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敵人的擔架上,他毫不畏懼的扯斷了自己的腸子

斷腸,通常作為一種形象的說法,被人們用來形容極度的痛苦。然而,對於陳樹湘來說,這不只是一個文學詞彙,而是一種生死抉擇,一種忠誠信仰、決不屈服的革命宣言。

在敵人的擔架上,他毫不畏懼的扯斷了自己的腸子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紅軍長征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都是極為悲壯的5天。在這5天當中,中央紅軍數萬名官兵血染湘江,付出極大代價,像抬轎子一樣抬著軍委縱隊渡過湘江。

這個“轎子”的前方右翼是紅1軍團,前方左翼是紅3軍團,側後方是紅8軍團和紅9軍團,隊尾殿後的則是紅5軍團,連軍委縱隊加起來一共8.6萬人。

而堵截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有劉建緒、薛嶽、周渾元、李雲傑、李韞珩5路中央軍,還有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廣東的陳濟棠,以及何鍵的湘軍,共26個師30萬人。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敵人憑藉飛機和炮火優勢,像潮水一樣湧上來,在界首、泉州、道縣等地的狹小區域內,不斷擠壓著中央紅軍的生存空間。紅軍將士知道,身後便是黨中央,已經退無可退,唯有絕地反擊,才有一線生機。

12月1日凌晨3點,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聯名致紅1軍團和紅3軍團一封電報:

林、聶、彭、楊:

一日戰鬥,關係我野戰軍全部西進,勝利可開闢今後的發展前途,退則我野戰軍將被敵層層切斷。我一、三軍團首長及政治部,應連夜派遣政工人員分入到各連隊進行戰鬥鼓動,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勝負關係全局。人人要以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克服疲勞現象,以堅決的突擊執行進攻與消滅敵人的任務,保證軍委一號一時半作戰命令全部實現。打退敵人佔領的地方,消滅敵人進攻的部隊,開闢西進的道路,保證我野戰軍全部突過封鎖線,應是今日作戰的基本口號。望高舉著勝利的旗幟向著火線上去!

“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道出了當時形勢之嚴峻。總指揮部裡,周恩來和朱德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睡覺了,他們面容極度消瘦而又極其堅毅。他們知道,決定紅軍生死存亡的時刻到來了。

在敵人的擔架上,他毫不畏懼的扯斷了自己的腸子

1934年12月1日中午,博古、李德終於到達湘江東岸。眼前的情景令他們十分震驚:天上數十架飛機輪番俯衝轟炸,江水不時被激起數道水柱,幾座浮橋也被炸斷,江面上漂著竹竿、木板、各種雜物以及人和馬的屍體。紅軍工兵們冒死搶修被炸壞的浮橋,江邊渡口上擠滿了等待渡江的人群。

下午5時30分,軍委縱隊終於全部渡過湘江。這時,從界首方向衝過來的桂軍距離渡口僅剩不到兩公里,子彈都打到了浮橋上。

但湘江以東還有未過江的紅軍部隊,那是擔任整個中央紅軍後衛任務的紅5軍團34師,後人也尊稱他們為“絕命後衛師”。

6天前,軍委縱隊離開道縣,開始向湘江渡口方向行進時,紅5軍團主力部隊緊跟著到達道縣以東地區,接替紅3軍團4師的阻擊陣地。

這時紅5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接到中革軍委命令,要求34師留在原地“堅決阻擊尾追之敵”。

也許意識到34師官兵將面臨極其危險的境地,命令還特別指出:“萬一被敵截斷,返回湖南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34師是有原因的。

34師雖然隸屬紅5軍團,但並不是董振堂帶來的國民黨寧都起義部隊,而是由閩西地方紅色武裝發展而來。師長陳樹湘,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是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幹部。全師大多數幹部都是原紅4軍的骨幹,政治立場堅定,作戰經驗豐富。而戰士全部來自貧苦的青年農民,士氣旺盛,作戰能力很強。

然而,此時此刻,34師的命運幾乎已成定局。

中央紅軍主力西進後,陳樹湘率部進入文市以東地區,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正面相遇,戰鬥從11月29日一直持續到12月1日,原本6000多人的34師,只剩下1000餘人。

當軍委縱隊渡過湘江後,34師接到的最後一個命令是:放棄阻擊陣地,“立即向湘江渡口轉移,並且迅速渡江”。

可是,此時34師距離湘江渡口還有80多公里路程,而且通往湘江渡口的所有道路都已被敵人封鎖。

34師四面被圍,孤立無援。

由於總是處在後衛位置,沿途的糧食都被前面經過的部隊籌集一空,34師已斷糧多日,官兵們飢腸轆轆,卻依舊堅持戰鬥。儘管地處南方,但綿綿的細雨,令人更覺寒冷。

夜幕降臨時,陳樹湘向全師宣佈兩條決定:一、尋找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圍出去,到湘南發展游擊戰爭;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經過連續十幾天作戰,34師被敵人分割成數塊。彈藥打光後,紅軍便開始肉搏。師政委程翠林、師參謀長王光道先後戰死,陳樹湘腹部中彈,昏迷中被俘。

眼見抓到一名紅軍師長,敵人十分高興,趕忙將陳樹湘抬到一間布鋪裡,為他找醫送飯,企圖從陳樹湘口中得到紅軍的情報。陳樹湘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毫不動搖,拒醫絕食。

1934年12月18日早晨,敵人將陳樹湘抬往道縣縣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時許,當行至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附近時,陳樹湘乘敵不備,咬緊牙關,忍著劇痛,用手從傷口伸入腹部,摳出腸子,用力扯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

這種自我選擇的犧牲,這種自我實施的犧牲,超越了生理能夠忍耐的極限,極其慘烈,撼人心魄!

陳樹湘和英勇的紅34師,以戰功之偉、犧牲之大、悲壯之極,永遠銘記在後人心中。

在敵人的擔架上,他毫不畏懼的扯斷了自己的腸子

​高爾基說過:“歷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創造的。”因其悲壯,所以震撼。我們今天回望歷史、回望英烈,不只是為了紀念,不只是為了緬懷,也不只是為了採擷耀眼的歷史之花,更是為了獲取熔岩一般運行奔突的地火,那就是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