“天子”便是如此。神农氏一族是长于观天象的氏族,他们不但继承了伏羲的天文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历法与农事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畜牧与农业文化,使母系氏族社会走向了繁荣鼎盛。

神农跋山涉水,到处寻找草药,有可能一方面也是在寻找可以种植的谷物,于是尝尽百草,总结出中草药的五气和五味的概念,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在跋山涉水中神农必然会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地理常识,又由于此时人们已建屋而居,所以将地理知识与八卦知识及建房理论结合起来,也是极有可能的。由此可以推断,后人所程的《连山易》其实是一种有关建筑风水的书籍。

后人说《连山易》以“艮为始”,则是说明了山脉在风水中的作用。这正是后人看风水第一要审察的地方。《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列皆六十有四。”

由此可知,周朝太卜要掌握三种占断的方法,而不是《易经》的三个版本。从我国考古出生的建筑可以看出风水学在建筑中运用的轨迹。而风水学来源于伏羲则有些太早,只有神农时代,农作物的种植结束了人类长期的流浪生活,在多年的定居生活中,结合八卦理论逐渐形成了建筑风水学。

不过这种知识由专职人员掌握,当帝王建屋时,掌握这种知识的人可以向帝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以周朝太卜也要掌握这门学问。

风水学只有是神农所创,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考古上为什么没有发现较大的建筑群这一现象。中国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谷物,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却唯独没有发现较大的建筑群。

神农与风水学


这是因为,中国的风水学认为土木结构的房屋对人体是最有益的;土木结构的建筑自然没有砖石结构的房屋保存长久。

另外,在房屋建筑的尺寸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并不是想建多大就建多大,越大越好。比如北京故宫的居住者,不可谓不富,其所处的时代在世界上也不可谓不文明,但其卧室却不超过九平方米。

一个大国之君的卧室竟然不超过九平方米,这在西方国家一定很难理解。而在中国则是有说法的,因为中国风水学认为“室大则气散”,所以卧室一般不能大于九平方米,即使是帝王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