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的房價會不會暴跌?

用戶61620509837


從調控風向標和效果看,樓市炒做的、水分很大的城市會有一跌。一般跌幅會在20~40%左右。

比如,去年炒做的北京燕郊、通州、以及北京周邊小城市。

今年的廈門,據說跌了10000一平,引起廈門樓市一片恐慌。預測廈門樓市還會繼續下探。

預測,下半年三亞開始啟動20%左右的跌幅。據中介說,三亞二手房滯銷,不跌10~15%很難脫手。

我國樓市發展這麼多年,思路是清晰可見的,需要樓市保持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炒做,讓樓市半年上漲50%以上,不但擾亂樓市經濟發展秩序,甚至把我國經濟帶入金融風險的邊緣。

去虛火,化毒療傷是這次調控要點;保持樓價穩定是核心,避免央行放水資金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

大部分城市在遏制樓市上漲的新政策思維下會樓市保持平穩的趨勢。

不要太看空樓市,整體跌還不具備條件。

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世界經濟環境,經濟穩中求進是基本邏輯。我國樓市持續性的跌,引起金融風險是美國人的陰謀。

美國欺人太甚的經濟制裁,只會惹怒我國不斷反擊。反擊戰中,我國經濟穩定性是茲事體大、當務之急。

棚改還會在四線~六線城市發酵,不過其樓市漲幅不大。

下半年,有經濟發展空間的樓市還是具備上漲條件。比如有自貿區概念支撐的海口。

比如經濟持續發展不錯的貴州、成都、重慶等。

比如有絲綢之路的西安。

還有,有轉型開始逐漸明朗的太原。

樓市下半場投資在政策引導下,慢慢處於穩定階段。

房產稅的出臺根本不會左右樓市向下波動,它只是給地方政府一個經濟來源,別再依靠賣土地創收了。


我愛說房產


房價暴跌不可能。

我說一個觀點,房價暴漲的時候,政策往往後知後覺,但房價暴跌,甚至出現下跌的苗頭,政策往往先知先覺。

你們看宜昌,看河間。這兩個城市沒什麼知名度,房價還在漲,但已經開始限售了。你說可能是因為防止炒房而出臺限售嗎?

職業炒房客沒那麼傻,他們比普通剛需聰明得多,對政策研究比剛需透徹得多,什麼地方的房子能買,什麼地方的房子不能買,他們是最精明的一群人。

所以,限售不是為了嚇退炒房客,而是為了鎖住流動性,防止資金流出。三四線城市本身流動性就不好,再加上限售,房子根本就是磚頭,你就是房價降到一塊錢,沒人買,其實也是枉然。而那些買了房子的人,還是得乖乖還貸。中國人向來沒有主動斷供的習慣,而經濟還在上漲,被動斷供的可能性也很小。

三四線沒什麼投資價值,未來房價也許會下跌,但對整體的影響並不大,這些城市本來就沒什麼前途,維持住現狀即可。重點還是在大中城市。

而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我的觀點是,房價還是會慢漲。整體調控環境已經杜絕了保房價暴漲暴跌的可能。看看長沙,幾乎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了。

而從供需的角度來說,整體供應並不會大幅增加,商品房比例被壓縮,保障房在增加。這也是穩定房價的方式之一。

我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有小城市的房子,早點置換成大中城市的房子,後者才安全。有房票的剛需,該上車還是上車,跟你有關的是房貸利率,房價並不是很重要了。房貸利率上漲,讓你會很難受。


樓市微觀察


整體不會暴跌。

首先我們來看看可能產生暴跌的因素,無非就是兩個,一供遠大於求,二地產泡沫被捅破。

供大於求是不存在的。

一二線城市虹吸效應,湧入人口絡繹不絕,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安置,購房需求仍在持續。不過再過個大概半年左右,等到三四線城市棚改進度逐漸完成,調控政策逐步從一二線城市延伸到三四線城市,其經濟體量有支撐不起當地高房價的時候,房價可能就會降咯。

刺破泡沫國家是堅決不讓發生的。

日本90年代為了捅破資本市場和樓市泡沫,政府來了一發貨幣緊縮政策,導致股市樓市全線崩盤,直接把“日本經濟危機”這個詞送入教科書。

不過日本的震盪也不能讓政府背鍋,因為市民不斷地向樓市股市湧入,把泡沫炒得越來越大,政府是不得以而為之的強行調控。

我國現在就正在從上面兩個方面來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一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讓泡沫繼續擴大,二繼續施行穩健貨幣政策,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倒好說,國家一直以來的貨幣政策都取得不錯成效,可一是很難的,你說不讓泡沫增大泡沫就不增了嗎,無數炒房客開發商的行為你能夠支配嗎?可恰恰這次國家是要發力了。

隨著國家房價調控政策的嚴厲施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舉措在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已經取得明顯效果。

住建部約談三亞等地政府,實行“房價問責制”,房價再漲,烏紗不保。

限購限售政策繼續擴大,把老百姓的資金“冰凍”在樓市裡(這不就和日本當時貨幣緊縮效果差不多嗎,不得不說中國政府還是有一手)。

包括最近屢屢出現的土地流拍也說明開發商拿地越來越難,房地產行業或將進行一輪大洗牌,開發商越少,房價越難漲。

總之,為了維持國家穩定,國家會想盡辦法穩住房價,暴跌的話就太小看祖國的宏觀調控實力了。


洋蔥先生APP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1、2018年下半年;2、暴跌;

我不知道這位網友說的暴跌是跌多少才叫暴跌?我們姑且認為在短時間內跌幅超過20%以上來定義暴跌。

自2016年底提出房住不炒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化,一線城市價格停止了上漲,基本以橫盤整理為主,但2017年之後二線,乃至三四線城市卻出現了爆炸性的翻倍漲幅。

其實在提出房住不炒的時候,也提出了因城施策的方針,但大多數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房住不炒”這四個極為高調的字,而忽略了“因城施策”這四個極為低調的字,造成很多人認為全國的房價都要下跌了。

各位一定要看清楚了,房住不炒這四個字中沒有說讓房價下跌,部分大眾期待房價下跌只是對“房住不炒”這個字的臆測。而大多數人因為這樣的臆測錯失了二線城市房價的翻倍暴漲。

另外,目前國家依然對房地產市場實施較為嚴厲的調控,包括首付比例、利率上調、限售等等一系列的組合拳,但是、但是、但是,我用三個但是來強調:從來沒說過讓房價下跌、暴跌這些詞!

所以,大眾也不要因為調控房地產市場就想到要下跌,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也希望大眾少一些臆測、猜想!


綜上,2018年下半年房價有波動,但不會暴跌!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喜歡嗎?別忘記點贊,留下腳印,常聊!


天檀


答案是肯定不會,因為沒有空間可以降價了。

地皮不降價,銀行貸款不降息,鋼筋水泥不降價,人工在漲價,誰又曾看見房產企業的現狀呢。可以不掙錢,也可以短期賠錢,已經控制很長時間了,假如大批量的房地產企業支撐不下去了,那麼哪個行業能不受影響呢?

隨著調控政策的不斷升級,很多地區的房價已經下滑很多了。北京東側北三縣的房價已經可以說是打對摺了。16年底至17年中旬房價最高峰時已經達到三萬多一平,而現在的價格只有一萬六七,我認為已經低於成本價了。沒有降價的空間了。

不是購買力不足,而是被擋在門外的人太多了,假如現在放開限購政策,每個人都知道房子的價格會有多大變化。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等著房價降到最低。

其實房子是一個保障生活的必需品。俗稱的“衣食住行”當中的“住”指的就是房子了,並且房子有一個特性,就是固定性,北漂的人不可能把老家的房子搬到北京吧。因為房價太高,這個城市留下了多少人的青春卻沒留下他們的人呀。這就是現實。調控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穩定房價,而非一味地壓低房價。這就是為什麼一直調控而不限價。假如北京的房價都必須控制在兩萬以內,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購買力將飆升幾十倍,後果是什麼,就是買不到房子。大家還會依然的抱怨。

任何地區都不要指望房價會暴跌了,因為承受不起。暴跌了稅收怎麼辦,人口就業怎麼辦,涉及的行業有多少。房產和人生一樣,很艱難,挺過來了,就是苦一陣子,沒挺過來那會苦一輩子。香港的房價隨隨便便就二三十萬一平米,依然有市場,有購買力。支撐價格的是購買力,現在只不過是購買力受限而已,而非真的沒有購買力。不要想暴跌了,能買趕快買吧,不要只留下後悔。


小月門市


2018年下半年,部分地區會跌,部分地區不再上漲,但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從7月底最新的政策動向看,至少在今年內,房價暴漲已經失去了政策的基礎,甚至連“漲”都將成為調控的對象。

至於房價會不會暴跌,我想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

第一,擠壓水分式的下跌肯定會發生。

對於過去兩年暴漲的純炒作地區來說,水分被擠出去是肯定的。事實上,有的地方正在擠水分。

這樣的地區,並沒有實質性的需求基礎,只是“信息”性質的炒作。一旦面臨政策的壓力,肯定會露出原形。

而跌的幅度,看水分的大小吧!

第二,需求性上漲的地區,不會上漲,甚至會跌,但幅度不會太大。

北上廣深這樣的地區,屬於需求性上漲。在限購的壓力下,有的地區已經有下降的趨勢。而有的地區比如深圳,正在實行更加嚴厲的政策。但效果如何,尚待觀望。如果像之前每月降幾十塊錢的話,那意義不大。

第三,房價與地方政府財政的捆綁程度,還需要實踐檢驗。一旦捆綁過深,那會對政策產生牴觸。

這個因素,最為重要。

所以,2018年下半年的房價失去了暴漲的基礎,不再上漲將成為主流;而下降,將不再稀奇;至於暴跌,一些大城市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靜觀財經


2018 年下半年房價不會暴跌,今年的房價還會是橫盤。

根據最新的中央工作會議的精神和新華社連續發表的文章看,嚴控房價不是一年半載的事,下半年各地都將出臺更嚴的調控措施,房價大漲至少這五六年就別做夢了,有些炒房資金關在裡面了,深圳最新政策是個人購房三年內不得上市,那就是從你從簽單到出手,起碼得五六年,這期間你就別指望增多少值了。

是不是就會暴跌呢?肯定不會,市場沒有形成暴跌的預期,國家調控也不是為了暴跌,國家說引導市場走向合理預期,那就是穩字當頭,穩房價,穩預期,從而穩經濟。

一二線城市的剛需,如果有購房資格,遇到鐘意的房子,當前價格還是可以買的,反正你是自住,沒有風險。

三四五線房子跟漲過頭了,沒人搶也沒幾個人買,但價格卻比一線城市積極,現在帶頭大哥不動了,你這些小弟就要掂量掂量了,是跟著老大扛還是開始溜?

老大們扛的住,因為供應量有限,城市容量有限,還有不少人等著往裡擠。

估計要跌首先就是從那些小縣城開始,本來就沒幾個人買,也跟著漲。跌多久?這輪漲價是十年,那麼跌十年並不稀奇。跌多少?有個標準,當地平均工資一月大概買一平,也就是說,大約6年的工資可買一套房。

所以未來房價下行是肯定的。

但不是很快就會下跌,凡事都有個過程。可能有兩年的橫盤期,還要博弈,要市場認為確實漲多了,漲不動了,市場預期向下,就會開始跌,但下跌也是緩慢平穩的,一年跌去10%,用幾年跌,這樣也不會過多傷害囤房一族的利益,用時間來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跌去一半,就會穩住,再看到時候的情況,如果收入跟上了,那也就跌到位了,那時房子可能足夠住了,也許真正實現了房子住的屬性,一般城市的房子還真就是房子,就是人住的地方。

而大都市和省會城市,因為供應和容量的原因,還有長期的市場需求,房價不會跟著跌什麼,物以稀為貴,價格可能相對穩定。

所以未來房價走勢很可能出現分化,有的地方穩定,更多地方下行,但也不是來得那麼快。18年下半年房價不會暴跌。




無語石1


首先說2018年下半年的房價不會暴跌,其次是2018年包括今後至少三年都不適合買房。


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商品價格暴漲之後,必然會有一定跌幅。但是房價問題顯然不會這麼簡單。


房產作為事實的支柱經濟,牽扯的利益太多,房企和個人購房者向銀行的貸款超過30萬億,僅從防範金融風險考慮,房價也不允許暴跌。


2018年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說法時有耳聞。對應的則是急劇攀升的居民家庭負債,資管新規的實施,銀行表裡表外業務的清理整頓,以及越來越多的債券違約,P2P平臺爆雷等等。


所謂金融風險,無非是過度放貸的結果,形成比美國次級貸更刺激的龐大債務規模。


貸款的收緊,導致房企極度缺錢,對於個人購房者,則是首套房利率提升,首付增加,限售限購。


房企缺錢,融資渠道一條條被掐斷,為了避免資金鍊斷裂,部分房企降價銷售就成為很直觀的結果。但是考慮到群眾普遍買漲不買跌,降價的話前面的購房者就會打砸鬧,顯然需要高明的技巧才能降。否則的話,還不如僱群眾演員,繼續製造搶房氣氛銷售更好。


總體而言,大降的基礎不存在,想降,也要考慮國際影響,不一定能得到同意。


兵敗如山倒,一降成汪洋。


至於說2018年之後三年內不要買房,是因為現在再往後三年,房價即使出現30%以上的降幅,依然處於高位,遠遠偏離了應有的真實價值。財智成功認為合理的房價是一個人的月收入可以買一平米房子,所以現在多數城市房價都應該腰斬之後再斬一大截才行,顯然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土地公公做出配合。


高位接盤,就要承擔更多的降價風險,跟炒股是一個道理。房價低的年代,房子全款存三年期大額存單,一年的利息不一定夠一年的租金。如今同樣的金額,存大額存單,4%年收益率,差不多可以租兩套同一位置的房子。那麼,還是耐心等等吧。


新房不要買,更不要去接盤二手房,這是今後三年應有的姿態。


房炒不住的人太多,是房價到如今高度的重要原因。不斷提升的貸款利率和日趨臨近的房產稅則是壓垮這些死驢的最後兩根海草。


在發展經濟和保房價之間,相信聰明人都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高負債;

老齡化;

社保金缺口;

出口貿易問題;

產能過剩;

居民家庭負債過高;

消費增速下滑;

未富先老,問題重重,發展經濟,任重道遠,再撐房價,萬事蹉跎。


財智成功


不要說暴跌,就是說樓市有沒有穩住,有沒有把上漲的勢頭有效摁下,也值得論道論道。

9月15日,統計局發佈了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環比上漲的有67個,只有廈門一城下跌,以及有兩個城市不漲不跌持平。這說明,在樓市調控收緊的情形下,房價上漲的預期仍然較為強烈,今年下半年還剩有不到四個月,按這個態勢走下去,想房價想暴跌,門都沒有。

暴跌想法是個誤區,起碼認為在今年下半年臆想可能會出現,更是個誤區。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住宅新開工面積70611萬平方米,增長15.0%;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10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商品房銷售面積771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3.2%;商品住宅完成投資38990億元,同比增長13.6%。

無論是新開工面積,還是房企買地熱情、住宅銷售面積,還有投資熱度,今年上半年與去年上半年相比,都呈增長之勢,並不構成下半年暴跌的基本條件。

從統計局8月份70城房價情況看,部分三線城市的房價上漲之勢尤其明顯。可以看到,但凡有房價過熱的情況發生,住建部都會約見相關城市或相關省份,因此,房價雖有上漲的衝動,但只要政策面介入,房價虛火就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被抑制。

房價不可能暴跌,也不可能暴漲,這就是下半年房價最有可能的基本定義。有一種業內評估認為,國內房價漲幅全年同比去年會進一步趨緊,全年商品房平均價格漲幅在7%左右。

根據預測,2018年,房價整體不是暴跌,而是微漲。


波士財經


在中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炒礦,炒玉,炒蒜,炒鹽,最後都以暴跌告終。

中國人投資喜歡一窩蜂湧進,跑的時候也是一窩峰湧出,跟大海的波浪一樣,總有人死在沙灘上,總有人裸遊。

當看到房價只漲不跌,很多人把全部家當押上,還借高利貸炒,因為房子沒讓他們失望過,他們已放鬆了警惕。

過去外資喜歡到中國投資,是因為人民幣堅挺,利息高,08年將1億美元換成人民幣能換7.8億,投7.8億人民幣到現在,不算5%的利息,如按今年最低6.10,能換走1.27億美元,加上利息3.9千萬,換成美元630萬美元,總共足1.66億美元。

如果投資房產,7.8億人民幣至少升值5倍,也就是39億人民幣,按今年最低6.1換成美元,就是6.39億美元。

所以中國房價跌一半,國際投資者賣房還有最少三倍的利潤,跌到80%還有利潤,除非跌90%,或者人民幣貶到10塊以上。

李嘉誠為什麼跑,也在這,早跑早安心,也不會被外匯管制。

中國那些房地產商,學到李嘉誠的皮毛,沒學到李嘉誠的精髓,王健林如果跟李嘉誠一起跑,現在早在英國過紙醉金迷的生活,就因晚一年領悟,才不得不賤賣資產還債,賺的匯不出。

現在國家嚴控外匯,嚴控房價,嚴控銀行,嚴控企業,嚴控地方債,嚴控理財產品,嚴控互金產品,等於堵死了拉抬房價的資金來源,就只剩下一條降價走量的路。

炒房者有大的投資者降價的本錢嗎?

真到奪路而逃時,死的都是炒房者,多套房者,房地產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反正都是銀行貸款,反正都有國外護照,你奈我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