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養魚”政策,益於培育納稅新主力

放水養魚”政策,益於培育納稅新主力

黃策

減稅毫無疑問成為今年中國財政政策的主要基調。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新任財長劉昆再次強調今年減稅的決心,透露將繼續調整增值稅水平,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是官方對於“減稅降費”的最新表態。

減稅不僅涉及線下實體產業,也必將給電商帶來實質利好。某種意義上,這可以看作是“電商納稅”爭議的一個蓋棺論定。其實,從稅收決策層近年的表現看,一直有為“小微電商”減輕稅負的想法,這個想法在今年將得到落實。2017年3月31日,在全國工商聯和國稅總局舉辦“深化稅收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上,釋放出稅收槓桿調節方向的信息,其實已對民營企業相當有利。

國稅總局局長王軍在講話中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如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千方百計促進民營和所有企業發展。

王軍曾表示:技術上要想對小企業徵稅完全可以做到。但對於小電商,對於新興業態特別是能就業的新業態,在處理徵稅上要非常慎重。應該更多支持發展。事實上,為小微企業減免稅收,可以看作是國稅總局一貫的立場。王軍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即指出:今年的減稅措施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最多,分量很重,力度很大,將覆蓋惠及上億的自然人和幾千萬家企業。他還指出,減稅措施著力減輕小微企業和工薪階層的稅負,鼓勵創業、促進消費、改善民生。

減稅降費“放水養魚”的一貫政策正在加速呈現成效。比如2017年,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合計納稅366億元,平均每天納稅1億元,更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超過2900億元。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生態催生了許多納稅明星,許多傳統企業立足天貓開展數字化轉型,納稅規模持續走高。

如國貨製造業巨頭美的,連續多年在天貓年銷售額過百億。通過和天貓出海合作,美的開拓海外市場,打響“中國品牌”,擁抱“新零售”帶來的亮眼業績,支撐起2017年美的超過140億的納稅規模。

不僅美的這樣的巨頭企業,許多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如老字號五芳齋電商平臺獲得“第二春”,2016年利稅就規模就達3.36億元;通過天貓渠道走紅的休閒食品品牌“三隻松鼠”,更是連續三年業績翻幾番,到2017年9月在天貓累計銷售過百億,早在2016年就實現納稅超1億。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國家不斷推行減稅措施,稅收收入的增幅也一度放緩,但2017年中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7%。一邊是減稅,一邊是稅收收入振幅的回升,如何解釋這種現象?這正源於減稅帶來的企業效益的改善與隨之而來的實體經濟振興,尤其是國家鼓勵創新發展,有利於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平臺培育出新的稅基成為納稅新主力。

阿里本身作為納稅超級大戶,也以平臺效應和帶動振興實體經濟極大拓寬稅基創造新稅源,這樣的模式也在引發學界以此為基礎重新審視電商徵稅議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目前社會上對電商徵稅的討論存在誤區。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電商平臺本身已成為國家納稅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平臺拉動海量稅收的事實。對平臺上的小企業徵稅加稅的觀點,不僅與國家一貫政策不符,也不利於放水養魚,拓寬稅基、拉動就業。

國家對“小微電商”的態度就是“放水養魚”。而真正要達到“放水養魚,拓寬稅基,拉動就業”的目標,需要做得還不僅僅是為小微電商減免稅收,還要有進一步的鼓勵之策。

實踐證明,作為一個有著“創業孵化器”色彩的平臺生態,電商發展不只是直接貢獻稅收,也會通過促進海量平臺企業的成長,間接帶動稅收。而未來,作為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體”,隨著其雲計算等技術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所能產生的稅收帶動效應只會更強。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等曾建言出臺《數字經濟促進法》,為中國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明乎此,就不會再對“小微電商”減免稅收再心生干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