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西寺位于洒金桥十字路口,现在的清真西寺已经是中国传统建筑和阿拉伯风格相结合的群落,和别的清真中寺一样门口摆放着一对古旧石墩。洒金桥西寺最早成立于1920年,现清真寺所在地据说原来为佛教的“海会庵”,旧有大殿三间,于1926年年,由脱离洒金桥古寺的教民集巨资2000大洋购买此地改建为清真寺。适逢时任国民第一军七师师长马鸿逵到陕西,遂提“清真西寺”四大字匾额。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清真西寺位于洒金桥十字西北口,所在地原来为佛教的“海会庵”,旧有大殿三间,在清光绪三十二年被改为回教国民小学校,后来因为教派之争于民国十五年由脱离洒金桥北寺的教民集巨资购买此地改建为清真寺。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进入院内十分简洁,和同街的清真古寺相比,虽然建筑风格也是中西合璧,但中国传统建筑保存更多,两侧的厢房还是中国传统民居结构,但礼拜大殿已经是纯粹的阿拉伯风格。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的回坊内,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现在的洒金桥并没有桥,而是一条长约800米的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它北起莲湖路老关庙十字,宽约5米,向南延伸进入回坊后,收窄至不到4米,然后通向大麦市街。历史上洒金桥几易其名,先后用过大桥街、铁炉坊、前卫路、老关庙等名称,但只有洒金桥这个名称最恰当地说出了这条街与黄金的不解之缘。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著名秦腔演员孙存蝶在《拾黄金》里表演一个叫花子拾到黄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发地就在西安的洒金桥。现在的洒金桥并没有桥,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马二优质酸汤水饺, 未晌午不到就人头涌动,不仅有闻名而来的吃货,更多是附近居民的日常餐食。大厅的降温只靠一个大风扇呼呼转,简陋老久的板凳桌椅,门口大锅咕嘟嘟,一次出锅20-30碗依旧是供不应求。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刘信牛羊肉泡馍小炒, “鼎鼎大名”的老刘家,吃泡馍的“首选”。汤汁“浓郁”,极为“鲜美”;羊肉“嫩得稀烂”,“毫无膻味”;馍“一定要自己掰”才有感觉,得掰“小点”,这样才可以充分吸收汤汁。

至于环境和服务嘛,就不多计较了,“越差的地方味道越正宗”。刘信最开始卖泡馍,汤香肉烂价实在!后增小炒泡馍,肉大馍筋,酸辣鲜香,名声大振,受到无数吃货们的追捧!坊间很多家做泡馍直接用泡馍汤,而真正地道的小炒泡馍一定要有烂牛肉的汤,味道出来是酸辣、料香、牛油气搭配均衡才为正道,正是这种霸气十足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洒金桥在西安吃货的眼里才是真正的回民美食街,老李家胡辣汤就在北口,无数食客都会怀念当年李老爷子掌勺的时候,丸子那个筋道,汤那个香。虽然现在的胡辣汤已不见李老爷子当年的风彩,很多老食客还是在追捧他家。汤味突出的是调料味重,霸道,入口麻麻的,若是你不小心喜欢上了他家的肉丸胡辣汤,别人家的吃起来一准没味,属重口味的肉丸胡辣汤。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老李家家边上的杨天玉腊牛肉夹馍也是这条街不得不吃的店,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有专门跑到他家一买十几二十个往回带的,现制托托馍,热馍夹凉肉,真正能体验到腊牛肉的咸香味道,又少了一丝热肉的油腥气,这和其它家卖腊牛肉夹馍热馍夹热肉是两个风格,只有真正吃货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差别。这两家店生意都相当不错,卖的东西又互补,这边买个腊牛肉夹馍,那边来碗胡辣汤,排两回队吃顿早饭你不记住他们都由不得你,两家基本上都是卖到中午就收拾摊子。

西安符号:洒金桥清真西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