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秦将章邯“从主动作战到消极怠工”是嗅到兔死狗烹味道吗?

大马哈鱼12


作为一代名将,章邯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确实匪夷所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和他内心有关:

一是最秦王朝的失望;二是对自身安危的绝望。

章邯是秦朝两朝老臣、国之重臣,在巨鹿之战前屡建战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既是巨鹿之战的统帅,也是唯一可以对抗项羽的人选。但在巨鹿之战,他拱手相让大好局面,对项羽一退再退,特别是关键时刻不出兵援助另一统帅王离,最终导致王离被围歼兵败。

究其原因,章邯不是没有能力和机会反击,甚至抓住主动权,主因是他内心对当时的秦王朝暴政极度反感,特别是赵高杀李斯事件,让章邯看到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内部却还在争权夺利,让他失望透顶。另外,秦二世对章邯越来越不信任,加上赵高从中作梗,让他感觉到巨鹿之战无论成败,都是一死,最终选择主动兵败,并向项羽投降。

巨鹿之战,最终成为改变秦朝命运甚至中华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


孤本集


一是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二是对手项羽势不可挡,章邯虽勇,奈何秦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开始皇帝信任他,他当然要积极出力,但是连续战败后皇帝不再信任他,甚至开始图谋换掉他,他内外交困,六神无主。


westwood1971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各地纷纷起义,以图推翻暴秦的统治。为了自保,秦二世胡亥只能临时指派当时只是少府之职的章邯为将,来抵挡起义军的脚步。

章邯临危受命,没想到却真的被他闯出了一番天地。秦军在章邯的指挥下,屡战屡胜,眼看着就要消灭起义军了。结果,在巨鹿之战中,章邯等人被项羽击败,秦朝也就此灭亡。

但是实际上,巨鹿之战中,章邯等人虽被击败,但是主动权依旧是掌握在章邯手中的。当时章邯手中的士兵在数量上,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那么,是什么让章邯做出了投降的举动,难道他真的闻到了“兔死狗烹”的味道了吗?

巨鹿之战,王离战败,章邯带领剩下的军队和项羽对峙

秦朝末年,以陈胜吴广起义为开端,各地分封相应,揭开了推翻秦朝的帷幕。章邯临危受命,率领大秦军队迎接起义军。


本来屡屡胜利的起义军,在章邯的手下却屡战屡败。甚至连楚国原来的名将项梁也被章邯杀死。这样的战果使得章邯生出了起义军不过如此的骄傲姿态。因此他决定乘胜追击,围困巨鹿,攻打赵国。

我们都知道,古代行军打仗,粮草是重中之重,章邯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王离军负责攻打巨鹿,自己则率领剩下的军队负责维护粮道。

可以说,章邯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然而,他遇到了项羽。史书上记载项羽只有数万人,而章邯和王离军加起来一共四十万。如果这两路军队合在一起,任你项羽在英勇也无可奈何。

可惜命运就是如此反复无常,章邯兵分两路的决策给了项羽机会。而项羽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王离军,并和章邯形成了对峙。

不过此时的章邯其实依旧有获胜的希望,因为项羽为了击败王离,采用的是破釜沉舟之策,也就是说他是没有后路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疲惫不堪的项羽军是打不过章邯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精神面貌上,章邯都占据着优势。

然而,这个时候,胡亥和赵高来了个神助攻。

胡亥斥责,赵高追杀,章邯投敌

正在章邯犹豫不决,项羽迟疑之际。胡亥来了,胡亥不满章邯连连退却的行为,对他进行了斥责。这样的斥责如果放在别朝也就罢了,章邯或许还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可偏偏如今是赵高掌权,胡亥为帝的时候。

此前那些惹怒赵高和胡亥等大臣的下场历历在目,章邯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家人着想,所以他害怕了。但是章邯终归还是秦朝的大臣,忠君的思想使得他还抱有一丝的希望,于是他就派了长史司马欣去请示。

司马欣到了咸阳以后,不仅受到了赵高的刁难,甚至在他回程的时候遇到了赵高的追杀。这样的遭遇使得章邯确信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就带着几十万秦军投敌了。

而项羽也乐意看见这样的结果,于是就欣然接受了章邯,至此以后,秦朝便再也无力回天,只能乖乖等待灭亡了。

结束语

章邯的投敌,并非是闻到了兔死狗烹的味道,而是赵高和胡亥的昏庸无能,使得他万念俱灰,这才选择了投降项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